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基本知识点归纳讲义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7 15:48: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

诗词鉴赏基础知识归纳

诗歌的结构技巧:

层层渲染、铺垫、伏笔照应、小中见大、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起承转合、对比结构。

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一、表达方式: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如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二、修辞手法

1.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

如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通篇用比喻就是象征,如于谦的《石灰吟》。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如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静夜思备课资料——诗歌鉴赏

2

3.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林逋《山园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元曲小令,阿鲁威作:“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如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起兴

三、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分为描写手法、抒情手法和其他手法。 1.描写手法

(1)白描

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工笔,即细节描写,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如: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渲染

渲染,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如:《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如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又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静夜思备课资料——诗歌鉴赏

3

(4)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又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再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意:渲染从正面描写,烘托从侧面描写。 (5)衬托

属于烘托的一种,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一种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如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 (6)虚实相生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已逝之景之境,设想的未来之境。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7)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包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8)正/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

静夜思备课资料——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