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7 20:38: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关于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做法与思考
关于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做法与思考 一、全市社会组织基本情况:
目前,市共有社会组织323个,其中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178个,民办非单位135个,基金会10个。
在社会团体中有行业性社团32个、专业性社团93个、学术性社团41个、联合性社团个;在社会团体四种类型中专业性社团所占比重最大,如4月30日成立的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就是一个专业性的社会团体。
民办非单位中有教育类45个、卫生类5个、文化类1个、科技类4个、体育类11个、劳动类9个、民政(社区)类45个、其他类15个。其中,教育领域的民办非所占比重最大。
在10个基金会中,村一级组织成立的基金会有5个,分别为李巷益民基金会、闸上慈善基金会、农联爱心基金会、巨桥惠民基金会、韩山福民基金会。这些基金会在安老、慈孤、济困、赈灾,及兴建、改造公益和慈善设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在村级举办基金会开创了全国村办基金会的先河,得到了民政部、省民政厅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
二、目前我市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主要做法
(一)依法登记。首先是加强政策法规宣传。使申报人了解法律、法规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办事指南》;其次是热情予以指导服务。对应提交的申请书、章程、经费管理办法、领导机构名单、会员名单、住所证明等有关文本提供样本资料,并给予热情指导;三是主动沟通协调。主要是与社会组织和业务主管部门,主动进行沟通、协调,结合场所、办公条件的现场考察,指导社团、业务主管部门开好成立大会等等;四是规范登记程序。如行业性社团严格按三脱钩要求办理等。由于在社会组织依法登记时政策法规宣传到位、办事程序公开公正、审批时与业务主管部门共同把关,因而为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监督管理。一是精心组织。年检前制订了周密细致的方案,并专门下发了《通知》,明确年检范围、时间、内容、方法和要求。二是突出重点。年检时,严格把关,做到合格一个通过一个,对暂时无法达到要求的社会组织,出具整改通知书,规定时间,限期整改。对一些因各种原因造成活动不正常、经费难落实的重点社团,多次上门会同业务主管部门一起协调、沟通解决办法。三是形式多样。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采用现场办公、专题会议、个别协商、电话督办、登门催办等多种形式进行年检。例如:对科协主管的26个社团分农业、工
交、财贸三个组进行现场办公;对38家社区服务机构则以4个街道为集中点,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时到位,社会组织、业务主管部门、登记管理机关流水作业,提高了年检工作的质量、进度和效果。通过年检,社会组织进一步健全了组织机构,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了整体素质,促进了规范化建设。 (三)培育发展。一是注重信息交流。我们与教育局、技监局、体育局、文联、工商联等有关部门,经常沟通,及时联系。如教育局在颁发《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时,及时与我局联系,并要求申报者到我局咨询和依法登记;技监局在社会组织代码证年检时发现未经登记或登记证已过有效期限的,都能与我局及时联系。二是注重业务培训。在科协、体育局、文联、工商联等部门召开的会长碰头会、秘书长例会等有关会议宣传法规政策、提高社会组织依法登记、接受监督管理的认识。三是注重典型宣传。我们会同市科协、市科技局、市社科联等部门开展优秀学术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参与了市私营个体劳动者协会党总支党建工作调研、先进经验推广;在行业社团、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分别树立典型,并进行推广。
三、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规范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市社会组织在发展历程中逐步走向了规范化、有序化轨道,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
(一)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我市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大多是由企事业单位人员兼职,专业化、专职化程度不高,他们虽然对从事的事业满腔热情,但不了解社会组织的管理技能,也缺乏创新性、灵活性,缺乏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的经验与手段,影响了社会组织的发展。
(二)活动经费匮乏。目前我市除了带有官方色彩的社会组织有政府资金支持外,大多数只能靠收取会费、服务费或社会募集和捐赠等途径获得收入。而我市社会组织行政化色彩较浓,服务功能不大突出,导致难以获得服务收入。大多数社会组织面临活动经费匮乏、生存难以为继的困窘。
(三)结构不合理。从全市的社团来看,专业性社团居多,行业性社团偏少,这与行业性社团如行业协会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成正比。 四、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多元建设“协调”的设想
(一)转变观念,让社会组织为政府分忧解愁。我市社会组织近几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社会组织已经在事实上分担了政府的部分职能,我们建设“协调”必须与时俱进,不仅要认可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作的贡献,还要重构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将之视为建
关于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做法与思考第2页设“协调”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政府主动从一些不该管也管不好的领域退出,为社会组织的充分发展提
供更广阔的资源和空间,从而与之共同促进“协调”建设。
(二)加强引导,为社会组织发展壮大营造有利环境。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协调”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不仅需要政府承认社会组织的角色定位,还需要政府采取相关政策措施,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营造有利环境。一是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并进一步规范我市的社会组织体系,全面清除非法组织,全面整顿只收费不服务的组织,以提升社会组织的整体形象。二是要加强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宣传。我市的社会组织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的发挥着积极作用,政府应该树立典型,着力宣传。比如市在村一级创办慈善基金会的创新做法,自强社会服务社组织社工上门一对一做禁毒服务工作的成功经验等。通过政府的宣传,有利于进一步加深人们对社会组织的了解,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社会组织,从而壮大社会组织队伍,增加社会组织数量。三是要弱化社会组织的行政色彩,减少对社会组织的直接干预和具体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民间代表性与独立自治性,推动社会组织的职能由行政性向社会服务性转变,通过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来彰显社会组织的价值,同时也解决社会组织的资金短缺问题。四是帮助社会组织加强从业人员的知识培训,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强化他们的管理技能,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平,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社会组织的素质,推进社会组织的发展。
(三)重点培育,解决社会组织结构失衡问题。社会组织种类繁多,涉及领域广泛,政府要培育和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需要明确重点,以解决社会组织结构失衡问题。在构建“协调”过程中,政府一是要重点培育商会、行业协会等社团,尤其需要培育行业协会。中小较多,加上中小本身的特点和政府能力的有限使得中小之间常常出现一些恶性竞争的现象,既损害了主的利益,又恶化了市场环境,打击了人们创业的积极性。建设“协调”,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必须要解决这一问题。而行业协会的发展有利于规范行为,有效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二是要重点培育公益类社会组织,如各种基金会、帮助弱势群体的组织等。在,真正面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组织偏少。实际上,慈善事业一直是社会活动的重点领域。“协调”的最终目标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其中也包括弱势群体,为此,必须重点培育这类社会组织,以实现“协调”的最终目标。三是要培育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协调”建设要体现的社情民意,要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必须要推动居民自治的发展,重点加强农村社区和城市拆迁小区自治组织的培育,提高他们的自治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治能力,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协调”建设的客观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