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学考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3:16: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x轴沿着航线方向,z轴沿铅垂线方向,y轴符合右手定则。 2、4D产品:DEM:数字高程模型 DLG:数字线划地图(矢量图) DRG:数字栅格地图(栅格图)DOM:数字正射影像图

3、摄影测量分类:①按距离远近分:航天、航空、地面、近景、显微;②按用途:地形、非地形;③按处理手段:模拟,解析,数字

4、摄影测量特点:①无需接触物体本身获得被摄物体信息②由二维影像重建三维目标③面采集数据方式④同时提取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性

5、航向重叠度:同一航线上,相邻两像片应有一定范围的影像重叠 6、摄影基线:航向相邻两个摄影站间的距离

7、摄影比例尺:摄影像片水平,地面取平均高程,像片上的线段l与地面上相应的水平距L之比

8、航片与地形图的区别:①比例尺:地图有统一比例尺,航片无统一比例尺;②表示方式:地图为线划图,航片为影像图;③表示内容:都地图需要综合取舍;④几何差异:航摄像片可组成像对立体观察

9、航摄像片中的重要点线面:点:S(摄影中心)o(像主点)O(地主点)n(像底点)N(地底点)c(等角点)C(地面等角点)i(主合点)j(主遁点);线:TT(迹线)SoO(主光线)SnN(主垂线)VV(摄影方向线)vv(主纵线)ScC(等角线)hihi(主合线)hoho(主横线)hchc(等比线);面:E(地面)P(像片面)W(主垂面)Es(真水平面)

10、摄影测量5个常用坐标系:①像平面直角坐标系②像空间直角坐标系③地面测量坐标系④像空间辅助坐标系⑤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

11、像片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物镜后节点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参数(内方位元素(x0,y0,f)可恢复摄影光束)

12、像片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像片在地面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3、外方位线元素:描述摄影中心在地面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 14、外方位角元素:描述像片在摄影瞬间的空间姿态 15、像片外方位角元素

?以Y轴为主轴?~w~k转角系统。?(航向倾角)k(像片旋角)w(旁向倾角)?(旁向倾角)'k(像片旋角)'?'(航向倾角) ?以X轴为主轴w'~?'~k'转角系统。w?以Z轴为主轴A~?~kv转角系统。?(像片倾角)kv(像片旋角)A(方位角)??X??XA?XS??Y??1?YA?YS?? 16、共线条件方程:???????Z???ZA?ZS???X??x??a1a2a3??x?Y??R?y???b1b2b3??y??????????Z????f????c1c2c3??????? ?f?? ↓ ↓ x??fy??fa1(XA?XS)?b1(YA?YS)?c1(ZA?ZS)a3(XA?XS)?b3(YA?YS)?c3(ZA?ZS)a2(XA?XS)?b2(YA?YS)?c2(ZA?ZS)a3(XA?XS)?b3(YA?YS)?c3(ZA?ZS) x,y为像点的框标坐标.x0,y0,f为影像的内方位元素.XS,YS,ZS为摄站点的物方空间坐标.XA,YA,ZA为物方点的物方空间坐标.ai,bi,ci为3个外方位角元素组成的9个方向余弦.单片空间后方交会:根据影像覆盖范围内一定数量的分布合理的地面控制点,利用共线条件方程求解像片外方位元素 17、立体像对的前方交会:由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在物方空间坐标系中坐标的方法 18、像片系统误差预改正:

摄影材料变形:四个框标位于像片的四个角时可用仿射变换,四个框标位于像片的中央时可用比例缩放

摄影机物镜畸变差:摄影机鉴定时提供物镜畸变差参数,摄影机鉴定时提供各向径物镜畸变差值

大气折光差改正:大气折光引起像点在径向的变形,大气折光引起像点在坐标方向的变形

地球曲率:地球曲率引起像点在径向的变形,地球曲率引起像点在坐标方向的变形 内定向并经系统误差预改正后的像点坐标:x=x’+△x+dx+δx,y=y’+△y+dy+δy(x’、y’为内定向;△x、△y为镜头畸变;dx、dy为大气折光;δx、δy为地球曲率) 19、连续法相对定向元素:以左像空间坐标系为基础,右像片相对于左像片的相对方位元素(By、Bz、φ、ω、k)

20、计算框图(以连续像对的相对定向为例):

21、绝对定向:相对定向建立的立体模型是相对于选取的某个坐标,这个坐标系在地面坐标系中的方向是未知的,比例尺也是任意的,要确定立体模型在地面坐标系中的方位和大小则需要将模型坐标转换为地面坐标

22、绝对定向元素:通过相对定向求得五个定向元素,求解七个绝对定向元素:λ、X0、Y0、Z0、Φ、Ω、K

23、光束法的双像解析严密解:①思想:未知点、控制点都列共线条件方程式,整个区域同时解求两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加密点的地面坐标;②要解未知数(4个平高控制点,n个加密点)两张外方位元素12个,加密点坐标3n个③误差方程式个数:2x(8+2n)=16+4n,未知数个数:12+3n个

24、像点坐标的系统误差及改正:摄影机的系统误差、底片变形、航摄飞机带来的系统误差、大气折光误差、地球曲率的影响、摄影处理与底片复制中的系统误差、观测系统误差 25、航带网法空中三角测量:像点坐标系统误差预改正、立体像对相对定向、模型连接构建自由航带网、航带模型绝对定向、航带模型非线性改正、加密点坐标计算 26、航代法区域网平差步骤(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步骤):①按单航代法分别建立航带模型求得各航带模型点在本航带统一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中的坐标值;②各航带模型的绝对定向:从第一条航带开始利用本航带带内已知控制点和下一航带的公共点进行绝对定向求出模型点在全区域统一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中的概略坐标;③区域网整体平差:根据各航带的重心及重心化坐标解算各航带的非线性变形改正系数;④利用模型中控制点的加密坐标与野外实测坐标应相等及航带间公共连接点坐标应相等为条件列误差方程式,解算各航带的非线性变形改正系数;⑤加密点坐标计算

27、摄影测量外业工作任务:①像片控制测量;②像片解译及调绘;③像片补测

28、摄影测量外业工作过程:①技术设计;②准备工作及拟定作业计划;③外业工作施测;④外业成果检查验收

30、像控点布设原则:(1)像控点一般按航线全区统一布点,不受图幅单位的限制;(2)布在同一位置的平面点和高程点,应尽量联测成平高点;(3)相邻像对和相邻航线之间的像控点应尽 量公用,当不能公用时,则须分别布点(4)位于自由图边(测区的边界线)或非 连续作业的待测图边的像控点,一律布在图廓线外,确保成图满幅。(5)像控点尽可能在摄影前布设地面标志,以提高刺点精度(6)点位必须选择在像片上的明显目标点,以方便转刺和立体观察。

31、像控点位置要求:(1)像控点一般应布设在航向三片重叠和旁向重叠中线附近,困难时可布在航向重叠范围内。在像片上应布在标准位置上,即通过像主点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附近。

(2)距像片边缘不得小于1cm(18×18)或1.5cm(23×23) (3)距像片压平线和各类标志不小于1mm

(4)旁向重叠较小(<15%)使相邻航线的点不能公用时,可分别布点,两控制点之间裂开的垂直距离应小于1cm,困难时应不大于2cm

(5) 点位应选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离开方位线的距离应大于3cm时,应分别布点。

29、模型点坐标:将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原点平移至该坐标系Z轴与模型表面的交点上

Zsp1?mf,m为摄影比例尺

30、像片倾角:摄影机轴与铅直方向的夹角

31、像片旋角:相邻像片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间的夹角 32、相对定向元素:描述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相对位置和姿态关系的参数

33、非线性改正思想:用一个多项式曲面拟合航带网复杂的变形曲面,使该曲面经过航带网已知点时,所求得坐标变性值与它们实际的变形值相等或使其残差的平方和为最小

34、航空摄影测量作业:①航空摄影②航测外业③空三加密④内业成图(无人机无①,①属大飞机)

35、航带网法空中三角测量建网过程:①建立航带模型②航带模型绝对定向③航带模型的非线性特征

36、立体像对特殊的点、线、面:

两投影中心的连线B称为摄影基线,o1、o2为左、

右像片的像主点。a1、a2是地面上任一点A在左、右像片上的构像,称为同名像点。射线AS1a1和AS2a2称为同名射线。基线延长线与左、右像片的交点k1、k2称为核点。通过摄影基线S1S2与任一地面点A所作的平面WA,称为点A的核面。核面与像片的交线称为核线,对于同一核面的左右像片上的核线,如k1a1、k2a2称为同名核线。像片上诸核线均会聚于核点。通过像主点的核面称为主核面。

37、航片上特殊的点和线:

特殊点:像主点:摄影机轴与像片面的交点o 像底点:铅垂射线与像片面的交点n

等角点:倾角α的平分线与像片面的交点c 特殊线:主纵线:主垂面与像片面的交线vv 等比线:过等角点的像水平线hc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