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开题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0:31: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为农村移民小学一线教师提供一点参考。

(四)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研究内容上的新:本课题研究的不仅是对低年级学生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还注重促进教师、家长对待学生学习习惯观念的转变,让他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研究角度上的新:当前研究者研究的对象大多是农村学生,范围比较大,缺少对移民学生这个群体的特别关注,而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农村移民学校低年级学生,范围小,目标明确,对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实用性、可操作性比较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首先,个体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互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习惯一经养成,人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遵循的规则。其次,个性因素中性格也是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条件,其中意志特征的影响特别明显。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性培养的黄金阶段。

(二)名人名家的有关教育思想。“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孔子)。“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教育家洛克)“人的思想大半取决于他们的倾向,他们的言谈话语取决于他们的学识和所吸收的见解。但他们的行动却遵循平日的习惯。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

- 4 -

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无疑,幼年时期开始的习惯是最完善的,我们称之为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早期的习惯。”(英国其名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一)习惯:所谓习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由重复和不断的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更改的行为、倾向,并且能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

(二)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学习效果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学习活动的一种自动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学习习惯的养成就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长期习得,使之形成比较稳固的学习行为。包括听、说、读、写、思的习惯。

(三)良好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的持久行为方式,它是一个人学习品行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严格训练、长期积累、逐步上升的过程,随着良好学习习惯的逐渐形成、成就、定型,最终成为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将根据素质教育理念,结合我校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研究出适合我校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 5 -

1.学生方面:通过课题研究的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方面:(1)转变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观念,让教师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贯穿于教育教学绐终;(2)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熟练掌握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本方法;

3.家长方面:转变家长不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观念,使其懂得良好学习习惯对子女学习的重要作用,并知道最基本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哪些,配合老师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

(二)研究内容 1.对兴泾一小低年级学生听、说、读、写等学习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进行归因分析。

2.学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相关教育理论,并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寻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3. 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4. 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地家庭教育。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法:课题开题前,通过设计问卷、召开座谈会、访谈等方式进行相关调查,了解兴泾一小低年级学生目前的学习习惯的现状,并进行归因分析。同时,还要了解与学习习惯培养有关的理论和做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

- 6 -

(二)理论研究法。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三)行动研究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要注重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践中开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注意边研究边总结,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估,调整方案,修改计划,再进行研究。

(四)个案研究法。本课题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将随机选取一些孩子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课题研究时间:2013年4月——2015年4月,共分四个阶段时行。 第一阶段:研究设计阶段(2013年4月——2013年8月) 主要工作包括:根据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确立研究课题,设计课题研究方向、思路、目标、内容、步骤和方法,进行课题申报,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8月——2013年10月) 主要工作包括:观察、调查与分析,对研究对象在课题研究开始前学习习惯的真实状况进行调查摸底,了解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同时了解家长和其他教师对出孩子学习培养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的掌握情况,为本课题研究做好铺垫性和实证性工

- 7 -

作,并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5年1月) 主要工作包括:1.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启动研究;2.运用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渐进地开展研究活动,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3.通过课堂教学考察、家访、教师观察等活动,探索提炼小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题研究计划。4.不断进行阶段性的反思和总结,在行动研究中归纳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4月) 主要工作包括:1.全面收集、整理和总结本课题的研究成果;2.撰写结题报告和研究总结,申请课题验收。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一)教师课题课例集 (二)学生作品集 (三)课题组成员论文集 (四)结题报告 1.工作报告 2.结题报告

八、课题主要参考资料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孙云晓、张梅玲北京出版社 《好习惯是怎样培养出来的》(活动设计案例精选)孙云晓 孙宏艳主编,北京出版社。

《小学生优良习惯与培养》 史德志主编 新时代出版社

- 8 -

关鸿羽.《习惯决定命运》论坛.载《少年儿童研究》,2002年第1期

孙云晓.《培养良好的习惯》,载《素质教育》小学版,2002年第3期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