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之路-2019年教育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3:47: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之路

1. 前言:英语学习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考试》四六级、《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三级,抑或会说基本的日常英语。为了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更应该把目标建立在让学生将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把本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展示给外国友人,建立良好的民族形象。因此,在对外旅游经济蓬勃发展的前提下,我们不仅重视西方文化的学习和输入,以满足最基本层次的接待要求,更应该进一步将本土文化向外推广,吸引更多外国游客的到来。

自1982年承德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起,承德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甲类开放城市”等头衔,开始走进世界文化名城行列。这给承德带来的极其可观的经济效益。随着对外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入境游的增长而来的是不同的语言与文化,这会极大地丰富当地文化,使其更有发展潜力,也会给当地人民带来更多更新的文化讯息。据调查发现,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西化。在避暑山庄见到外国游客,人们再也不会盯着他们看,对他们指手画脚;取而代之的是微笑或者微微点头,有些年轻人或者稍微懂点英语的人还会用英语和他们打招呼。这是对外旅游经济增长对于促进英语文化传播,进而提高全民素质的体现。然

而,不管是旅游从业人员还是普通市民都不难发现,要接待好这些外宾,会说英语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过硬的英语语言功底,能用英语介绍一些旅游景点及相关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承德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饮食文化等,这样不仅可以与外国游客自如的聊天、在聊天过程中避免造成交流上的不愉快,还能够加深外来游客对于承德市的好感,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然而,事实情况是,即便是大多数高校学生,甚至是英语教师乃至于旅游从业人员就承德本土文化来说,对于外国有人都无话可谈,存在严重“文化失语”现象。更有甚者,承德有哪些本土文化现象都不太了解。 2. 本土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强调跨文化交际,只是这种跨文化只片面地强调了解英语、了解西方人的社会风俗、生活习惯,能和他们交流畅通、能接待好他们也就够了。更有一部分人认为西方文化是先进文化的象征,中国文化是落后文化的代表,中国想要摆脱落后,融入现代化世界,只有学习西方现今的文化,摒弃传统的、落后的本土文化。[1]还有人觉得我们都是中国人,对于本土文化我们理所当然了如指掌,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深入系统地学习。这种观点以及做法的严重后果就是我们很多旅游从业人员以及高校学生面对中国自己的本土文化无法与外国友人或者游客深入交流,甚至无法交流。这不利于我们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的经济发展目标,是高职英语教学与地方经济发展脱节的

体现之一。

3. 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兼纳本土文化的必要性

3.1 有利于对外宣传推广中国本土文化,建立良好旅游城市形象,进一步吸引外国游客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武术文化、中医文化、道教文化等都令外国友人着迷。承德作为全国乃至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吸引外国游客的也不仅限于避暑山庄以及外八庙。承德地区的温泉养生旅游文化、满族文化、丹霞地貌、剪纸布糊画等极具地方特色,不仅对于外国游客来说很有吸引力,对于承德本地人来说也能增强他们的自豪感。但是,大多数市民很少能够系统的了解这些文化知识,更不用说用英语将其传播推广了。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一些这方面的本土文化知识,这将会非常有利于对外宣传推广我们承德本土文化,建立良好旅游城市形象,进一步吸引外国游客。

3.2在英语教学中兼纳本土文化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巩固学生的本土文化基础,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在工科院校,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专科生由于高考分数比较低,文化基础更是有待提高。与之相应地,英语课作为少有的几门提高学生文化知识基础的课程之一,理所当然被委以重任。但是,在现阶段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教师们发现原有的知识体系以及教学内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更新改革现有的高职英语教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