微生物总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4 15:14: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4、培养基的分类:

按化学成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 按用途:加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按物理状态: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琼脂含量1.5%~

2%,半固体培养基琼脂含量0.2%~1%)。

按生产目的: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

按营养成分: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补充培养基 培养细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培养酵母菌——麦芽汁培养基

培养霉菌——察氏合成培养基 培养放线菌——高氏一号培养基 5、培养基配制的原则及配制的流程 原则:(1)目的明确(2)营养协调(3)理化适宜(4)经济节约 配制流程:

6、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几种方式

胞吞作用、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送、基团移位

第六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分解代谢:指为生物对各种大分子物质(如多糖,蛋白质,核酸和脂类)及其单体

(如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脂肪酸)和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分解作用。

合成代谢:指从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合成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多糖

和脂类化合物。(合成作用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小分子前体物质,能量,还原力)

光合磷酸化:光合磷酸化是指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

ATP的过程。

呼吸作用:化合物氧化脱下的氢和电子经完整的呼吸链传递,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接

受,生成水并释放出ATP形式的能量。

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指在无氧条件下,某些厌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以外源无

机氧化物(少数为有机氧化物)为末端氢(电子)受体时发生的一类产能效率低的特殊呼吸。

发酵(狭义):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

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以实现底物水 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

生物氧化:是指发生在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生物固氮:是指在常温常压下,固氮微生物通过体内固氮酶的催化作用,将大气中

游离的分子态N2还原为NH3的过程。

次级代谢: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一般是稳定生长期),以初生代谢产物为前体,

通过复杂的独特代谢途径合成一些分子结构复杂、非生长所必需的物质的过程。

反硝化作用:(又称硝酸盐呼吸或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指在无氧条件下,某些

兼性厌氧微生物利用硝酸盐作为呼吸链的最终氢受体把它还原成NO2-,NO, N2O直至N2 并释放ATP的过程。

同型乳酸发酵:一分子葡萄糖产生两分子乳酸的过程。

2、微生物产生ATP的方式有哪些?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能量的利用:①生物合成②DNA的复制,转录与翻译③鞭毛的装配与运动④营养物质的主动吸收(主动运输和基团移位)⑤生物发光⑥生物热⑦能量储存

3、试从光合细菌能量代谢及物质代谢的角度解释:为什么人工投加光合细菌有利于水产养殖?

①迅速转化毒物(水族排泄物被细菌分解后的氨、有机酸)为高蛋白的菌体,作为鱼的饲料,且不消耗氧。②优势生长时能抑制水族病原菌的生长。

4、什么是生物氧化?生物氧化分为哪几个过程?试比较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的异同点。

生物氧化是指发生在活细胞内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生物氧化的过程: ①底物脱氢(或电子)。底物脱氢的途径: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TCA循环 。该底物称作电子供体或供氢体。

②氢(或电子)的传递。需电子载体或氢载体,如NAD+、FAD+等,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电子或H+。 ③受氢(或电子)。氧、有机物或无机物等作为最终电子受体或最终氢受体。 呼吸作用特点:①有氧存在②氧化彻底③产能量大

无氧呼吸特点:①无氧存在②以外源无机氧化物或有机物为电子受体。③产能量较低

发酵:由于该过程中的有机物没完全降解,且只有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因而产能水平低。

5、根据固氮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固氮微生物分为哪几个类群?

自生固氮菌,共生固氮菌和联合固氮菌三种生态类型。

6、肽聚糖的合成分为细胞质阶段、细胞膜阶段和细胞膜外阶段。

了解环丝氨酸、杆菌肽、万古霉素等抑制肽聚糖合成的机理? 7、青霉素的抑菌机制是什么?为什么只作用于正在生长的细菌?

①青霉素是D-丙氨酰-D-丙氨酸的结构类似物,两者相互竞争转肽酶的活性中心。②当转肽酶与青霉素结合后,双糖肽间的肽桥无法交联,这样的肽聚糖就缺乏应有的强度,结果形成细胞壁缺损的细胞,在不利的渗透压环境中极易破裂而死亡。 8、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种类:抗生素、色素、激素、毒素、生物碱、维生素。 9、硝化作用,硝酸盐呼吸,硫酸盐呼吸等分别对农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在环保中有什么样的应用价值?

硝酸盐呼吸:①农业危害:在通气不良的土壤中反硝化作用使硝酸盐还原成氮气,会造成氮肥的损失,从而降低了土壤中氮素营养的含量,对农业生产不利。②环境保护:在污水处理系统中,通过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作用,可进行污水脱氮(氧化塘法处理污水的原理),对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硫酸盐呼吸:①农业危害:在浸水或通气不良的土壤中,厌氧微生物的硫酸盐呼吸及其有害产物对植物根系生长十分不利(引起水稻秧苗的烂根等),引起埋于土壤或水底的金属管道与建筑构件的腐蚀。②环境保护:清除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的作用。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

S型生长曲线:将少量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一恒定容积的新鲜液体培养基,在适宜

条件下培养,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菌细胞数目,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增长数目的对数或生长速率为纵坐标,可得到一条类似于S型的曲线。这条是S型的曲线就是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代时:微生物数量增加一倍所需要的时间。 菌落形成单位:是指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

形成的每一个菌落,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

分批培养: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密闭系统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次收获的

培养方式。

连续培养:以一定速度向培养系统内添加新鲜的培养基,同时以以相同的速度流出

培养液,从而使培养系统内培养液量维持恒定,使微生物能在接近恒定状态下生长的培养方式。

最低抑制浓度:指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剂抑制特定微生物的最低浓度。 半致死剂量: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剂能杀死50%实验动物的剂量。

致死剂量: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物能引起实验动物群体100%死亡的最低剂量。 抗代谢物:指一类在化学结构上与细胞内必要代谢物的结构相似,竞争特定的酶,

阻碍酶的功能,从而干扰正常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具有良好的选择毒力。 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

制或干扰它种生物(包括病原菌、病毒、癌细胞等)的生物活动的次级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

2、常用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稀释平板法(详细操作流程)、

平板划线法、单细胞挑取法。

3、什么是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细菌的典型生长曲线你分为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什么特点,怎样根据各时期的特点指导生产实践。

延迟期——延滞期、停滞期、调整期或适应期。生长速率接近于零,细胞数目几乎不变。

对数期——又称指数期。细胞数以几何级数增长,增长率远大于死亡率,菌体生长均衡,菌体大小形态均匀。 稳定期——恒定期,平衡期或最高生长期。生长速率为零,活细胞数目达到最高值。(芽孢杆菌开始形成芽孢)

衰亡期——死亡率远大于增值率,活菌数急剧下降,群体中活的细菌数以指数下降。

4、细菌繁殖代数(n)、生长速率(R)、代时(G)的计算

lgNt-lgN0

n==3.322(lgNt-lgN0) lg21T?T0 G??R3.322(lgNt?lgN0)

n3.322(lgNt-lgN0) R==T-T0T-T0

5、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营养、温度、氧气、酸碱度、

水分和渗透压。

6、列举几条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方法 :消毒、灭菌、防腐、化疗、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

基因突变:指细胞基因组核酸的碱基序列发生的可遗传的改变。

转换:DNA链中的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或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 颠换:一个嘌呤被一个嘧啶或一个嘧啶被一个嘌呤所置换。

诱变:是指通过人为的方法,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显著提高基因自发突变

频率的手段。

营养缺陷型:是指由某一野生型菌株通过基因突变而失去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的能力,导致其无法在基础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的突变型。 基因重组:是指由于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的DNA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

形成新的DNA分子的过程。

接合转移:通过供体菌和感受体菌细胞间直接接触而传递大段DNA的过程。

转化:指某一基因型的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基因型细胞的DNA,而使它

的基因型和表型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

转导:是利用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部分DNA转移到受体菌内的现象。 原生质体融合:指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元升至体进行融

合,以获得兼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重组子。(融合子)

菌种衰退:指在菌种培养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的结果,而使某物种原有一

系列生物学性状,,发生量变或质变的现象。 1、质粒的三种形态:共价闭合环状、开环型、线型。 2、含有不同类型F因子的菌株(F+菌株、Hfr菌株、F’菌株)与F-菌株杂交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