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代文学期末复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23 10:27: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勒出当时社会的市井众生相。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小说反映的金钱与权力的交易,以及书中主要人物物欲横流、纵欲无度的生活态度。这两点,正是明代后期“好货”和“好色”两种社会思潮的畸形反映。

①西门庆是一个亦官亦商的恶霸豪富,在他身上体现了明代后期由地主、恶霸、商人等构成的市侩势力的丑恶凶残本质。正是由于金钱的力量如此迅速膨胀,使得封建的门第和礼教在金钱的冲击下土崩瓦解。

②然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强大惯力,使西门庆这样的新兴商人缺乏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那种在商业方面的开拓和进取精神。因此,这一形象的塑造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意义。 11.“三言”“二拍”在思想容上具有怎样的时代特征?

一、表现婚姻爱情生活是。一类作品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对旧的封建传统意识的突破,对新的婚姻爱情观念的追求,也就是提倡男女双方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同时对男女情爱和情欲给予大力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冲决了礼教之大防,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等;另一类作品反映了被压迫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的强烈愿望,揭露了封建势力和传统礼教的虚伪与凶残,带有人文主义的特点,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等。

二、描写市民生活(尤其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及其思想观念,形象地展现了晚明商品经济发展的图景。此类作品一反重农抑商的传统意识,商业商人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肯定,追逐货利、发财致富已成为新的社会风尚,不少商人也被塑造成正面形象。如果说“三言”中的此类作品着重写的是商人的重义守信,反映的是商人刚刚登上历史舞台时的精神面貌,如《施润泽滩阙遇友》、《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皆歌颂了小手工业者拾金不昧的品德和患难相助的友谊;那么“二拍”则着重写的是商人发家暴富的白日梦,表现出已经占据历史舞台的商人迅速崛起的态势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叠居奇程客得助》皆肯定了新兴市民们通过冒险经营、投机取巧来发迹变泰。

12.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思想容。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作为爱情作品中最出色的篇章,写杜十娘发现自己又被甲转卖时,毅然与百宝箱怒沉江底,用生命来维护自己的爱情理想、人格尊严。其中扬女性意识和婚恋自主的特点显而易见。这类描写无疑使人明显地感受到晚明社会涌动的人文思潮。 21.简析“梅村体”的艺术个性。

梅村体诗歌在艺术特色也上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鲜明的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强烈的主观抒情性

吴梅村的诗具有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它不以纯客观的叙事为主,因此显示出强烈的主观抒情性,而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诗歌结构的安排也受此影响。 二、叙述手法曲折多变

梅村体的叙事诗来源于六朝时期的歌行体,古典叙事诗的情节结构,都是依故事的自然顺序展开的,而梅村体诗则把叙事顺序也作为艺术构思的手段之一,运用倒述、追叙、插叙等手法,安排情节结构,通过这些精心的安排,使主题更加引人注目,故事更加变化曲折,情节更加跌宕起伏。并且运用顶针格,以前后词句相同相似或者相关之联系,使情节的时空转换不显得过于突兀。 三、典故的大量运用

典故是随着文化积累的不断丰厚而出现的现象,文学作品规模的用典始于六朝,随后的历代文人也都喜欢在诗中运用典故,用典主要有借用历史故事和引用、化用前人诗句两种,其好处是使诗词言简意赅,涵丰富,深化诗的意境,触发人的联想。典故的特点是运用灵活,变化多端,而且都有来

Word 文档

.

历和出处。

22.简述《桃花扇》的主题思想。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复社文人候方域和秦淮歌妓香君的爱情为线索,描写南明弘光王朝兴亡的历史,集中反映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部的矛盾和斗争。

(1)说明“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2)作者通过对现实的描绘,抒发的是一种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的困惑情绪。孔尚任以艺术之笔,强有力地刻画了封建社会的必然性破败,似乎包含着一种对封建末世的刻骨铭心的感受,对封建社会急剧下沉趋势的无可奈何的叹息。这种沉重的叹息,包含着封建末世关心国事而又敏感的文人心中的破败感、失落感、忧患感交织躁动的感伤情怀。

23.简述《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1)有意将幻境与现实社会连接在一起,以寄托自己的孤愤和追求,使作品既驰骋天外,充满浓郁的浪漫气息;又立足现实,蕴含深厚的生活容。“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如《婴宁》 (2)情节大都委婉曲折,文笔矫健,而避免了平铺直叙。 如《胭脂》

(3)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善于将人的性格同花妖狐魅等原型的特征完美地结合起来,注意通过心理描写和细节点染来刻画人物性格,运用环境氛围的渲染来烘托人物性格。 (4)创造性地运用古代文学语言,同时又大量提炼和融汇当时的方言俗语,形成既典雅工丽又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 分析题:

2.为什么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有着浓重悲剧色彩的小说?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的愿望,鲜明地表现出“拥反曹”的思想倾向。其中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由于最终理想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惨痛现实所带来的悲怆与迷惘。其中蕴含着浓浓的道德悲剧意识:用“道德价值”去压制、克服“政治利益”,

这便决定了蜀汉悲剧的不可避免。剧中人物命运也充满悲剧性:备之悲,“仁”辞荆州而备受困扰;“践义”伐吴而造成彝陵惨败;关羽之悲,“义”释曹操,认敌为友,贻误战机;傲视东吴,化友为敌,酿成失荆州、走麦城、被擒俘、惨遭杀戮;诸葛亮之悲,一方面“才”与“德”矛盾而以“德”为先,使事业受阻;一方面“生命”与“奉献”、“天命”与“人事”矛盾而选择后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

Word 文档

.

积劳成疾, “出师未捷身先死”。

3.以赤壁之战为例,说明《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成就。

出色的战争描写,形象的武经,审美的兵书。

(1)以斗智为主,智勇结合。重在突出双方战略、战术的运用,结合斗智、斗勇,善于揭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如赤壁之战,着重写双方的隔江斗智,又交织周瑜、孔明之间的较量,并抓住曹军不习水战的地域特性及曹操志得意满的性格特点,揭示出战争胜负的因素与契机。

(2)把写战争与写人结合起来。如赤壁之战,通过一系列公开或隐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斗争,突出了曹操、周瑜、诸葛亮三家不同的性格特征。正是从人物性格出发,故战争描写不陷于程式化。 (3)善于在激烈的战争中,穿插一些悠闲的场面,以调节气氛。 如在赤壁之战中,用抒情的笔调点染孔明饮酒借箭,庞统挑灯夜读,曹操横槊赋诗等插曲,做到缓急间杂,驰有致。 4.论述《水浒传》的主要思想意义。

(1)作者抱着对“奸逼民反”的黑暗现实深感不平,而发愤谱写了一曲“忠义”的悲歌。作者歌颂宋江等梁山英雄“全仗忠义”的同时,深刻地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作者强调了这样一个悲剧:“全忠仗义”的英雄不能“在朝廷”“在君侧”“在干城心腹”,而反倒“在水浒”;“替天行道”的好汉改变不了悖谬现实,而最后还是被这个“不忠不义”的社会所吞噬。 (2)“忠义”观的形成及其复杂性。“忠义”的涵十分复杂,它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基础,但也融合着包括城市居民和江湖游民在的广大百姓的愿望和意志。这是使小说被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的基本精神。《水浒传》对“义”字的强调,讴歌“仗义疏财,济危扶困”,不仅仅在一般意义上反映了下层群众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戮力相助”,而且更深刻地反映了由于宋元以来城市居民、江湖游民等队伍的不断扩大,社会道德规的变化。

(3)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赞美和歌颂“大逆不道”的农民起义,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实质是“官逼民反”。作品通过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鬼蜮横行、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

从社会各阶层不同人物殊途同归,被逼上梁山的过程,说明社会的黑暗已经使除了统治集团核心人物外,任何人都朝不保夕的境况,社会到了崩溃的边缘。表现了作者官逼民反的思想。

5.分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独特成就。

《水浒传》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和各色人物。超群绝伦的英雄群像,如武松之勇义而精细、鲁智深之威猛而细实、林冲之忍中有狠、宋江之义中有术。各阶级、各阶层,各行各业中的艺术典型:贪官污吏如高俅、童贯,帮闲泼皮如陆谦、牛二,虔婆淫妇如阎婆、潘金莲。再如何九、

Word 文档

.

西门庆、蒋门神、王伦都在那一类中能看到他们的影子。

(1)以精细的笔墨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及性格细小差异。如,逵粗鲁却胸无城府,略无心计。鲁智深粗鲁却处事老练,略有心计。武松粗鲁却心思精细。同是军官,林冲为了“保”官,软弱性。志为了求官,奴才性;鲁智深既不愿保官,丢了也不愿求,彻底的革命性。

(2)结合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展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代表人物林冲,外部恶势力步步紧逼,林冲由忍气吞声到忍辱负屈,再到忍无可忍。小说真实地揭示出林冲性格的转变过程。

(3)善于在激烈的矛盾冲突过个性化的动作行为刻画人物形象。小说对人物极少作静态刻画,通过个性化的动作描写,使其富有动感。如武松打虎、林冲打洪教头、武松打蒋门神。 6.论述《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的意义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全书的中心情节。曹雪芹对宝黛爱情的描写,达到了古典小说前所未有的思想高度。他从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兴旺盛衰的历史命运出发,将宝黛爱情的发生、发展和悲剧结局,同这个贵族之家的衰败没落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他们的爱情悲剧成为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悲剧。宝玉和黛玉是一对具有叛逆思想的新人,他们在生活道路到整个伦理道德观念上与封建正统派产生了尖锐对立。他们的爱情产生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上,而爱情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他们的叛逆思想。他们的爱情悲剧在这个衰败没落的贵族家庭的矛盾中产生,又在这些矛盾的发展激化中被封建制度的维护者毁灭。它的毁灭,预示了这个家族不可挽回的衰亡命运,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黑暗和没落。 7.分析《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1)爱情和婚姻悲剧:宝、黛爱情及宝、钗婚姻悲剧,是《红》的主线和灵魂。所谓“怀金悼玉的《红楼梦》”。黛重“情”,钗守“礼”,宝玉“重情不重礼”:“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木石前盟“有爱无婚”;金玉良缘“有婚无爱”。黛玉“魂归离恨天”,宝玉“到底意难平”,宝钗“婚后守活寡”。 (2)人生悲剧: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生长在功名富贵之家,却极为鄙视功名富贵;生活在科举是正途出身的时代,却极端鄙弃科举制度;处在封建伦理观念巩固等级制度森严的环境里,却痛斥八股文为“饵名钓禄”的工具,讥讽“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忠臣,也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水泥骨肉论”更是对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的公开挑战。格格不入,无可奈何,满怀希望,无路可走,浓厚的失落感和幻灭情绪,出家就成为他唯一的归宿 。

(3)女子的悲剧:“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黛玉葬花:诸艳悲剧序曲。 大观园遭抄检:“悲凉之雾,遍披华林”。 小姐悲剧:黛玉为情死;宝钗守活寡;四艳(元、迎、探、惜)原

Word 文档

.

应叹息;凤姐 “家亡人散各奔腾”;纨年轻守寡……婢女悲剧:晴雯冤屈而死;袭人青春耗尽;司棋自撞身亡;芳官等十二女伶 “斩情归水月”;香菱被拐卖……

(4)家庭和社会的悲剧。小说揭示出这一家族必然崩溃的深刻原因:物质生活上穷奢极侈,导致坐吃山空;精神生活上腐化堕落,导致后继无人;家族部矛盾重重,勾心斗角;再加上安富尊荣者多,运筹谋划者少,即使没有抄家之类的外来冲击,它也难以维持下去。

8.通过分析贾宝玉性格,论述贾宝玉的悲剧形象在贾府社会悲剧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意义。 贾宝玉性格叛逆:生长在功名富贵之家,却极为鄙视功名富贵;生活在科举是正途出身的时代,却极端鄙弃科举制度;处在封建伦理观念巩固等级制度森严的环境里,却痛斥八股文为“饵名钓禄”的工具,讥讽“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忠臣,也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水泥骨肉论”更是对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的公开挑战。格格不入,无可奈何,满怀希望,无路可走,浓厚的失落感和幻灭情绪,出家就成为他唯一的归宿 。

特殊意义:(1)在贾府的后代中,贾宝玉本来最有条件成为重振家族的人物,然而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这就决定了他形象的悲剧性。 (2)贾宝玉与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背道而驰,虽对于他个人来说,体现了作为社会新思潮和新气象人物的资格,但对封建家庭和社会来说,却承担不起重振家族重任,仍然是后继乏人的象征。 (3)对贾宝玉来说,他拒绝了家庭给自己规定的生活道路,但也没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道路,他最初积极用世的美好愿望也就成了虚幻的泡影。 9.试述《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1)结构艺术:楔子引入,谶语预示,线索隐括,网络推进。楔子引入:女娲补天、英莲故事。谶语预示:警幻仙子用含混、朦胧、游离在解与不解间的谶语手法预示贾府女子命运结局;透露了贾府的彻底败亡的结局;暗示了黛玉与宝钗在书中的角色地位以及与宝玉的婚恋关系的处置。线索隐括:总线索是贾宝玉的悲剧的人生历程,同时也大致统领了交叉隐现的三条叙事线索,一是贾宝玉的悲剧婚恋线索,二是大观园女子的悲剧命运线索,三是贾府的彻底败亡线索。三条分线索又是以第一条为主线的。网络推进:不是依靠预设伏笔,制造悬念,利用强烈的冲突去“解套”,去展现结果。而是依照生活的原样,日常细节,由细节顺着事理系联、堆积着完成事情的结局的叙述。 (2)人物塑造:人物塑造的特点——

第一,注意形象的真实与自然。美女并非一无陋处,反面人物也非一付坏人脸谱。

第二,写出性格的复杂与发展。对人物多侧面描写,总是在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中刻画。如风姐、宝玉形象。

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