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17:53: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短文两篇之 不求甚解
章节(课题)名称 短文两篇之 不求甚解 学时 总课时 知识 技能 过程 教学方法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特征分析 掌握本文的主要观点,采用的论证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梳理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项目 内容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的主要观点,采用的论证方法。 解决措施 “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教学认识本文先驳后立的论证层次。 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一 从《五柳先生传》中文段的背诵导入本节。 问题:“不求甚解”原意是什么?现在的含义是什么? 点评导入本节。 问题探究: 1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 2 “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3 本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有什么作用? 4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二 组织学生当堂交流问题,点拨所在的段落,明确答题要点: 1 第四段,有两层; 提出自己的观点,点拨论点的提出 方式——先驳后立; 2 好读书是读书会意的前提; 3 举例5、6段: 普列汉诺夫曲解马克思的著作——反面; 诸葛亮独观大略的读书——正面; 归纳论证方法:例证法与对比论证法; 4 第7段论述体现了论证的严密性; 学生活动 听读课文,说说词语在文中的原意与现代汉语听意思。 明确要求,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资料明确问题,找出在文中所在的段落。 结合上下文提取文中关键信息,自主练习。 个别质疑。 当堂交流问题,个别发言,共同明确本文的论点提出的方法及采用的论证方法。 自主修改答题要点,个别问题质疑。 对提出的问题有自己见解的学生各抒己见,但要能在文中找到依据 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设计意图 教学札记 培养学生的阅读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学习抓住中心句来梳理文章内容。 培养学生 的阅读分析能力,明确事例运用及论证方法,学习摆事实与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三.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作者针对什么说法进行论述?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3、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4、“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好读书”讲的是一个人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求甚解”则强调的是读书的谦虚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5、文中例举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事例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有什么关系? 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 6、引用陆象山的话有什么用意? 作为论据对“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行论证。 7、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讨论了该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问题。主要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 8、本文在论证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有立有驳,驳立结合。 四、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的含义的论述,告诉我们既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也要有谦虚的读书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1、掌握课文中的要点问题。 2结合你的亲身感受,谈谈你对“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认识(80字左右) 个 性 化 教 学 为学有余力学生所做的调整 为需要帮助学生所做的调整 行思考,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回答、交流 15 不求甚解 谈读书 “不求甚解”含义:读书要虚心; 读书的正确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板书才; 设计 读书的方法不咬文嚼字; 读书的方法—— 举例5、6段:反面——正面 读书的益处—— 对比论证 教学 反思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