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3:16: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作者:罗翠兰

来源:《收藏界·名家探索》2018年第05期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高中历史的三个课程目标之一。我认为,要实现好这样一个课程目标,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凸显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特征,努力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价值。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们对外界事物与内在意识之间发生联系的主观感受或者情感体验。通常情况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具有这几种特征:(1)内涵的丰富性。以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较多,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我国《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态度体验,扩展到人与自然相处时的态度体验、个人与自身认识产生的态度体验,突破了以往单纯的政治教育层面,注重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人的发展的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大大丰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内涵。(2)指向的明确性。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从内容上明确指向:爱国主义情感、健全的人格和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审美情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通过这些教育使学生们能自觉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具有民族自豪感、自尊意识和自信心,具有为促进世界和平进步的历史责任感,具有对未来世界的参与意识,逐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终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合格公民。(3)地位的独特性。过去高中历史教学虽然也把思想情感教育作为历史教育的一项任务提出,但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思想情感教育成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时的附属物。历史新课标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高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之外,更加体现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学科本质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成为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不是附属物,反而具有独特地位。 二、高中历史教学凸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1.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高中生的成长环境更加开放,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与此同时,由于西方价值观的大量涌入,与中国传统价值观二者间的博弈,已经成为当今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出现困惑的重要诱因。在多元价值观的包围下,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初中生更需要适时进行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会更加增强他们为祖国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多做贡献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历史课程目标的需要。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完成认知目标,还应完成情感的、意志的、道德的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目标。新课标指出:高中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对个体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注,是每一位历史课教师在实施教育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的内容,这些内容概括起来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新课标要求:历史课程“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精神升华和外人无法观察与干预的特殊性。”相对以往的思想教育目标来说,历史新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它不但要求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培养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还关注学生作为一个自然人正常情感的培养与升华,把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通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出一批心理健康的人,培养出一批有着宽容博爱的人。 3.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面对历史,我们可以哭,也可以笑;可以深思,也可以戏说;可以歌唱,也可以怒骂。历史给了我们“宣泄情感、升华体验、深化认识的处所”。引导学生把历史学习变成一种心灵体验的过程, 掌握爱憎分明、善恶有别的情感判断尺度, 学会欣赏美、爱护美, 懂得关心别人、关心社会、关心未来。笔者常对学生说,一个民族的素质是最重要的。在蕴涵着历史文化气息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欣赏品味和文化素质难道不是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提高吗?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是慢慢得到了培养吗?也许在课堂上作为任课教师,教给学生的很多历史知识在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很难用得上,甚至待考试完后就基本忘记了,但通过在历史课堂上学到的历史知识和思维方式,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和逐步提高的综合素质,必定会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凸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凸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基本策略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备课时,注意做到“知己知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教师在备课时,关键在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式方法的设计,应与学生的个体情况结合起来。孔子说:因材而施教。所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其教学方式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它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的。(2)把握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主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情由景生——创设恰当合理的课堂情景,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良好前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产生,源于某种信息对大脑的冲击,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进行情景教学,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考。当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时,就会产生丰富强烈的情感。一段音乐、一幅图片、一个短片、几句诗词、一个有启发性的问题、几句精彩的语言等等,都是创设情景的好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料,适当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有时比起严肃的理论说教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更容易打动人心、点燃情感的火花。(3)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这一高中历史课程目标的评价标准,具有特殊性,它兼情感、意识和行动于一体,而不仅仅是知识和语言的表达。虽然它可以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却不能通过对知识的测评来检验。但传统历史教学评价体系中由于过于注重考试成绩的因素,加上考试内容本身又极度缺少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内容,且教材中有很多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这无疑影响了历史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