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全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3:11: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全册

【编号1】实验1 物质的变化

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

1.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物质的不同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初步熟悉液体的取用、液体的加热、固体颗粒的研磨、溶解、溶液的滴加、液体的倾倒等正确的实验操作。 实验用品:

铁架台(带铁夹)、试管、酒精灯、火柴、玻璃片、研钵(研杵)、单孔塞(带导管); 蒸馏水、硫酸铜晶体、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和解释 在此变化过程中,水由液1.在试管中加入约五分之一体积的水,用铁架台固态受热变成态的水蒸玻璃片上有 定,点燃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用冷而干燥的玻璃片气,而后遇冷凝结成液态。 移近试管口。 水,水本身 发生变化,新物质生成。 胆矾从状固体变成 2.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研碎。 蓝色颗粒状胆矾变成了。 状固体,新物质生成。 3.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研碎的胆矾粉末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试管说明该变化过程中,新物加入少量水,振荡,直至硫酸铜全部溶解为止。向内有 质生成。 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数滴氢氧化钠溶液。 。 4.如图所示,取少量块状石灰石放入试管里,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配有玻证明石灰石与稀盐酸作石灰石表面出现,澄清石璃弯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用,生成了。该变化中新灰水。 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物质生成。 石灰水的烧杯里。 问题与讨论: 1.化学变化中常常伴有哪些实验现象?

2.请列举2-3个生活中属于化学变化的例子。

【编号2】实验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

1.能说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初步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

酒精灯、火柴、木条、集气瓶; 氧气、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和解释 1.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一集气瓶二氧化碳氧气是色味的体。 物理性质包括、、 气体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 二氧化碳是色味的体。 和密度、硬度等。 2.取一根小木条在空气中点燃,分别慢慢的放氧气中的木条, 说明氧气可以燃烧, 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二氧化碳中的木条。 二氧化碳燃烧,也支持燃烧燃烧情况的变化。 问题与讨论: 1.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名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1)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白色固体,属于;(2)加热碳酸氢铵能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属于;(3)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属于;(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

2.通过上述实验,请你归纳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编号3】实验3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类型:

探究性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并描述变化现象;

2.学习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等基本操作; 3.初步学习书写实验报告的方法。 实验用品:

烧杯、火柴、小刀、玻璃管; 蜡烛、水、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

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 2.猜想与假设

(1)蜡烛燃烧生成水;

(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3.制定方案(设计实验方案)

(1)设计思路:依据蜡烛能燃烧,从三个阶段对蜡烛的物理性质、火焰温度以及燃烧产物等进行探究。

(2)实验流程:认识蜡烛点燃前的物理性质→观察火焰分层情况→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观察燃烧后的现象→认识蜡烛及其燃烧。 4.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收集证据(实验现象) 结论和解释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闻蜡烛是色、 一闻气味等。 味的体。 点 燃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水蜡烛被小刀; 蜡烛的硬度; 前 中,观察。 蜡烛是水面上。 蜡烛的密度比水; 蜡烛溶于水。 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蜡烛火焰分为层,火焰最暗的是 等。 层, 火焰最亮的是层。 说明蜡烛火焰温度最高。燃 用火柴梗平放入烛焰中,约1S后火柴梗部位炭化。 着 取出。 时 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壁上有。 方,观察。 将烧杯迅速翻转,倒入适量的澄清澄清的石灰水变。 石灰水,振荡。 熄 观察蜡烛熄灭后的现象 灭 用火柴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蜡烛燃烧。 后 “白烟”。 5.反思与评价: (1)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说明蜡烛燃烧时有生成。说明蜡烛燃烧时有生成。 说明“白烟”具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