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升格训练:论证求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0 5:04: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议论文升格训练:论证求变

——方法多样,论证灵活

一、常见论证手法:

(1)例证法

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事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广。事实胜于雄辩,运用事例进行论证,既是立论的依据,使读者确信作者观点的正确,也是驳斥对方观点的需要,从而使说理更加具体、充分、有力。

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借助事实论据说理,不等同于简单的事实罗列,要避开以事例代替论证,只有叙述没有分析的误区。在概述事例之后,要尽力挖掘材料中包含的内容,将它与所要论证的观点紧密联系起来,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示例:“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六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为论述“感恩”这一话题,作者列举了诸葛亮和李密两个人的事例,并且分析了两人的感恩之举,以及后人对他们的评价,无可争辩地说明了中心论点“因为懂得感恩,世界才会如此美丽”的道理。

列举事例还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谈《骨气》一文中为了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

骨气的这一论点,列举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拿美国的‘救济粮’”等典型事例,以一当十,充分有力。

(2)对比法

把两种性质不同或有差异的事物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运用对比论证方法很多,既可以是对立事物是对比。

参考示例:“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中把“骐骥”和“驽马”、“蚓”和“蛇”从自身条件优劣、奔跑寻食态度、最后努力结果等进行对比,自然得出结论:学习要持之以恒、专心一致。在对比分析中,揭示事物的差异,突出事物的本质,辨明是非真假,达到论证中心论点的目的。对比论证容易使读者分清优劣,明确取舍。

(3)引证法

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个别性论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例如: 即使在遭到别人的“白眼”时,不要灰心,不妨试一下“孤芳自赏”。其实在自己的内心也有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只是你对它疏忽了,诚如李白所吟唱的“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亮点,为何不让它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只有会爱自己的人,才会爱别人”。一个连自己也不会欣赏的人,难道会欣赏别人吗?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找出自己的亮点,学会欣赏自己。——《学会欣赏》

由于引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怎么用好引证法呢?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

1

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例如:论证“应当不畏惧错误”这一观点,就可以引用黑格尔的话:“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要的环节”,也可以引用英国化学家戴维的一段话:“我的那些最主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作出的。”

(2)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 4 )引用的内容必须是确凿可靠的,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与论点一致,能为分析论证服务。

(4) 喻证法

就是通过打比方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它可以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设喻,也可以引用寓言故事来讲述道理。运用喻证法,可以把抽象的道理讲得具体形象,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易于读者接受作者所持的观点。

一盏昏暗的油灯,照亮了司马迁紧锁的额头,激昂了许久的心绪从跌宕的血液里渗出,化为指尖笔触下一个个绚目的字眼,坚实地填补着那单纯的理想,一只蝼蚁不知年有春秋,石上苔衣不知日有夜昼。而他,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却走完了整座山林。春花开了秋月清,冬阳落了夏虫鸣。而波光潋滟的《史记》却宛如一道盛宴,穿透了流水般的岁月,孕育了一个又一个的文学巨匠。——《那一缕不泯的自豪》

当我们不再用近视的眼光紧盯历史时,就会惊奇地看到:那一霎间,耿直不屈的脖颈中喷涌的鲜血似乎化作了一条华贵美丽的豹尾,鞭打在一个腐朽王朝的脊背上,在那黯淡的夜空中留下了震彻天地的绝响。是的,嵇康并没有凤头般闪亮的初始,也没有猪肚般的厚重的过程,但是他却用音乐、用骨骼、用品性,写下了当权者的懦弱,写下了读书人的自尊,写下了自己光辉人生的最后旅程。于是,历史由此留下了中国知识分子最为骄傲也最有个性的篇章。——《暗夜的绝响》

运用比喻论证要注意:

(1)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

(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如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

(3)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

在高考作文中如果能够恰当地使用比喻论证,可以增添文采,使说理准确鲜明,给人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提高作文的分值。

二、常见说理方法举隅及赏析 一、举例说理 我们要为明天留下希望的种子。人生中不可能事事如愿,而我们面对苦难,不幸之时只是默默地承受吗?看看林肯的回答吧:他幼年丧母,一生中10次竞选8次失败,两次经商两次失败,但他没有丧失希望,仍然乐观地面对每一天,在最后一次竞选中成功当选美国总统。他留给明天的不仅是黑人的自由,国家的统一,更是他那在任何情况下都充满希望,竭力创造的高贵的人格。

我们要为明天留下幸福的源泉。科学界一代泰斗——霍金的人生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病魔让他只有手指可以活动,但他从不抱怨命运,而是让幸福的源泉永驻心间。他用感恩的态度面对生活,他留给明天的永远都是幸福的快乐的泉水。

我们要为明天留下精神的财富。屈原为明天留下了爱国豪情,司马迁为明天留下了忍辱负重的勇敢;爱因斯坦为明天留下了自信与乐观的态度,伽利略为明天留下了“地球仍然在转动”的坚持。这些不朽的功勋人物之所以能为历史所铭记,就是因为他们留给明天,留给后人的永世不朽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为明天留下奉献的火种。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奉献了生命,却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火种;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奉献了生命,却留下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火种;共产党人陈然也奉献了生活,却留下了“留得子胥豪情在”的火种。一位位英雄留给明天的不是财富,不是名誉,不是地位,而是他们不朽的奉献精神,这精神犹如一簇永不熄灭的火焰,照亮了明天的路途。

2

从有限追求无限,从瞬间追求永恒,是人的天性,人们总是希望留给明天很多的东西……(《留给明天》)

赏析:作者“留给明天”的是:“希望的种子”、“幸福的源泉”、“精神的财富”和“奉献的火种”。在论述这4个方面的内容时,主要采用举例的方法来加以阐述,文中的例子大都高度概括,并且在举例的同时蕴含着说理,这样无形中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二、比喻说理 黄山秀丽、泰山巍峨、衡山险峻、嵩山挺拔,它们以其独特的面貌展示着山的沉稳,让天下游客流连忘返;

长江浩淼,黄河奔腾、钱塘缠绵、洞庭静穆,它们以其独特的丰姿展示着水的灵动,让古今文人吟咏不绝;

事物因为有个性而独具特色,人因为有个性而独具魅力。人不能没有的个性。

(《个性》)

赏析:第一段巧借山作比喻,第二段巧借水作比喻,两段分别连用4个形象的比喻,化虚为实,言简意丰,而且巧妙嵌入“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这一高考作文题,收到了奇特的效果,显然要比直接描述来得巧妙。 三、排比说理 我奔跑在人生的旅途中,把自卑表达成自信,把不满改写成奋争,把孤僻挥洒成乐观,把委屈升华成冷峻,把失意挤压成动力,把挫折摔打成练达。人生的旅途荆棘丛生,但我不怕,因此,我能读懂范仲淹对岳阳楼所赋予的理想,我能了解欧阳修对醉翁亭所寄予的渴望,我更能独自立在史铁生的地坛前高声唱响自己的生命宣言。随后,我依然保鲜梦想,在人生的旅途中一路狂奔。(《一路狂奔》)

赏析:本文论述的话题是“跑的体验”,片段中作者运用排比,通过分项列举,写出了作者“奔跑在人生的旅途中”,一路战胜艰难的曲折心路历程。 四、对比说理 郑和是一个航海家,率领船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他带着天朝上谕,所到之处,送陶瓷,送丝绸,送茶叶。他送去了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度的文化,也受到异域的礼赞和膜拜,同时也学习了异域文化。他用的是东方的“礼”,是东方的智慧。当哥伦布带着他远洋的发现,成为西方殖民者在海上旅行的明灯时,他只不过是一个殖民者的先驱,为了东方的黄金,为了东方的丝绸而来。所到之处,带给土著居民的是灾难。带走了车载斗量的财富,留下了殖民地人民泣血的控诉。所以郑和的航海史是金色的,处处焕发着“双赢”所带来的人伦光辉;所以哥伦布的航海史是血色

的,处处浸染着贪婪所带来的罪恶。(《双赢,一种人伦的智慧之美》)

赏析:本文论述的话题是“双赢的智慧”。作者将双赢的智慧上升到人伦的高度充分论证,立意是深远的。郑和与哥伦布两个例子形成强烈对比,一个是“金色的”,“处处焕发着‘双赢’所带来的人伦光辉”;一个是“血色的”,“处处浸染着贪婪所带来的罪恶”。作者的爱憎褒贬寄寓于强烈的对比之中。 五、分析说理 (分析,就是指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议论文中阐述道理,常常离不开分析。使用分析法,能够把作者提出的观点剖析得深入、透彻,令人信服,避免“以叙代议”。)

流行文化的声色感受,流行文化的直观刺激,流行文化的绚丽形式,在当代无处不在地影响着年轻一代,它们巧妙地、不失时机地迎合了身心未定的、缺乏判断能力的青少年。它们制造着一种如泡泡糖一般的快乐,我们这一代人从未经历风雨,尚未步出教室,哪里领悟社会的繁杂?尚未经历困苦,哪里体味人世的辛酸?尚未健全自己的文化取向,哪里能知所归趋,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完全束手无策,只得任其摆布。老师讲课,往往拿出一摞书,大谈特谈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一股脑地灌输给我们经典文化,其实我回到家却去看《大话西游》,去看日剧韩流,去听后街男孩、孙燕姿。我们欣赏并且喜爱这样的文化,觉得它给我提供快乐,虽然只是一种简单的快乐。它们构造了我的情感方式、我的价值观念、我的生活方式和我的向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影响。(《浅析流行文化》)

赏析:作者把全文的重点放在对流行文化作深层次的剖析上,既分析了流行文化之所以能够流行的原因:即流行文化具有“声色感受、直观刺激、绚丽形式”,还能“制造着一种如泡泡糖一般的快乐”,又分析了“我们这一代人”之所以接受流行文化,是因为自身存在着某些弱点,还分析了流行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包括对作者自身)产生的影响。分析得深入、客观。 六、辩证说理 (唯物辩证法是我们全面审视事物、辨别真伪、判断是非的锐利思想武器,掌握唯物辩证法,能避免看问题的片面性和绝对化。高中生有必要掌握一些辩证说理的基本方法。)

张扬与内敛,孰是孰非呢?过于张扬,烈日会使草木枯萎;过于内敛,黑暗会让赶路的行人恐慌;过于张扬,江水会决堤;过于内敛,驼铃无法给迷路的人指明方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