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成都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1:39: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成都市旅游业跨越

式发展的决定

【法规类别】旅游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成委发[2002]28号 【发布部门】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2.08.23 【实施日期】2002.08.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成都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

(成委发[2002]28号 2002年8月23日)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景最广的一项新兴产业。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对调整经济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对外开放、拉动消费、扩大就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 》(国办[2001]9号)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决定 》(川委发[2000]48号)精神,发挥成都旅游资源丰富、潜力巨大的优势,推动成都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特作如下决定。 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1 / 4

导,把旅游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坚持社会效

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着眼发展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政府主导,保护第一,合理开发,以塑造成都旅游主体形象为主线,以培育旅游精品为重点,以强化市场营销为突破口,以开发人才资源为基础。以加强依法治旅、规范旅游市场、优化旅游环境为保障,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实现成都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目标。加强成都口岸旅游区建设,充分发挥成都在四川旅游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和便捷的中转口岸优势。经过5年努力,把成都建成旅游主体形象鲜明、产品特色突出、旅游设施完备、服务质量优良、入境旅游快速增长的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再经过5-10年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社会文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的有一定知名度的国际旅游城市。

(三)经济增长目标。以2000年为基础,入境旅游人数年增长15%,到2005年突破50万人次,外汇收入力争达到2亿美元;全市旅游总收入年增长15%,到2005年翻一番,超过260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例,从现在的22%提高到26%,占全市GDP的比例,从现在的10%提高到12%以上。

(四)产业发展相关目标。到2005年,创建4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个旅游强县、2个旅游名镇、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l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区和1个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区,组建2家合资(独资)旅行社和10家营业收入上亿元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四星级以上饭店达到15家。 二、实施品牌战略,树立成都旅游主体形象

(五)树立一个形象,突出五大特色。树立“天府之都、古蜀文明、熊猫之乡”的成都旅游主体形象,突出\古蜀文明、三国文化、成都美食、熊猫保护和天府风光\五大特色。 2 / 4

(六)推出都江堰--青城山,打好世界遗产品牌。加强对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

的保护和开发,形成集观光、度假、养生、休闲、健身为一体的与国际接轨的成熟的世界级旅游精品。兴建都江堰水利博物馆,集中展示中华民族深厚的水文化底蕴。加快道教文化和青城后山的开发,完善服务设施,扩大景区容量。加强境外促销,打响“北有长城、南有都江堰”的品牌。

(七)包装西岭雪山,打好度假旅游品牌。整合、包装西岭雪山滑雪场、花水湾温泉区和刘氏庄园,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培育成世界级精品。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办好“南国冰雪节”,加强花水湾温泉的后续开发,搞好刘氏庄园的规划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八)开发大熊猫资源,打好熊猫品牌。加快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第三期工程建设,形成集科研、观赏和旅游为一体的旅游精品。做好大熊猫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保护区的申报工作。开发大熊猫系列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把“成都国际熊猫节”办成树立成都旅游形象,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旅游节庆活动。 三、实施结构调整战略,发挥成都旅游产品的组合优势

(九)优化市内文化观光产品。扩大规模,丰富内容,努力把武侯祠建成全国最大最完整的三国文化博物馆。以杜甫草堂为中心,突出唐诗文化,加快建设包括文化公园、青羊宫、百花潭公园、送仙桥艺术城等在内的杜甫草堂文化旅游区。加快永陵的保护性开发,提高其知名度并形成较强的接待能力。规划、建设金沙遗址和古蜀船棺博物馆,把它建成展示古蜀文化的精品。结合环境整治,在府南河、沙河两岸规划建设一批造型美观、文化内涵丰富并与环境协调的景观,开发水上旅游项目,形成一条独特的旅游观光带。望江楼公园、人民公园、文殊院、大慈寺等景点要突出个性,增强吸引力。在城市规划、改造和建设中突出旅游功能,抓好城市的净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向城市建设花园化、设施建设景观化的方向发展,突出成都旅游城市的个性。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