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检修分工与质量管理制度(1)(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11:13: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设备检修分工与质量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设备能够一次性试运行正常,通过用户验收合格并且在后期安全正常运行。最大限度的降低故障率和影响生产时间,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检修缺陷和潜在隐患,明确质量管控责任,提高作业优质化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检修质量责任管理范围

1.各专业组长为本专业设备检修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具体责任划分如下: ①.机修专业组:负责进厂设备机械部的检修、更换、调试、组织联合试运行、与用户的交接、后期的技术与维护服务等;厂内与电气、液压专业组的合作协调工作等;厂内自用设备与管路、附属设施的使用、检查、维护、检修等各项工作。

②.电气专业组:负责进厂设备电气部分的检修、更换调试、联合试运行、参与用户的交接、后期的技术与维修服务等,负责厂内电气设备、线路以及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部分的安装、使用、检查、维护、试验、检修各种涉电证件的办理等。

③.液压专业组:负责进场设备和液压部的检修、更换、调试、配合机修组进行联合试运行,参与用户的交接,后期技术与维修服务等;负责厂内各种液压设备、管路及附属设施的安装、使用、检查、维修、试验、检修等管理。

④.遇其他未注明且无该专业的设备与检修项目时,由厂领导根据检修内容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各专业组人员组织作业,作业的安全质量由参与其中的机修组负责人全面负责。

2.各专业组长,要对本专业组及所涉及的厂内设备、管线、线路、附属设施、工用具及各种固定财产认真管理、精心操作和及时维护保养。专业组长要根据人员业务素质情况对附属设备包机管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和按设备使用保养说明进行检查、维护保养,杜绝人为因素的故障和零部件的损坏。

3.当一次进厂同类设备数量较大时,由厂领导根据具体情况分组或分班作业。各组或班的检修安全质量由各班组长负全部责任。

各个组或班的负责人,要将本班组所有的设备按设备编号明确登记,设备无铭牌或编号的,要用角磨机、钢字码、錾削等工艺在设备正面可视的统一部位做出标准编号,以便统一登记存档备查。

4. 统一编号部位与字样标准

①.编号:矿名第一个的汉字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数字01-99等组成。如:X05等,所有编号要按类别批次顺延,不得重复。

②.采、掘机械要在编号前加设备的第一个字汉字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如采煤机机为C、掘进机为J、支架为Z、电机为D等。

③.标记部位:液压支架:支架底座正前方立面平面中央,距上部边缘50mm左右。

采煤机:控制按钮或牵引手柄下方中央 掘进机:液压箱油标左侧中央 电机:接线盒上盖平整无缺陷处 其他设备:控制按钮或仪表台左侧 第二条:设备检修、拆解、鉴定程序

1. 质量标准参考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的执行细则》,设备生产厂家出厂检查验收标准等。

1.所有设备进厂房后,检修前,必须先在指定场地进行外观清理、冲洗至设备外部无明显油泥、杂质等。然后在专门放油地点将设备内部的水、油、气、油脂等全部排空,废油、油脂等不得随地抛洒,必须收集到专用的容器内存放于指定地点且密封,厂地内不得有油污、污水等污染。因特殊情况发生局部污染时,必须用木屑、沙、土等材料及时处理至洁净为止。

2. 各种设备清理工序完成后,厂领导要组织相关专业组人员对设备外观进行鉴定、检修部位认定,需更换的零部件确认等。由各专业组负责人对鉴定结果进行详细记录,最后汇总、造表报上级审定。

3. 拆解:由各专业组按部件和部位,在互相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同时进行拆解作业。机械按后装先拆的顺序,对于较为复杂的管路系统,要先在对接处和管接头上按顺序做出系列编号,各接头要用软质材料封堵严密。对于变换方向和位置不容易装配的盘类、盖类、座类零部件,在拆卸前要在正上方中央一个孔周围打出明显标记,减速箱内的圆弧伞齿轮副要成对存放,其他一些轮、轴、垫、隔离套调整垫等要按拆卸顺序整齐摆放在软质平面材料上。

4. 电器设备、线路的拆解,要按照先电缆,后电机(电气)的原则进行,严禁一次性连电缆带电机拆卸。对于控制系统的线路和元件,无故障时尽可能不拆卸强电元件如隔离开关、接触器、熔断器、接线盒等拆卸时,也必须先拆除电缆后拆除电气,电缆与电器连接部位要按原始位置做好明显标记,并用胶带封包牢固。

5. 液压部分的拆解:所有管路和接头必须按顺序和连接点对应统一系列编号,用透明胶带封包牢固,外露管口和接头全部用软质材料封堵,所有泵、阀、元件严禁同管路连在一起拆卸。

6. 损坏零部件鉴定,本批设备全部拆卸完成后,由厂领导安排专人组织各专业组负责人对拆解设备、损坏零部件进行鉴定,确定需更换的零部件和辅助材料,并与最初外观损坏认定的记录统一记录造表,报厂领导审核后采购,为了严把检修质量关,保证设备后期正常运行,对于还未明显损坏但达到公差配合尺寸下限的零部件,应当确认更换,对于虽然暂时能够使用,但是因运转工作时间过长已存在质量隐患的零部件,也要确定更换;对拆解后无明显损坏的高强度螺栓类,密封类连续运行一年以上的高速轴、齿轮副高速轴承等必须更换。

7. 难拆解零部件的拆解,对于尺寸较大,拆解相对困难的可拆零部件,严禁采取打击、明火、切割等破坏性方法,必须采取压力机平行垂直挤压或机油加热等可靠工艺进行拆解,防止因工艺不当造成完好部件的损坏。 第三条 清洗

1. 全部零部件拆解完成后,要对所有内部装配的箱体内部、内装全部零部件,管路、阀类、设备角落处进行全部清洗,先用柴油清洗油污一遍,擦干后再用稀料清洗一遍,注意零部件摆放按先后顺序,防止错放造成的装配错误。

2. 电气类零部件、元件、线路板等要用过滤压缩空气吹扫至无明显灰尘,电气箱内壁用溶剂类清洗剂擦洗至无油污。

3. 清洗干净后的零部件要用塑料布包裹隔离,防止灰尘、杂物、水汽等进入。

第四条 内部涂刷

1.机械类箱体要用耐油红丹防锈染漆涂刷2遍,可自然干燥或放入烘干箱中120摄氏度左右烘干8h,至不粘手为合格。

2.电气类箱体、接线盒、电机线包类,要用绝缘漆涂刷、浸浇2遍,放入烘干箱中120℃烘干24h。

3.弱电类元件、线路禁止同时进入烘干箱。 第五条 测量

1.对于需要装配的机械零部件,新购回的配件,部件等,要按照设备装配标准尺寸要求进行测量检验,所有误差必须严格控制在零部件规定的公差范围内,并且严格检查齿轮模数、齿数、键槽、定位台阶、轴承与轴和箱体孔等部位的参数,必须保证与原设计完全相同。

2.电气元件要严格检查电压等级、额定电流、保护整定参数、接线安装位置、通断时间等项目,并进行单件通电试验合格。

3.液压系统要严格检查各管接头尺寸、螺纹、管径、额定压力、泵阀、油缸的技术参数、安装位置、进出管径、连接方法等必须与原设计完全相同。

4.若无相同物品需要代用品时,必须报厂领导审核批准后,采取可靠技术工艺后方可实施,严禁擅自改动、变更技术参数。 第六条 装配工艺与质量

1.机械零部件装配时,必须先对各部位再进行一次清洁处理,并确认无杂物,配合表面无机械损伤、无油染、胶类杂质等,各配合面上的销孔、螺丝孔内无油污和杂物,并用对应规格螺栓、销子试装合格。

2.同一轴内的部件可在机外装配齐全,并排列成若干组,装配时,对于过盈配合零部件要采用压装和热装工艺进行,严禁采用打击和烧烤直接加热方法进行。各组全部装配好后,再次检查部位、顺序、数量准确无误后方可装入箱体,装配顺序:最终轴——四轴——三轴——二轴——一轴 总成——一轴压盖

3.齿轮、轴承间隙的调整,对于直齿平行齿轮,齿轮间隙已由设计制造时确定,一般只有二轴——一轴需要人工装配时进行调整,按照机械制造标准规定,齿轮模数由小到大啮合间隙一般调整为0.19-0.48:;轴承间隙以压紧两端端盖后手动盘车能自由运转为宜。

箱体类部件全部装配完成后,要再次按照螺栓规定力矩进行二次紧固,再次检查性紧固各端盖螺丝至规定力矩,然后手动盘动一轴必须能正常转动,无明显卡阻和沉重感为止。

4. 液压系统的泵与电机,装配后要运转轻快灵活,泵与阀的管路连接要正确、紧固、密封可靠、管路顺畅,无穿拆、扭劲、打架等,所有管线接口与泵阀接口必须有统一编号标记且有防松脱措施。

5. 电气部分的装配:电机与主机的轴线、同心度等要素由机修组负责,电机部分、线路、电气元件、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气部分,接地系统、防雷电系统、隔爆装置等内容由电气组负责,装配时要遵守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由机到线、由深到浅的基本原则,且符合以下要求:

①.控制元件、线路必须按照原设计布置且横平整直、平行或垂直排列,工艺精湛、做工整齐。

②.强电元件和接线点必须有足够的电器间隙和爬电距离,线路和元件安装垂直平行、整齐排列、间距相等、主要线路和控制线标准一致,不得扭劲、打架、穿叉、缠绕等,同一腔内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要明显标记,主要线路与强电元件、接线点的连接必须紧固可靠、接触良好。

③.属于防爆范围的设备、元件、线路等,必须严格执行防爆标准,其电气、接地电阻等必须符合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