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三课内文言文练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7 14:42: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①苟.?

?②终苟免而不怀仁?.

?不仁兹甚矣?③苟亏人愈多,其.

?

?④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56.下列对墨子《非攻(节选)》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墨子以是否兼爱为准绳,把战争严格区分为正义与非正义的两类。墨子主张非攻,

是特指反对当时的掠夺性战争。

B.本文运用比喻和对比从小事到大事,一步步推理,指出侵略别国的战争是不义之战。 C.作者开头叙述“窃其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取人马牛”“杀不辜人”四个事例,最后一层分析“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但并未真正得出结论。

D.墨子坚决无情地揭发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无尽的灾难,如抢劫财富,不劳而获。窃人桃李,抢人犬豕鸡豚、牛马,杀人越货者,“谓之不义”,攻小国,“入其沟境,刈其庄稼,斩其树木”,同样是“不与其劳就其实,以非其所有而取”的不义行为。

5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B.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C.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D.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 .

简:推荐 驽:愚笨,拙劣 披:掀开

文言文课内部分练习题(第四专题)参考答案

1、解析:选C。许:答应,许诺。

2、解析:选A。A项,和例句都是介词,“用,拿”的意思;B项,介词,把;C项,目的连词,来;D项,转折连词,可是。

3、解析:选A。“盟”在句中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其他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4、解析:选D。“突出一个‘智’字”错,应该是突出一个“义”字。

5、解析:选B。A项,“见”,拜见;C项,“犹”,尚且;D项,“急”,危急。 6、解析:选D。A项,①名词活用作动词,以……为疆界;②名词,疆界。B项,①名词,过错;②动词,路过。C项,①动词,过来;②使动用法,使……来。D项均为动词,驻扎。

7、解析:选B。A项,“已”通“矣”;C项,“知”通“智”;D项,“共”通“供”。 8、解析:选D。题干中的“行李”属于古今异义。古义: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等。A项,古义:可爱,今义:值得同情。B项,古义:去厕所,今义:换衣服。C项,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9、解析:选A。例句与A项的“鄙”都是“边疆,边远的地方”的意思。B项的“鄙”为动词,当做边境。C项可解释为“目光浅陋”。D项可解释为“见识短浅”。

10、解析:选D。D项为句末语气词,其他三项都是疑问代词。

11、解析:选B。B项的“有益”与现代汉语相同,都可解释为“有利于”。A项的“行李”,古义为“外交使节”,今义为“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C项的“以为”,古义

为“把……作为”,今义为“认为”。D项的“夫人”,古义为“那人”,今义为“一般人的妻子”。

12、解析:选B。牧:约束、修养。

13、解析:选C。C项,都是“者”字结构,……的人。A项,①代词,他;②助词,的。B项,①介词,把;②连词,来。D项,①连词,表转折,却;②连词,表修饰。

14、解析:选AB。A、B都是使动用法。C项,形容词用作名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5、解析:选B。B项,古今义都是指亲人,包括父母、兄弟、子女等。A项,古义:指树根;今义:用比喻义或引申义,指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C项,古义:是“以之为”的省略,是两个词;今义:是“认为”的意思。D项,古义:是“放纵感情”,即“骄傲”之意;今义:尽情。

16、解析:选D。①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助词“的”。④它,代“天下”。 17、解析:选D。例句与A、B、C三项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D项为使动用法。

18、解析:选B。B项,“纵”是“放纵”的意思,“纵情”应解释为“放纵情欲”。 19、解析:选D。A项,第一个“欲”解释为“想要的东西”,第二个“欲”解释为“愿意的”。B项,第一个“当”解释为“主持”,第二个“当”解释为“当做”。C项,第一个“积”解释为“积蓄、积累”,第二个“积”解释为“堆积、积聚”。D项,两个“服”都解释为“服从”。

20、解析:选C。例句是介词短语后置句,即“以其于晋无礼”,C项也是介词短语后置句,即“以严刑董之”“以威怒震之”。A项,“……也”,表判断,是判断句。B项,“岂……乎”,表反问。D项,“何也”,表疑问。

21.答案B。A.以为:把……作为。C.何必:为什么一定(要)。D.董:督责。

22.答案:A。A项都作“因为”解释,B项第一个代词他,第二个第一人称代词“我”;C项第一个是所字结构,第二个和为连用表被动;D项第一个为“于是”,第二个为“就是”。

23.答案D。“再拜”为“拜两次”之意,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

24.答案D。D项,两个“间”都是名词作状语,从小路。A项,①句中的“去”为“距离”;②句中的“去”为“离开”。B项,①句中的 “胜”为“能承受”;②句中的“胜”为“尽”。C项,①句中的“安”为疑问代词,哪里;②“安”为“养”。

25.答案D。D项,均为“接纳”。A项前者为“放弃”,后者为“放置”;B项前者为“辞谢”,后者为“感谢”;C项前者为“坐下”,后者为“座位”。

26.答案A。徒:只是。

27、解析:选B。顾:只是,不过。

28、解析:选D。D项,与例句同,均为意动用法。A项,名词用作动词;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C项,名词用作状语。

29、解析:选B。蔺相如并不是怕见廉颇,他宽宏大量,先国家之急,为了赵国的利益,他不愿与廉颇发生冲突。所以B项分析正确。

30、解析:选B。请:请允许我们。

31、解析:选A。“辱”与例句中的“归”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B项,形容词作动词,尊重。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D项,名词作动词,穿。

32、解析:选C。A项中“庭”通“廷”;B项中“奉”通“捧”;D项中“不”通“否”。 33、解析:选A。A项,与例句均为判断句;B项,疑问句;C项,被动句;D项,宾语前置句。

34、解析:选B。含有“读允许我”之意。其余为“请求”。 35、解析:选C。示:示意,暗示。

36、解析:选C。C项,“于”,介词,在。A项,“因”,就/趁机;B项,“以”,来(表目的)/用(表方式);D项,“然”,这样/……的样子。

37、解析:选B。“兄”、“间”在句中都是名词用作状语;“目”、“籍”在句中都是名词用作动词;“从”在句中是使动用法。

38、解析:选C。谢:道歉。

39、解析:选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和“沛公欲王关中”中的“王”均是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40、解析:选A。①“距”通“拒”,拒守;“内”通“纳”,接纳。②“倍”通“背”,违背、背叛。④“豪”通“毫”,细长而有锋的毛。⑤“要”通“邀”,邀请。⑥“蚤”通“早”,早些。⑦“啗”通“啖”,吃。

41、解析:选C。“游刃有余”出自《庄子·养生主》。 42、解析:选C。置:留下,弃置。

43、解析:选B。A、D为使动用法,B项与例句为名词用作动词,C项为名词作状语。 44.C(要,同“邀”,邀请) 45.C(因,介词,趁着)

46.D(项伯不是刘邦、张良安插在项羽身边的“间谍”。项伯通风报信是为了救出恩人张良,同时,他也似乎不同意项羽攻打刘邦)

47、解析:选C。旋:掉转。

48、解析:选B。B项,宾语前置的标志。其他三项,助词,的。

49、解析:选C。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是批评自己的盲目崇拜。 50、解析:选C。非:非难,指责。

51、解析:选B。见:介词,表被动。A项,代词,指下文所引野语/助词,的;C项,介词,把/介词,因为;D项,介词,对着、面对/副词,从前。

52、解析:选A。A项为省略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53、解析:选B。A项,东面:古义为“面向东”,今义为方位词,“东边”;C项,面目:古义指“神态”,今义为“面貌”;D项,从而:古义为“反而”,今义为“因此就”。

54、解析:选A。B.东,名词作状语,向东;C.美,形容词作名词,美景;D.穷,形容词作动词,穷尽。

55、解析:选B。①假如;②苟且。③代词,他;④难道。 56、解析:选C。“并未真正得出结论”错。 57、解析:选B。简: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