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21:34: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实用文档
发展;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紧紧抓住和领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努力完成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任务等等。这些根本性的指针,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我们不能有任何动摇。
三、论述题(二选一)
1、试述列宁帝国主义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当代意义 答:帝国主义论的主要内容有:
(1)垄断是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中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过程和规律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的一定阶段就自然而引起垄断。
(2)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垄断的实质,是垄断组织通过对生产和市场的控制来攫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来实现的。
(3)帝国主义有五大经济特征。
第一,生产和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
第二,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
第三,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四,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第五,最大资本主义大国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
(4)帝国主义经济的基本现象是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但是,垄断并没有消灭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竞争并存。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5)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的主要表现有:
首先,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出现停滞的趋势,这是帝国主义腐朽性在经济上的重要表现。
其次,食利者阶层的不断扩大和食利国的出现是帝国主义寄生性、腐朽性的另一表现。
再次,国民经济军事化是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加深的主要表现之一。 最后,政治上走向全面反动是帝国主义腐朽性在政治上的表现。 帝国主义的垂死性的表现有:
第一,垄断使资本主义生产全面社会化。 第二,垄断使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
第三,垄断使资本本身采取日益社会化的形式。 帝国主义论的当代意义有:
(1)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的观点得到了验证。
(2)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的观点也得到了验证。 (3)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是过渡的或垂死的资本主义的观点争议较大,但是帮助我们认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
2、试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建设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答:(1)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的全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整体社会也开始了全面转型,中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事业有了新的进展和发展方向。从1982年党中央提出制定“六五”计划的建议开始,就把以往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的提法改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此后,与经济发展相对应的社会发展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步得到重视。与之相适应,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建设思想。主要包括:第一,准确把握世界主题和时代特征,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第二,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第三,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强调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第四,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能单打一,要注意综合平衡。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和“三步走”战略目标及其实践充分体现了全面发展的理念和要求,为我们党进一步明确并细化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第五,阐述了要十分重视树立和保持良好的社会风气。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风气好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第六,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社会稳定问题。强调维护社会稳定是进行社会建设的根本前提。第七,把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强调“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提出并积极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第八,深化对阶层结构的认识,协调各种社会关系,重视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不断推进男女平等。
(2)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发展,推进社会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党的社会建设思想。具体体现在:第一,提出五个“多样化” ,是我们要重视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立论依据,揭示了要重视社会建设的深层原因;第二,使用“和谐”的概念来表达社会建设要达到的状态和目标,提出“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殷实”六个方面的发展指标,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第三,阐明了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要处理好的关系。第四,特别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提出实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第五,制定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区域差距等。
(3)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使我们对人的理解、对发展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将又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和一个新起点”。 [16]由此开始,我国的社会建设事业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2004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建设的概念和要求,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要通过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利益关系、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功能、健全社会保障、增强社会活力、搞好社区建设、建立新的社会体制机制,达到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协调发展、和谐相处的目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建设的过程。 [17]2005 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2005 年10 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06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对社会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行动纲领和具体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则明确把社会建设单列一节,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为四位一体。十七大大修改后的新党章还明确写入了社会建设思想。“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新的概括,有了突破性的新的认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思想的形成。 [18]
至此,党和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以全面推进积极就业政策、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改善社会管理等民生问题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社会建设的内容、重点、目标和原则都逐步明确,中国的社会建设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文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