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2:51: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者:梁炳基
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7年第20期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①“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②“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③“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④“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⑤“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⑥“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其目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全方位解放学生,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了语文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确,传统的教学,教师统得过死,牵得过多,渐渐地,学生成了圈养的动物,个性受到了压抑,失去了自觅能力。我觉得,要使“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必须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激发主体,主动参与
教育学里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長的学习方式,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学生自身的活动是其他人所代替不了的,不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活动是无效的活动。也就是说,只有充分参与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如,我在教学《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中,我想,时代变迁,生活在蜜罐中的孩子们对解放时期的人物事迹恐怕不知情了,如果向他们平铺直述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于是,在课前活动中,我激发学生自找资料,自我准备:爱朗读的学生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现了周恩来光辉的事迹;复述能力强的学生口头表述了周恩来的动人故事;爱画画的学生用彩笔画出周恩来的画像;……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让学生成为活动中的主人,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昂的主动情绪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引发主体,主动探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问,学生答。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牵引过多,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完全约束了学生的思维,不能充分培养其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心理学表明: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主体性,更能促使阅读能力的形成。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解放学生大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己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再分组讨论。如,我在教学《林海》描写“岭”这一段时,我问学生打算怎样学习这一部分课文,结果发现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边读课文边利用插图来帮助理解。”有的说:“先了解‘云横秦岭’的特点,再了解‘大兴安岭’的‘岭’的特点,这样对比着学。”有的说:“用画画儿来对比着加深理解。”有的说:“边读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有的说:“我边读边提出问题,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还有的则说:“我打算和小组的同学一块儿交流着学。”……看来,学生不仅学会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策略,学生之间还能取长补短,那学生就自然拥有更充分的读、思、问、议、写的空间和更自由的学习空间,以及更宽广的施展才能的天地了。 三、启发主体,主动完善
当学生遇到的困难在小组内不能解决时,还可走下座位,向其他小组成员请教,教师应对学生充分信任和期望,采取积极的评价,给予适时的肯定、鼓励。同时,注意评、导结合,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是要善待中下层的学生,使他们深深觉得自己在班上,在老师眼里、在同学们心中是有地位的,也是学习的“料”。这样,语文活动课就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如,在练习感情朗读《林海》中描写“林”的美景时,一个学生读到“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情感越来越强烈,声音越来越响亮。他认为这儿绿的颜色多,树的种类多,作者看也看不厌,越看越爱看,因而朗读的声音要越来越大,才可以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这时,另一个学生站起来反驳道:“不对,绿的颜色浓淡交替,因而朗读时声音应有抑扬顿挫,大小声音交替。”一时间形成两种意见,我觉得他们说的都有理由,就告诉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朗读。他们见到老师给予肯定、鼓励,都兴奋起来,更投入到朗读中去了。 四、开发主体,主动发展
语文教学的最终结果,主要体现在学习的效益上,也就是主要体现在会不会应用、创造上。课后,我激励学生的开拓精神。如,向学生推介一些名人名著,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延伸,以产生更多的探索愿望,开发了他们的见识,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形成了自信,自强的精神。
综上所述,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发展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引导学生任意选择学习的思路展开教学,以此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从而使他们真正找到了“我是学习的小主人”这一感觉,那学生就一定会兴高采烈地奔向知识的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