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13 6:25: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汽车构造》教案
授课题目
总 论
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 要求学生了解汽车的发展历史、 定义和分类,对汽车整体构造、车辆识别代号编码有初步认识, 熟练掌握汽车行驶基本原理及主要技术参数。
1.国内、外汽车工业概况 2.汽车的定义及分类 3.汽车识别代号编码 4.汽车整体构造
5.汽车主要技术参数 6.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0.25 0.25 0.25 0.25
0.75 0.25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总 2课时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深化和拓宽
1. 2. 3. 1. 2.
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汽车主要技术参数 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横向对比其他交通工具突出汽车特点
纵向对比各品牌车,介绍各种车系的优缺点
教学方式和注意事项
3. 若课时富裕可进行车标赏析等多方面引起学生对汽车产生兴趣主要采用多媒体播放 PPT教学注意事项:
思考题和课后习题
1. 大部分学生对汽车了解基本为零, 作为专业基础课应该首先引起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再由浅入深、从整体到局部慢慢讲解; 2. 营销班文科生多本章节有力学,放慢节奏。
思考题: 1. 摩托车是汽车么?电动三轮车呢?(汽车的定义及分类提出)
课后习题: 1. 汽车的基本构造如何? 2. 汽车行驶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阻力? 3. 什么叫附着力 ?
1
《汽车构造》教案
讲稿内容
备注
一、国内、外汽车工业概况
(一)国外汽车工业的发展
1. 汽车最初诞生在德国: 1886 年卡尔。本次制成了第一辆三轮汽车,并且申请了专利,同年德国
人戴姆勒制成了第一辆四轮汽车。现在世界上公认的第一辆汽车是本次制造的三轮汽车。 2. 汽车工业的兴起:汽车工业兴起在美国,它是依靠优越的资源和自然条件,宽松的政策,以及欧洲汽车工业受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使汽车工业迅速崛起。
汽车工业是以大规模生产为标志的。汽车大王福特将流水线生产引入到汽车生产中,实现了汽车的规模批量生产,为汽车工业的行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3. 汽车工业重心的转移: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依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经营管
理方法,比如日本丰田的精益管理模式 即使用最少的资源人力、原材料、设备)生产出顾客需要的产品,或提供给客户满意的服务,以及石油危机的影响,使日本的小型车风靡全球,而美国的豪华大型 汽车此时开始逐渐敌不过日本汽车的生产。
4. 汽车工业的中心最终会转向发展中国家。比如现在的印度(塔塔)
,中国(奇瑞、吉利) 。
(二)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
1、 建国初期 25 年:缺重少轻、轿车基本空白。
A. 东风牌轿车:这是一汽生产的第一辆轿车。当时一汽按一机部的通知开始生产轿车, 试制出东风牌 71 型小轿车。
B. 红旗牌 CA770高级轿车: 1965 年一汽红旗 CA72转产,开始生产 CA770型三排座高级轿车。 这款车及其改进型为中国国家领导人和国宾服务了几十年。
C. 凤凰牌轿车和上海牌 SH760型轿车: 1958 年,上海汽车装配厂生产。被定名为凤凰牌轿车。 这是建国后,上海生产的最早的轿车。后遇困难时期,停产。 次投产,改称上海牌
SH760型轿车。上海牌轿车从投产到
车,成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接待外宾的主力车型。
2、 改革开放后 15 年:将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散乱差
3、 新的发展时期: 3+X 格局;自主研发;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越。
1964 年,在国内经济好转的情况下,再 20 世纪 80 年代初是国内惟一普通型公务用
1958 年
二、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汽车是由自身的动力装置驱动,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车辆,主要用来载人,载货,或牵引载运人员或货物。
有几种分类方式:按用途分、按动力装置类型分、按行驶道路条件分、按行驶机构特征分、按发动机位置及驱动形式分、按乘客座位数及汽车总质量分。
1. 按用途分:现在有两种
GB/T3730.1-1988 ,将汽车分为:普通运输车(轿车、客车、货车)
、特殊用途汽车(竞赛汽车、娱乐汽车)
、电动汽车(蓄电池、燃料电池、混合动力)
、喷气 、专用汽车
一个是原国家标准
(作业型专用汽车、运输型专用汽车)
另一个是新标准 GB/T3730.1-2001 ,将汽车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 按动力装置分:内燃机(活塞式、燃气轮机)
“推力 SSC”装有劳斯莱斯的双缸喷气发动机,时速
1227.73km )、其
式(以喷气反作用力作为驱动力,
他动力装置(蒸汽机车、太阳能汽车)
2. 按动力装置分:内燃机(活塞式、燃气轮机)
、电动汽车(蓄电池、燃料电池、混合动力)
2
、
《汽车构造》教案
喷气式(以喷气反作用力作为驱动力, “推力 SSC”装有劳斯莱斯的双缸喷气发动机, 时速 1227.73km )、其他动力装置(蒸汽机车、太阳能汽车)
3. 4. 5. 6.
按行驶道路条件分 ( 公路用、非公路用 )
按行驶机构特征分(轮式、履带式、雪橇式、气垫式、步行式) 按发动机位置及驱动形式分
按乘客座位数及汽车总质量分:按国标GB/T15089-2001
三、汽车识别代号编码
1)
国产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2)
车辆识别代号
四、汽车总体构造
(一)总体构造的组成部分
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与电子设备
(二)汽车的总体布置形式
FR
、 FF、RR、 MR、 nWR
五、汽车主要技术参数
1. 2. 3.
重量参数 尺寸参数 性能参数
六、汽车行驶基本原理
驱动力的产生:路面对驱动轮的反力
汽车的行驶阻力: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