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我爱这土地练习 语文版【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23:24: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本诗的作者是 。

2.本诗写于1938年,你知道当时的的背景吗?

3.课文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 。 4.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写作方法。读课文,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 土地:

河流、风: 黎明:

⑵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⑶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5.从诗中选一两句你有感受的东西,谈谈你的感受。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6、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写了两组意象,第二组意象的意思是: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的形象或许又进入他人梦中装饰了他人的梦。 B、诗人如同与读者面对面的聊天,“你”指的是读者,全诗明白如话,但又蕴含深意,耐人寻味。

C、诗歌把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诗行间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 D、诗中主要词语(“你”“看”“风景”“装饰”等)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调。这不使人动情,却令人深思。

7、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第二部分: (一)

时间是一把剪刀 汪静之 时间是一把剪刀,

用心 爱心 专心

- 1 -

生命是一匹锦绮; 一节一节地剪去, 等到剪完的时候, 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

时间是一根铁鞭, 生命是一树繁花; 一朵一朵地击落, 等到击完的时候, 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8.诗中运用两组不同比喻,来表达同一个思想:

⑴第一节把时间比成 ,生命比作 是 。

⑵第二节将时间比作 ,生命比作 是 。

9.诗人运用鲜明形象的比喻,为了说明什么?

10.诗人对“时间”形象的比喻,可以看作是诗人对 他 心情的间接表现。 11.诗的用韵严格:

⑴第一节是 句押韵,韵脚是 ⑵第二节是 句押韵,韵脚是 12.作者在诗中赋予“时间”的含义是什么?

13.根据诗的内容和形式,运用恰当的比喻,续写一节。

(二)

红的、白的、蓝的…… 它不是石子, 却能使滚滚波涛 在我们心中激起, 它不会飞,

却能把我们带到奥妙的寰宇。 它没有口, 却能让我听到,

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啊,它是什么? 是老师的粉笔,

——老师用智慧和心灵深情地把它浇铸。 14、给这首诗加一个标题: 。

15、本诗运用的两种修辞手法是 和 。 16、第一句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

用心 爱心 专心

,裁剪的结果 ,击落后的结果 的形象描绘,是 。 。 - 2 -

17、表达主题的句子是哪句?

18、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带到奥妙的寰宇:

听到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我爱这土地》答案

1.艾青 2.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3.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4.⑴暴风雨打击着土地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着人民的悲愤和激怒;温柔的黎明象征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⑵对祖国的挚爱。 ⑶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略 6.B 7.A 8.⑴一把剪刀;一匹锦绮;一堆破布付之一炬⑵钱鞭;一树繁花;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9.人生本来是美好的,可惜时间太残酷无情,随着时间的消逝,生命惨遭摧折。 10.当时艰难处境;苦闷 11.略 12.暗指当时的黑暗、冷酷的现实。 13.言之成理成文即可。 14.老师的粉笔 15、排比;设问 16、各种颜色的粉笔 17、最后一句 18、科学知识的世界;世界每个地方的消息。

用心 爱心 专心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