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央电大《心理学》考试资料+《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4附答案汇编(全)(可编辑)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0:56: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年中央电大《心理学》考试资料+《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4附答案汇编(全)

2019年中央电大《心理学》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

情感: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意志: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气质:是依赖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迁移: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征。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感到紧张的情绪状态。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技能:是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通常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现实事件的过程中体现。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

2、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级产物——人脑机能的活动形式。人的心理是在成熟、健全的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这是大脑的本质和特点所决定的,也为现代有关脑的研究所证实。脑是人类心理的物质基础,它是一块十分复杂而精致的物质,具有反映外界刺激,抑制智慧活动和复杂行为的高级机能。人脑的这种复杂的内在结构,决定了它的特殊机能,使其真正成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大脑所具有的心理机能,就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从谢切诺夫的反射概念到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系统学说,都表明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反射活动过程的结果

3、为什么说心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要反映? 答:(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 (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的制约作用; (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印象。 4、注意有哪些功能

1)选择功能,这个就是我们对于自己看见的事物的处理判断和认知选择,其他的事物在我们有认知清楚以前,一般会出现停止不选的现象。2)保持功能,

当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到了一定的阶段以后,一般1

都会保存对于这些事物的认知,然后再以后的过程中加以利用。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度的注意力的另外一种解释。 5、知觉的基本特征 答: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恒常性 4)知觉的理解性

6、论述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答:区别:(1)能力和知识属于不同的范畴;

(2)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

联系: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掌握知识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

7、气质的作用

气质对人的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了解人的气质对于教育工作、组织生产、培养人才等工作,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首先,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我们不能把一些气质类型评定为好的,而把另一些评定为坏的。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又有其消极的一面。例如:胆汁质的人积极和生气勃勃等是优点,但有暴躁、任性、感情用事等缺点;多血质的人有灵活、亲切等优点,但有轻浮、情绪多变等缺点;粘液质的人有沉着、冷静、坚毅等优点,但有缺乏活力、冷淡等缺点;抑郁质的人有观察敏锐、情感细腻等优点,但有孤僻、耐力差等缺点。我们要认清自己气质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发扬积极面,克服消极面,在自觉的培养和锻炼中,使气质不断地改进。

其次,气质对智力发展的意义。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能力和智力发展的高低,具有任何一种气质的人,其智力都可以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据研究,俄国的四位著名作家就是四种气质的代表:普希金具有明显的胆汁质特征,赫尔岑具有多血质的特征,克雷洛夫属于粘液质,果戈里属于抑郁质。他们的气质类型不同,却都在文学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再次,气质对活动效率的影响。气质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不起决定作用,但有一定影响。气质不仅影响活动进行的性质,而且可能影响活动的效率。例如:要求作出迅速灵活反应的工作,对于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较为合适;反之,要求持久、细致的工作,对于粘液质、抑郁质的人较为合适。在一般的学习和劳动活动中,气质的各种特性之间可以起互相补偿的作用,因此对活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第四,气质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由于人们的

气质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做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人重视它。在教育工作中, 答:性格是在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中2 形成和发展的,但任何环境都不能直接决定人的性严厉的批评对于胆汁质或多血质的学生,会促使他们遵守纪律、改正错误;但对于抑郁质的学生,就可能产生更加怯弱的不良后果。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注意学生的气质特点,因材施教。其它如党、政、团组织的宣传教育工作,人员的选拔、调配,特殊工作的挑选,法院的审讯,商业上的买卖,婚姻恋爱等等,都要考虑气质类型的特点。

总之,气质是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特点,是人的稳定的特征之一,是构成个性品质的一个基础。人的气质对人的实践活动虽不起决定作用,但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气质是一个必须加以分析和考虑的构成人们各种个性品质的重要因素 8、谈谈家庭、学校职业在性格中的作用?

答、 一、家庭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家庭被认为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父母把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家庭又是儿童的最初环境。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都通过家庭在儿童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从出生到5,6岁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阶段。这个阶段的绝大多数儿童在家庭中生活,在父母的爱抚下成长。从教育的顺序上看,也是首先是家庭,然后才是学校的教育。 二、学校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儿童的性格形成也起重要作用。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教育的场所。学生在学校里不仅学习、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而发展智力,接受政治和品德教育,形成优良性格特征。英国思想家欧文(R。OWEN)说:“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学生在学校里形成了良好性格,就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反之,则会发生各种问题。人格适应不良最初是由于不良的的影响,然而学校在教育上的不得法也会造成学生适应不良。学生的适应不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国外,有些研究表明,约有22%的学生具有中等或严重的情绪缺陷。我国陈家麟和骆伯巍在1985年对10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表明,有16.53%的学生具有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三、职业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劳动是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职业的要求对性格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人长期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社会要求他反复扮演某种角色,进行和自己职业相应的活动,从而相应地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例如,科学工作者实事求是,善于独立思考,一丝不苟;文艺工作者活泼开朗,富于想象,感情丰富;飞行员冷静、沉着、有高度责任感,等等。

9、谈谈主观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格,它们必须通过人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社会各种影响只有为个人理解和接受,才能转化为个体的需要和动机,才能推动他去行动。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性格形成的作用。随着年龄增大而日益增强。个体已有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对接受社会影响有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守纪委责任心等性格特征都接受与领会外部的社会要求,逐渐将这一要求转变为对自己的内部要求的过程。布特曼(BULTMANN)说:每一个人都是他自己性格的工程师。人是一个高度不断自我完善的调节系统,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而起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在塑着自己的性格。

10、性格的特征

答:完美型,能力型,活跃型,平稳型 11:影响遗忘的因素 答:一、时间因素

(二)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三)学习的程度

(四)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五)识记者的态度

12、迁移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答、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例如,学会了骑摩托车再学开汽车就要容易些;学会了骑自行车反而影响学骑三轮车。这些现象都是迁移的表现。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正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有促进作用。例如,毛笔字写得好的学生,钢笔字往往也会写得不错。负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有阻碍或干扰的影响。例如,学过汉语拼音的学生在初学英文时往往有一些困难。一般来说,知识经验越丰富,概括水平越高,新旧情境间共同因素越多,越易于将知识经验迁移到解决新问题的情境中去,促使问题解决,产生正迁移;相反,知识经验片面、概括水平低或使用不当,会妨碍问题的解决或把问题解决的思路引向歧途,导致负迁移产生。 13、简述情绪与情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答: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区别:情绪是指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在种系发生中,情绪发生早,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情感发生晚,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社会历史性;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和短暂性,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联系:二者密切联系,都是对需要是否满足所产生的体验,是同一类型的心理活动。情绪是情感的

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13、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 马斯洛认为所有的人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需要层次。 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从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到最高级的社会需要.构成了一个需要等级,在不同的情境下激励和引导着个体的行为。

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性动机。然而,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据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

这些需要由低到高高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4、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答: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它功能的心理特点.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功能.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否改变实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需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是这个关键却常因受事物固有功能观念的限制而不易突破。 15、说明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答: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研究表明,在问题情境不变的条件下,心理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地解决问题;在问题情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心理定势就会妨碍人采用新的解决方法.陆钦斯的\量杯实验\充分表明了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16、意志行为有哪些特征?

答:(1)明确自觉的目的性 (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17、论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也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作有限3 的个性发挥

18、结合实际,说明制约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答:性格特征不是天生的,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经过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和积极主动性才逐渐形成的。

一、来自生理因素的影响

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生物学的根源。遗传素质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础,它为性格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一个人的相貌、身高、体重等生理特征,会因社会文化的评价与自我意识的作用,影响到自信心、自尊感等性格特征的形成。第二,生理成熟的早晚也会影响性格的形成。一般地,早熟的学生爱社交,责任感强,较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容易给人良好的印象;晚熟的学生往往凭借自我态度和感情行事,责任感较差,小太遵守校规,很少考虑社会准则。第三,某些神经系统的遗传特性也会影响特定性格的形成,这种影响表现为或起加速作用或起延缓作用。 二、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性格形成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接触到的最初的教育场所,家庭所处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家庭的气氛、儿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与所处的地位等等,都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是制造性格的工厂”。

三、来自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学校的教育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因为学校教育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的影响,而且是在学生的生活、学习的集体中,通过各种活动进行的。

首先是班集体的影响:学校的基本组织是班集体,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评价对学生都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优秀的班集体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还可以使学生一些不良的性格特征得以改变。日本心理学家岛真夫曾挑选出在班集体里地位较低的八名学生担任班级干部,并指导他们工作。一学期后,发现他们在学生中的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得自尊、有责任心,整个班级的风气也有所改变。

其次是教师的性格、态度与师生关系的影响:教师在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其影响更为显著。教师在学生中是很具有权威性的,教师是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其言传身教对学生性格特征的发展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总之,学校教育对学生性格的影响是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