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8-2019学年初中语文名著导读《儒林外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4:03: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2018-2019学年初中语文名著导读《儒林外史》

作者作品 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幼即颖异,善记诵。吴敬梓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的生活。雍正七年(1729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 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乾隆元年(1736年),吴敬梓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安徽巡抚赵国辚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顾云《吴敬梓传》),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至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

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但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作区别,正如作者的挚友程晋芳在《怀人诗》中所揭示的:“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于是作一正统记史之外的儒林传记,并且作者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以类“正史”,而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 阅读指南 《儒林外史》全书五十六回,以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写作手法深刻地剖析了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知识分子的内心,对封建社会中那些不知廉耻追逐功名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阅读这本书,我们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体会作者对两类知识分子的不同态度

小说中形形色色的儒林众生相,以“功名富贵”为行为和道德的分水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厌弃名利富贵的高尚者,

他们视金钱如粪土,出淤泥而不染;另一类则是热衷于追求名利富贵的卑污者,眼里只有功名富贵,一心要谋得金钱和权位。 二、鉴赏本书讽刺和批判的艺术特色 作者通过对形形色色儒林人物的刻画,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封建社会各个方面的风貌,深刻地披露了精神空虚、道德败坏的知识分子形象,进而抨击了使知识分子堕落的科举制度。它犹如一面历史的镜子,如实地折射出了整个封建社会舞台的阴暗面和畸形性。 三、学习本书平实朴素的语言特点

《儒林外史》在语言上追求平实,没有华丽的艺术手法,没有离奇的故事情节,但却在平淡中凸显了严谨的写实风格,给人以思想和精神的启迪。 作品评价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通过对种种不和谐、悖于人情、逆于常理的荒谬现象的揭露,注入描写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正像果戈里所说:“我们的骗子们,我们的怪物们。……让大家笑个痛快。笑真伟大,它不夺去生命、田产,可是在它面前,你会低头服罪,像个被绑住的兔子。”

该书一个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断变换的长篇小说,或者说是一部由无数短篇交替而成的长篇小说,基本上不可能通过详细描写其一生经历,以及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所以,吴敬梓把重点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刺目的特征上,从而深入细致地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人生相。这就如同从人物漫长的性格发展史中截取一个片断,再让它在人们面前转上一圈,把此时此地的“这一

1

个”,放大给人看。这是勾画讽刺人物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它使人物形象色彩明净,情节流动迅速,好像人物脸谱勾勒一成,这段故事便告结束,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正是这些精工提炼的精彩情节。 ——胡适《吴敬梓评传》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一~三十回)

※第一回: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京官危素想见他,因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遂远走山东。后山东洪灾,于是回乡。奉养母亲送了终,正值元末明军起义,朱元璋取了天下,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人物形象】王冕:天资聪明且勤奋好学的典范。

※第二回:薛家集上的乡绅商讨春节期间举办龙灯会的事情,期间提到要给孩子们请一个教书先生,夏总甲推荐60余岁的周进。宴请周进时请梅玖作陪,只是中了秀才的梅玖席间作弄周进,并说梦见好兆头才中的秀才。王举人避雨路过村塾,同样轻视周进,也讲了梦见与周进的学生荀玫共同中了举人,故弄玄虚,周进很受刺激。村人因此嘲笑称呼荀玫为“荀进士”,有人谗言这是周进所为,薛家集辞退了周进。后周进随姐夫去省城做生意,路过贡院,受刺激过度,头撞号板。

【艺术特色】本节写周进的种种窘境纯用白描,如实勾画,于松散的气氛中见出人物的悲惨命运,而这正代表了《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特色。

【体验看法】本节体现了文人相轻(学位高的看不起学位低的)、文人们故弄玄虚的现象。

※第三回: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范进后又考中举人。张乡绅来结交,赠于他银子及房子。

【人物形象】范进:热衷功名、怯懦麻木、迂腐无能、虚伪奸诈。

【体验看法】本节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的变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穷形尽现地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对各类市侩小人,进行了有力的鞭笞和嘲讽。 ※第四回:范进的母亲因忽然得到阔绰的房子及家饰,兴奋过度而亡。范进服丧三年后,张静斋与他一起去拜访高要县汤知县。因朝廷下令禁止屠宰耕牛,不得食用牛肉。恰逢回民来送牛肉,希望知县不要严格执行禁食牛肉的规定。张静斋把这看做“严格执法,以求升迁”的机会,使得知县打死了送牛肉的人,引来了回民的围攻。

※第五回:汤知县处理完回民的案子,有俩人来告严贡生,一个告严贡生抢夺别人的猪,一个告严贡生强要别人的利钱,知县下令拿人。严贡生畏罪而逃。他哥哥严监生替他料理官司,自己出钱赔偿的赔偿,打点的打点。后来,严监生的妻子王氏重病,妾赵氏被扶为正房。在举行婚庆的当天,王氏病亡。后来,严监生也病重,却迟迟不得断气。 21

【人物形象】严贡生:霸道,但从严贡生立赵氏为正室可以看出严贡生性格中胆小怕事的一面。

※第六回: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只等赵氏挑掉一茎灯草后才没了气。赵氏同哥哥王德和王仁商议如何发丧,严监生的大哥严贡生科举回来,却不顾弟弟的死,不仅不安排丧事,反倒为了儿子的亲事去了省城。赵氏的儿子后来又病亡,王德给严贡生写信让其回来,商议立嗣的事。此时严贡生在省城接亲。因给吹打手的银子太少,吹打手不愿来,新娘因此不发轿。最后来了两个人才勉强把新娘接回来。

回来的路上,严贡生又假装发病,故意留下云片糕给船家吃,反污船家吃了救人的药,最后赖了船钱。回到家后,他声称赵氏为妾,让儿子及新娘搬到死去的弟弟家的正房住,要霸占房子。赵氏告状,族长不敢管,知县判决遵从赵氏的意见。严贡生不服,告到省里,后又告到部里。

2

【人物形象】严监生:吝啬。 严贡生:吝啬、霸道、无赖行径。

※第七回:范进去拜见恩师周进。因范进要去山东任学道,周进叮嘱范进到山东后关注荀玫使其进学。其时荀玫已同王惠共同考中。两人遇到了算命先生陈礼,陈礼为王惠的前途算了一卦。荀玫的母亲病故,荀玫及王惠想等殿试后再回家奔丧,因此想隐瞒亡情,不成,只得回家。王惠同荀玫共同办完丧事后,王惠独自返回省城。

第八回:王惠回省城后,正遇朝廷下令补南昌知府缺,于是上任。到南昌后,他故意不肯接印,直到蘧太守送了银子才正式就职。后来宁王反叛,攻下南昌,王惠降顺。后宁王兵败,王惠逃走,巧遇蘧公孙。蘧公孙回到家后,向爷爷蘧太守诉说此事。蘧公孙的两个表叔来访,住了几日后,送回省城。

※第八回:王惠回省城后,正遇朝廷下令补南昌知府缺,于是上任。到南昌后,他故意不肯接印,直到蘧太守送了银子才正式就职。后来宁王反叛,攻下南昌,王惠降顺。后宁王兵败,王惠逃走,巧遇蘧公孙。蘧公孙回到家后,向爷爷蘧太守诉说此事。蘧公孙的两个表叔来访,住了几日后,送回省城。

【人物形象】王惠:贪财、无立场的行径。

※第九回:娄公子两人在回省城的路上,看到了为其家族看坟的仆人邹吉甫的儿子邹三,他自言在附近住。娄氏公子于是进家看望。席中得知杨执中因替人管账有亏空,被下了监狱。娄氏公子决定救人。回到家后,叫家仆晋爵带银子去县里讲情,慑于娄府的家威,知县放了杨执中。杨执中因不知道是谁救了他,径自就回到了家中。多日后,娄氏公子想拜见杨执中,看看到底是何许人,去杨家找,但未找到。路上遇到刘守备的船冒名娄府逞凶,娄氏公子仅予说教后放行。几日后再次拜访,仍未见到。 第九回

【人物形象】娄家两位公子:仗义疏财的官宦子弟。

【艺术特色】铺垫的写作手法。本节中不断地提到杨执中的名字,娄三、娄四特地来拜访他两次都不得见其面,为杨执中的正式出场极尽渲染之能事。

※第十回:娄氏公子二次拜访仍未找到杨执中,返回途中遇到了鲁编修。谈到杨执中时,鲁编修不以为然。几日后,陈礼来访。此时蘧公孙住在娄府,陈礼是为鲁家的女儿提亲。蘧老太爷来信让娄氏公子酌情办理。随后按鲁编修的意思,蘧公孙入赘鲁家,择吉日,办了婚事。

※第十一回:婚后,鲁小姐才貌双全,而蘧公孙的文采学识很一般,却也无可奈何。邹吉甫来到娄府,又谈到了杨执中,娄氏公子决定再次去拜访。见面后,两人相谈甚欢。因蘧公孙学识太低,鲁编修担心他不能考学做官,想再娶一妾,以图再生一子。这引来老夫人的不满。鲁编修因此发病。此时,因见娄氏公子极好结交贤士,杨执中向娄氏二公子推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名叫权勿用。

※第十二回 娄氏公子正要去拜访权勿用时,新到任的魏老爷来访。看到琐事繁多,杨执中建议让仆人带书信去请。途中仆人了解到权勿用是个无所事事、不务正业的人。写了两封书信权勿用才来到娄府。并带来一个侠客。娄公子另邀请了一些朋友陪同一起游玩喝酒一连数日。侠客骗了娄公子500两银子后不知去向。而权勿用则在原籍有案底在身,被跟随来的差役带走。娄氏公子略感失望。鲁编修被朝廷升了侍读,却高兴而亡。 【人物形象】权勿用:故弄玄虚,沽名钓誉,莽撞傲慢。 【艺术特色】讽刺的艺术特色,作者在这里对热衷于科举考试的读书人进行了无尽的嘲讽。

※第十三回:蘧公孙遇到开办课堂帮人补习学问的马二先生,听他大谈升学的窍门,很受启发。娄家的仆人宦成与蘧家的丫鬟双红私通,带着原先王惠丢在蘧老太爷家的箱子跑了。蘧公孙告了官,而拿人的差役知道那个箱子是叛官的赃物后,诈走了宦成身上的全部银子,

3

并以宦成的名义去诈蘧公孙要银子,并假惺惺提要求给双红赎身。差人没见到蘧公孙,找到了马二先生,马二先生极力要自己出银子把事情压下来。

※第十四回:经过讨价还价,马二先生出了92两银子,并替蘧公孙写了给双红赎身的文书,方把赃箱取回来。而差人则拿了其中的大部分银子。宦成与双红远去他乡。事情理清后,马二先生去了杭州。到杭州后,一连几日,马二先生四处游玩,直到在丁家祠遇到了一位“仙人”,名叫洪憨仙。

【人物形象】马二先生:古道热肠,急人之困而又不居功的行为令人佩服。

※第十五回:仙人了解到马二先生当前窘迫,有意周济。仙人给了他几块黑煤,马二先生带回家中用火一炼即成了银子。仙人又请有钱的胡公子出银万两,用以准备炼丹的物料,说是四十九日后即可炼出“银母”,到时可点石成金。随后,仙人却“驾鹤西去”。他的仆人说出了原委,洪憨仙并非仙人,只是意在周济马二先生。协助办完丧事后,马二先生在街上遇到一个拆字的少年匡迥,他流落街头,无钱回家,而家中的父亲又病重,很是惨然。马二先生借与他十两银子,资助他回家尽孝,并一再叮嘱要举业进学。回家的船上,匡迥遇到郑老爹(日后成了匡迥的丈人),讲了一件事情——张氏兄弟因埋怨父亲偏袒小儿子而打闹,被父亲告官后,老大老二上下使钱,并冒充父亲的名义撤了诉。

※第十六回:因匡超人的三叔要强占他父亲的宅子,匡太公一病不起,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匡超人回到家后,尽心尽力服侍父亲,安慰三叔,并拿马二先生给的银子做个小买卖,以补家用。村里失了火,匡超人一家被迫搬到了租屋。一次知县路过,见匡超人辛勤读书,很是赏识,自助银两命其去考试。结果匡超人连续考中,直至中了举人。

【人物形象】匡超人:心地善良,事亲孝顺,对父母体贴入微,为人极为淳朴,勤奋上进。

※第十七回:匡超人进学之后,连续拜了几个老师。不久,父亲病逝。不知什么原因,知县被革职摘印,但百姓拥戴知县,围了省里的官员。上面派人捉拿带头的人,连累了匡超人。匡超人到杭州避祸,结识了民间的贤士景兰江及他的一帮朋友。这些人经常相聚作诗。

※第十八回:匡超人寓居的文瀚楼主人让他帮忙选编一些文章,马二先生当初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他只用了七天,也因此得到了一些酬劳(选金)。景兰江带匡超人通过胡缜的生日认识了一些新的文人朋友。他们一起举行诗会,但有的人的文采着实一般。去省城举行诗会的当天晚上,匡超人等四人因醉酒而夜行,被巡夜的官员碰见,同行的两人被官员抓走了,景兰江伺机带着匡超人逃跑了。

※第十九回:匡超人见到了潘老爹的弟弟潘自业,他很爽快,头脑灵活,专替人解决难题挣钱。有个大户人家的丫头逃跑,被官府拿住要送回原籍,被胡姓财主看中,愿出二百两银子。潘三爷通过各种关系,疏通官府,假刻公章,把事办成;施美卿想把弟媳卖与别人,却误把妻子送了出去,对方不退,施美卿告了官,但又没卖弟媳手续,欲出些银子了却官司,潘三爷同样把事办成了;金东崖的儿子想考学,但没有学问,想出银五百两找人替考。 经过潘三爷仔细筹划,由匡超人替考,并顺利考中。匡超人也因此得到了二百两银子。因此买了房,并由潘三爷保媒,经介绍与郑老爹的女儿成了亲。匡大给弟弟来信,让其去温州应考,后考中。同时,他的老师,乐清县知县被诬陷一事,核实释放,并升官至给事中,给匡超人来信,邀请其过去。潘三爷终因作案太多被拿下监。

※第二十回:匡超人找到了老师,老师欣赏他的才学,要把外甥女嫁给他,他谎称未婚,就成了亲。一次回浙江办事,顺便到家看望,不料妻子因不习惯乡间生活,病逝了。旧友景兰江找到他,要他去看望在监狱的潘三哥,因他与潘三的案子有染,推脱说因是为朝廷效力不能去看望犯人。办完事后,他在回京的船上,遇到了牛布衣。并向他们吹嘘自己的才学高超。牛布衣在芜湖县住在庵里,不幸病亡。死前请老和尚给他料理丧事,和尚及众邻照办不误。

【人物形象】匡超人:从淳朴善良到人格沦丧,一步一步走向堕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