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重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8:10: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危险和有害因素辩识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一)将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4类 1.人的因素:危险和有害因素

(1)心理、生理性 指易引起疲劳、劳损、伤害等负荷超限 指伤、病等 (2)行为性 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的指挥 包括脱岗等违反劳动纪律行为 2.物的因素:危险和有害因素

(1)物理性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 (2)化学性

(3)生物性 致病微生物 3.环境因素:环境不良

(1)室内作业场所(2)室外作业场所(3)地下(水下)作业(4)其他作业 4.管理因素:职业安全卫生

(1)组织机构不健全 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置(2)责任制未落实(3)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包括隐患管理、事故调查处理等制度不健全(4)投入不足(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包括职业健康体检及其档案管理等完善(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20类

1.物体打击。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爆破。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三)按职业健康分类 10类

粉尘、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眼病、耳鼻喉口、肿瘤的危害因素、其他职业危害因素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方法

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分析方法有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方法。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宜从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运输、建构筑物、生产工艺、物流、主要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措施管理等几方面进行。 (一)厂址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分析、识别。 (二)总平面布置

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氧气站、乙炔气站、压缩空气站、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站等)、道路、贮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三)道路及运输

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四)建构筑物

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五)工艺过程

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1)对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进行考查,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 (2)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对是否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进行考查。

(3)在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对是否采取了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进行考查。

(4)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对是否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等进行考查。 (5)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对是否能通过联锁装置来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进行考查。

(6)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对是否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和声、光警示装置等进行考查。

2.对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

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可利用各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例如,原劳动部曾会同有关部委制定了冶金、电子、化学、机械、石油化工、轻工、塑料、纺织、建筑、水泥、制浆造纸、平板玻璃、电力、石棉、核电站等一系列安全规程、规定,评价人员应根据这些规程、规定、要求对被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识别。 3.根据典型的单元过程(单元操作)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典型的单元过程是各行业中具有典型特点的基本过程或基本单元。这些单元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已经归纳总结在许多手册、规范、规程和规定中,通过查阅均能得到。这类方法可以使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比较系统,避免遗漏。 (六)生产设备、装置

对于工艺设备可从高温、低温、高压、腐蚀、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等方面进行识别。

对机械设备可从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等方面进行识别。对电气设备可从触电、断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等方面进行识别。 另外,还应注意识别高处作业设备、特殊单体设备(如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等的危险、有害因素。 (七)作业环境

注意识别存在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