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考试小抄最新最全(yxd)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1:13: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央电大行政管理专科《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 单选题 1. 2.

把概念从理论层次逐渐降低到操作化层次就是寻找( A )来说明概念的属性。 A、一组指标 B、一组数字 C、一组文字 D、一组图表

保护研究对象的权益最首要的就是保护他们的身份,特别是在进行调查研究的时候。”这句话反映了社会研究的( B )原则。A、自愿 B、匿名与保密 C、换位思考 D、价值中立

C

3. 4. 5. 6. 7. 8. 9.

参数值也称为( C )。A、统计值 B、样本值 C、总体值 D、变量值 参与式观察又称为( C )。A、实验室观察 B、实地观察 C、局内观察 D、局外观察

操作化定义就是对概念从( B )方面给予具体的规定,使理论定义转变为可用于实际调查的经验指标。 A、理论 B、经验事实 C、研究 D、社会

侧重于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探讨的调查报告是( A )。A、学术研究报告 B、定量研究报告 C、社会理论分析报告 D、定性研究报告

测量层次分类法是( A )于1951年创立的。 A、史蒂文斯 B、西蒙 C、华莱士 D、风笑天

抽取若干子群体,并将这些子群体的全部个体集合为总体样本,这种方法叫做( A )。A、整群抽样 B、等距抽样 C、随机抽样 D、分层抽样

抽样单位就是一次( C )所使用的基本单位。A、主观抽样 B、客观抽样 C、直接抽样 D、间接抽样 D、“由现实认识理论”

11. 抽样误差是指由于抽样本身的( D )而导致的用样本值推论总体值时的误差。A、客观性 B、主观性 C、系统性 D、

随机性

D

12. 等距抽样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总体中每一个单位应是( A )。A、随机排列 B、非随机排列 C、有序排列 D、无

序排列

13. 调查报告是( B )。A、反映研究者理论创新的书面报告 B、反映调查研究成果的一种书面报告C、评价调查研究水平的评估

报告 D、介绍调查研究课题的书面说明

14. 定比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 D )的测量。 A、性质或类别 B、等级或顺序 C、数量差别或间隔距离 D、比例或比率关

15. 定距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 C )的测量。 A、性质或类别 B、等级或顺序 C、数量差别或间隔距离 D、比例或比率关

16. 定类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 A)的鉴别。 A、性质或类别 B、等级或顺序 C、数量差别或间隔距离 D、比例或比率关

17. 定序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 B )的鉴别。 A、性质或类别 B、等级或顺序 C、数量差别或间隔距离 D、比例或比率

关系

18. 独生子女过得好吗?——对北京市1000名独生子女的调查”这一标题属于( B )。A、提问式标题 B、双标题 C、问答式

标题 D、判断式标题

19. 对于无生命的文献来说,研究者如何使用它并不引起它的“反感”,因此研究者尽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来决定使用它的频率与

深度。这反映了文献法的( D )优点。 A、研究成功的机率相对较大 B、没有时空限制 C、费用低,省时省钱 D、无反应性

E

20. 二次分析的主要对象是( C )。 P128A、大众传播信息 B、其他研究者和机构收集的资料 C、政府部门和其他机构的统计

资料 D、个人资料

F

21. 方便抽样又称( D )。P105A、判断抽样 B、立意抽样 C、配额抽样 D、偶遇抽样 22. 访谈的实质是一个( B )的过程。A、单方自愿 B、双方互动 C、双方自愿 D、单方设计

1

10. 抽样调查就是成为( A )的途径与手段。A、“由部分认识总体” B、“由总体认识部分” C、“有理论认识现实”

23. 非参与式观察又称为( D )。A、实验室观察 B、实地观察 C、局内观察 D、局外观察

24. 非结构式访谈的最大特点是( A )。A、能充分发挥访谈员和受访者的积极性、灵活性 B、能充分发挥访谈员和受访者的变动性

C、能充分发挥访谈员和受访者的主观性 D、能充分发挥访谈员和受访者的想象性

G

25. 更强调对调查结果的描述、说明和应用的调查报告是( C )。A、应用调查报告 B、学术调查报告 C、普通调查报告 D、

社会问题调查报告

26. 关于城市中年男子离婚问题的调查分析”这一标题是( B )。A、判断性标题 B、直接陈述式标题 C、问题性标题 D、分

析性标题

27. 观察记录有两种,即( C )。A、当场记录和事后回访 B、当场录音和事后整理C、当场记录和事后追忆 D、当

场速记和当场确认

28. 观察目的是根据( B )制定的。A、观察计划 B、观察任务 C、观察对象 D、观察方法

J

29. 既有统计资料分析的对象是( C )。 P128A、现实资料 B、其他研究者和机构收集的资料 C、政府部门和其他机构

的统计资料 D、个人资料

30. 简单随机抽样与等距抽样这两种抽样方法最适用于( B )的群体。P102A、同质性较低 B、同质性较高 C、异质性程度

高 D、都可以

31. 结构式访谈通常采用( A )。A、概率抽样 B、非概率抽样 C、方便抽样 D、判断抽样 32. 结果变量又称为( B )。A、自变量 B、因变量 C、原因变量 D、实验刺激

33. 截面研究是指在某一(B )上,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类型的特征进行研究。 A、时段 B、时点 C、时期 D、时空 34. 解释性研究是描述性研究的( A )。 A、延续和深入 B、开始 C、必要条件 D、结束

35. 进行观察的步骤一般是( A )。A、从开放到集中 B、从集中到开放 C、从内部到外部 D、从外部到内部

36. ( C )就是访谈法成功的重要保证。A、对问卷的设计 B、对问卷的整理 C、对访谈员的挑选和培训 D、对访谈的记录

L

37. 理论定义是用( C )说明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将概念所指的某类现象与其他现象区分开来。A、图表概括 B、数字概

括 C、文字概括 D、理论概括

M

38. 美国学者史蒂文斯认为,测量就是依据某种法则给物体安排( D )。A、符号 B、次序 C、结果 D、数字 39. 描述性研究主要收集( B )。 A、定性资料 B、定量资料 C、主观资料 D、客观资料

N

40. 内容分析法是通过对文字、图像和声音的(B )进行客观系统又定量的描述和分析。A、隐性内容 B、显性内容 C、深

层内容 D、肤浅内容

P

41. 判断抽样又称( B )。P105A、方便抽样 B、立意抽样 C、配额抽样 D、偶遇抽样 42. 普查是一种( C )A、定性调查 B、经常性调查 c定量调查

43. 普通调查报告的主要目的是( D )。A、供普通的读者阅读和评论 B、反映调查研究者的一般看法C、描述宏观社会现

象 D、了解社会现实情况,解决实际社会问题

Q

44. 确定研究课题是明确研究目的和(C ),而设计研究方案是为了完成目标进行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 A、方案 B、预算 C、

方向 D、结果

R

45. 人口普查是典型的(B )。 A、历时研究 B、截面研究 C、趋势研究 D、同期群研究

46. 如果总体中所含子群体总数较少,则不能使用的抽样方法是( A )。A、整群抽样 B、等距抽样 C、随机抽样 D、

分层抽样

S

47. 社会调查研究的实质是一种对(C )的社会现象进行科学考察的科学认识活动。A、连续 B、主观存在 C、客观存在 D、

偶发

48. 社会调查研究具有清晰可辨的、十分完备的运作程序,体现了社会调查研究的(A )。 A、程序性 B、目的性 C、过程性 D、

服务性

2

49. 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以社会为对象的科学认识活动”,这反映了社会调查研究的( C )A、目的性 B、自觉性 C、社会性 D、

服务性 C、全面调查 D、非全面调查

50. 社会科学学科方法论主要是指( B )在社会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A、社会科学方法 B、社会科学理论 C、社会科学思

想 D、社会科学体系

51. 社会研究的(A )是社会研究的一般方法,是社会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A、方法论 B、社会研究的方式 C、社会研究目

的D、社会研究的专门技术和工具

52. 社会研究就是社会科学对社会中的人以及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的以( B )为主的活动。A、案例研究 B、经验研究 C、理

论研究 D、方法研究

53. 社区是一定( A )的人们生活共同体。 A、地域 B、文化 C、民族 D、空间

54. 实验法的基本目标是( C )。A、建立变量间的科学关系 B、建立变量间的逻辑关系 C、建立变量间的系统关系 D、建

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55. 实验室观察就是典型的( D )。A、实验室观察 B、实地观察 C、结构式观察 D、非参与式观察

56. ( B)是针对某些特殊的问题做出的个别指导。A、卷首指导语 B、卷中指导语 C、卷尾指导语 D、卷内指导语 57. ( C )是问卷的主体。A、封面信 B、指导语C、问题与答案 D、其他资料

58. ( A )是对问卷的填答要求、方法、注意事项所做总的说明。A、卷首指导语 B、卷中指导语 C、卷尾指导语 D、

卷内指导语

59. ( A )是实验法的逻辑起点。A、假设变量间具有因果关系B、假设变量间具有科学关系C、假设变量间具有系统关系D、假

设变量间具有逻辑关系

60. ( A )是问卷设计考虑的重点。A、调查对象 B、调查目的C、调查者 D、调查结果

61. ( B )是访谈调查中最常见的形式。P164A、集体访谈 B、个别访谈 C、结构式访谈 D、集中访谈

62. ( B )是实验结果具有高度确定性、可检验性的重要基础。A、可检验性 B、可重复性 C、可测量性 D、可调整性 63. 是( B)是问卷法收集资料的基本工具和依据。A、计算机 B、问卷C、邮寄 D、访谈

64. ( C )是资料整理的基础性工作。A、资料的审核 B、资料的补充 C、资料的分类 D、资料的汇总

65. 是( D )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也是一种重要的情报源。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66. ( A )是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的起点,是整个研究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首要环节。 A、确定研究课题B、 设计研究方案 C、 资

料收集 D、 资料分析、总结和评估

67. ( A )是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分析单位。 A、个人B、群体C、组织 D、社区

68. ( A )是研究的基本单位。 A、分析单位 B、分析内容 C、研究内容 D、研究方法

69. ( B )是事先制定好观察计划并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实施的观察。A、参与式观察 B、结构式观察 C、直接观

察 D、非结构式观察

70. ( B )是各种社会研究课题的最主要、最丰富的来源。 A、个人的想象 B、现实社会生活 C、个人生活经历 D、各种文

献资料

71. ( B )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基础。A、恩格斯主义哲学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 C、学科方法论 D、逻辑方法 72. ( C )是现代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A、实验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文献法

73. ( C )是区别解释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的关键之处。 A、有无客观依据 B、有无主要观点 C、有无理论假设 D、

有无理论结果

74. (A )是资料整理的第一个环节。 A、资料的审核 B、资料的补充 C、资料的分类 D、资料的汇总

75. 收集文献时要注意尽可能收集代表各种各样观点、得出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结论的文献。这反映了文献收集基本要求中的( B )

要求。A、知识上的有用性 B、内容上的丰富性 C、形式上的多样性 D、时间上的连续性 76. 收集资料这一阶段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保证资料收集的( D )。 A、数量 B、客观 C、全面 D、质量 77. 私人文献是( B )。 A、现实性文献 B、第一手文献 C、第二手文献 D、回顾性文献

78. 所谓答案的( D)是指答案相互之间不能交叉重叠或相互包含。A、穷尽性 B、科学性C、逻辑性 D、互斥性

79. 所谓答案的( A )是指答案包含了调查对象的所有可能情况,答案中必有一个符合调查对象。A、穷尽性 B、科学性 C、

逻辑性 D、互斥性

80. 所谓相关,是指一个变量的值与另一个变量的值有(A )。A、连带性B、影响性C、系统性D、逻辑性

T

81. 探索性研究主要收集( A )。 A、定性资料 B、定量资料 C、主观资料 D、客观资料 82. 统计值也称为( B )。A、参数值 B、样本值 C、总体值D、变量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