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10:44: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
一、填空题
1.科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寻找_______________的学问。科学始于问题,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____________;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改进了________。只要留心________,从探究身边的________着手,就可以进入科学世界。
2.科学的发展是________的,人们会不断地_______和_________新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引导着我们去________、去________,推动科学___________。
3.________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它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舒适,使各行各业的效率更高,科学技术改变了________。
二、选择题
4.这个学期开设了《科学》课程,小明很喜欢,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做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自然中的事物都是变化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都是不变的 B.科学探究主要是科学家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C.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大自然中已经很少有还没有被人们认识的问题了 D.科学技术对人们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好处将占主导地位 6.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 ) A.阅读、做笔记和练习 C.观察、实验和思考
B.观察、讨论和交流 D.阅读、实践和应用 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D.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7.面对突发灾害和险情,如何正确逃生和急救至关重要。下列逃生和急救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发生地震时,要快速跑回家中,躲到床上、柜子里等地方
B.高楼着火不能使用电梯,应用湿布捂住口鼻,弯腰沿逃生路线逃离火场 C.溺水时要保持镇静,不要手脚乱蹬,应屏住呼吸,尽量让口鼻浮出水面 D.发现有人触电时,不能用手拉人,应快速用干木棍把电线挑开,并迅速切断电源
1
8.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他们记录了发现潮虫的数量(如下表所示)。根据调查结果,可推测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点 水泥路上 水槽边的石头下 种花的湿花盆下 干草地中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潮虫的数量/只 0 24 18 2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9.现有一生一熟两个鸡蛋,让它们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开始转动,如图所示,则( )
A.生鸡蛋很快停止转动,熟鸡蛋转了一会儿才停止 B.熟鸡蛋很快停止转动,生鸡蛋转了一会儿才停止 C.两个鸡蛋都很快停止转动
D.两个鸡蛋都转了一会儿,然后同时停下来 三、综合题
10.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怎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11.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请进行下列操作:
(1)先将书本紧靠盛水的玻璃杯,看到的字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慢慢增大书本和玻璃杯间的距离,可发现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李军在观察鱼的活动过程时拍下的一幅照片如图所示。仔细观察鱼嘴吐出的气泡,它们在上升过程中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你在观察中产生的疑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晴朗的天空为什么会是蔚蓝色的?从树上掉下的苹果为什么总是落向地面?钢铁制造的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广播电视、移动电话、因特网为什么能够传播各种信息?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许多多需要探究的现象。请你留心观察教室、操场、厨房、大街等,说出两个奇妙的现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夏天去游泳,在同样的气温下,为什么刚上岸的人会觉得冷,而岸上的人却觉得热?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15.闷热的夏天,池塘里的鱼会探出脑袋,你知道它们在干什么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16.阅读下面的短文。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这个故事写得生动且寓意深刻,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有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3)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
(4)他们在争辩中,各抒己见,不接纳对方的观点,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们对孔子的议论说明两小儿_____________。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