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7:32: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茄子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无土栽培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园艺栽培方式,具有的节肥、节水、省力、省药、产品洁净卫生、高产优质等特点,已成为设施园艺的重要内容和园艺作物工厂化生产的主要形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无土栽培的面积成倍增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中,水培由于其技术性强,投资较大,制约了其发展,而 “八五”末期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无土栽培组研究开发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以其技术操作简单,用工少、成本低,高产、质优等特点,已被广大的农民所接受。它是以高温消毒鸡粪等有机肥为主,添加适量无机肥料的配方施肥来代替用化肥配制营养液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其主要技术是用有机固态肥取代了化学营养液,用廉价易得的农作物秸秆、玉米芯、菇渣等农产品废弃物取代价格昂贵的草炭作为无土栽培基质,可连续使用3~5年,这样使得无土栽培技术简易化,操作简单化,成本大大降低。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基质的选择、配制和消毒 1.1基质的选择

基质的选择要遵循就地取材、来源方便、价格低廉、结构稳定、保水力强、通气良好、不含有毒物质和高浓度盐分、对茄子生长无不良影响、方便运输为原则,包括有机基质和无机基质两大类,无机基质如: 沙砾、珍珠岩、炉灰渣、岩棉、陶粒、风化煤、泡膜塑料、蛭石等;有机基质如: 草炭、塑料泡沫、锯木屑、秸秆、稻壳、花生壳、菇渣、酒渣、蔗渣、椰子壳以及树叶、树皮、稻壳、茎秆、畜禽粪便等。有些有机基质必须经高温充分发酵后方可使用,高温发酵有机基质应在栽培前两月进行。方法是菌渣、酒渣、蔗渣等有机基质,粉碎后每立方米加入过磷酸钙3千克,调节pH 值在6~7之间。用水充分浸湿,将料堆成1.5米高垛,上盖棚膜,进行发酵,每5~7天翻倒1 次,并根据干湿程度补充水分,当料充分变细无异味时,表示料已发好;玉米秆、葵花杆、花生壳等有机基质,首先用粉碎机等切割成 2 厘米长短截,用水浸湿,堆成垛,采用和菇渣同样的方法进行发料,当秸秆有一股清香味时,表示料已发好;树皮、锯末等,发酵成褐黄色表明已经发好。

1.2基质配制

有机生态型无土基质一般选择2~3 种有机基质和2~3 种无机基质混合而成,通常发酵好的有机基质与无机基质的配制比例为 6∶4为宜。如:菇渣:玉米秆:炉渣=1:2:2、发酵后的玉米秆∶菇渣∶鸡粪∶牛粪∶炉渣=7 ∶2.5 ∶1 ∶1 ∶ 6 ,或者发酵好的菇渣与草炭蛭石按照3:5:2混合。装料前一周将发酵好的基质按比例充分混匀(炉渣必须过筛),每立方米加入消毒鸡粪10~12千克、优质三元复合肥(N:P:K=15:15:15)2.5~3千克或者二铵2.5~3千克、硫酸钾1~1.5千克,与基质充分混合均匀备用。

1.3栽培基质消毒

为防止基质携带病菌,需要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太阳能消毒、化学药物处理和蒸气消毒。蒸气消毒成本高,化学消毒会有农药残留,提倡利用太阳能消毒, 无残毒, 不污染环境,成本低,但是,化学药剂处理,应用还是很广泛,应为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消毒效果好。

太阳能消毒时间最好选在夏季7~8月,消毒场所可在塑料大棚和温室内,既能消毒基质,还能加速有机物质发酵腐熟。方法是将有机基质堆成高、宽各 1米左右, 长度视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而定,码堆时应先喷湿基质,使含水量达到75%~85%,即抓一把基质在手用力挤压,指缝出水滴而不落下为宜。如指缝流水, 说明喷水过多了,如果不出水, 一松手基质松散开, 证明含水量不足, 须再喷水。堆好基质后,用薄膜封严, 在阳光下充分曝晒 15~25天,通过温室效应和发酵高温进行消毒。对于秸秆、葵花秆、锯末、树皮、树叶和中药渣等, 多含纤维, 碳氮比值高, 腐熟较难, 应调节碳氮比, 促进发酵分解, 简单方法是改喷清水为喷稀薄的人畜粪水, 或者喷1%的尿素水。

化学药剂消毒和蒸气消毒方法可以参考穴盘育苗基质消毒方法。 2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设施系统建造 2.1栽培槽和栽培袋的制作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系统多采用槽培的形式,建材可选用当地易得的材料,如用木板、木条、竹竿、砖块等,栽培槽分为地上式和半地下式两种。

地上式槽框选用24厘米×10厘米×5厘米的标准红砖建设,槽内径为48厘米,外经72

厘米,槽深15~20厘米(地面上码3~4 层砖即可),槽长依保护地棚室建筑状况而定,一般为5~30米,槽间距(内径)60~100厘米。南北走向,北高南低,底部倾斜度2~5°,

槽底中间开一条宽 20厘米,深10厘米 的“U”型槽,在槽间南端每两槽间挖一深 30厘米 、直径 30厘米 的小坑,以利排除过多积水。槽底及四壁铺 0.1毫米 厚的双层薄膜与土壤隔离,

图1 栽培槽结构示意图

槽建好后,要求槽面保持平展(如图1)。

半地下式将温室浇水使落实后整平,在地面按规格开沟,规格为内径为60厘米,槽深25厘米,槽长6.5米m,槽间距(内径)60~80厘米,底部处理与地上式相同,槽底及四壁将膜铺好后,两边压一层砖即可。

栽培袋宜选用黑色耐老化不透光筒状薄膜袋,也可选用外膜白色内膜为黑色的双层塑料袋,厚度0.15~0.2毫米,直径30~35厘米,高15厘米,制成筒状开口栽培袋,内可装基质10~15升,可栽培一株茄子。将栽培基质袋顺序排列置于温室内,每株苗设一个滴灌喷头,在袋的底部和两侧各开0.5~1厘米的孔洞2~3个,排出积存的水分或营养液,防止沤根;也可剪制成70厘米长的长方形枕头袋,内装基质20~30升,平置于地面,开两个洞栽培两株作物(如图2)。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图2 栽培袋示意图

2.2装填基质

先在所设的“U”型槽内铺直径1~2cm的粗煤渣3~5cm,(如果槽底没有建设“U”型槽时,可以在栽培槽底直接铺粗炉渣3~5厘米,)再在其上铺双层编织袋,用于保水,然后将发好的料装满栽培槽,并用水浇透落实基质,并趁势压平。

2.3滴灌设施安装

每个设施应建立独立的供水系统,每栽培槽用1~2根直径1.5厘米、每隔30厘米 一小孔的塑料滴灌软管(或者1根微喷管)。滴灌管上铺宽 40厘米塑料薄膜。整个栽培系统就做好了。

袋培时,可以沿栽培袋行向安装一条1.5~2厘米粗的滴灌管,再用1根滴灌喷头链接于滴灌管上,滴灌喷头就插在植株的附近即可。

3定植

定植前15天,设施需要消毒。槽培定植前基质要浇透水,槽培小行距28厘米,大行距 112厘米,株距50厘米,每亩栽1900~2000株,采用双行错位定植法,秧苗连同营养块一同栽植,栽植时营养块与栽培槽基质畦面相平即可;袋培时栽培袋内基质用水泡透,在栽培袋下方距地面10厘米、两端8厘米内侧分别割一长5厘米的口,以便多余的水分能够流出,35厘米基质袋于袋腹部中间位置,用锋利刀片割长10厘米的十字形切口,70厘米栽培袋于距离袋两端15~18厘米处割长约10厘米的十字形切口,从切口取出少量的基质后将幼苗带土坨一起移栽入切口内基质中,四周填充基质使土坨与基质接触充分,上面再用不透光膜盖好。定植完成后,开启滴灌系统进行浇水,确保幼苗成活率。

4定植后的管理 4.1温度管理

幼苗期适温为白天 25~30℃,夜间16~20℃,开花结果期为白天25~30 ℃,夜间15~20 ℃,在深冬季节注意增加温室设施保温性能,最低温度不低于 13℃,遇到极端低温,可在草帘上再盖一层旧棚膜,并在温室前端横向压7~8 道草帘,能提高室温 1~2℃。

4.2光照

茄子性喜光,栽培中应保持充足的光照。除扣棚时选择透光率较高的薄膜外,还应经常清洁薄膜,并在后墙张挂反光幕增加光照。天气回暖后,尽量的早揭晚盖草苫,延长光照时间。在结果期,有条件时可使用补光系统,以促进产量的提高。

4.3水分管理

定植后根据栽培基质的干湿程度、天气变化、季节以及植株大小决定灌水量。基质湿度在门茄坐住前保持在65%~70 %为宜,门茄坐住后,应当提高基质的湿度,含水量保持在75%~80%为宜;浇水选择晴天上午进行,阴雨天不灌或少灌;冬季每 3~4天滴灌1次,每次5~15 分钟,坐果前时间短些,坐果后时间长些,以保证果实膨大需要2月气温回升后每天灌水 1 次,入夏后气温较高,浇水次数应增加,每天浇 2 次,分别在上午 9∶00~10∶00 及下午 5∶00左右,并可延长灌溉时间,每次为15~20分钟。注意每 3天检查一次基质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