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三讲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0:46: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三讲 人类活动对区

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案例——抓牢靠]

(一)矿产资源的开采

正面影响 ①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②矿产资源开采形成的许多产业部门对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负面影响 ①工业废渣占据了大量农田; ②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③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④不合理采矿还造成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水循环等问题 一方面要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另一方措施 面要大力治理矿山环境,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立法,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示范工程,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意义:解决区域间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中国的南水北调、引滦入津??

2.大型工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

??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3.影响:

(1)对调入区:增加水源,扩大水域,解决生产和生活之需;补偿调节河湖水量,改善

水源调入区的气候;缓解生态缺水,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减少地下水开采,有利于水循环,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

(2)对调出区和沿途流经地区也会带来一定影响。 (三)对生物资源的利用 负面影响 如过度砍伐森林,导致物种急剧减少 正面影响 ①灌溉、施肥、塑料大棚等使土地的生物产量大幅度增加; ②不断培育、改良农产品,使产量有了显著提高,提高了饲养的劳动效率 [教材外案例——领悟好] 一、南水北调工程

(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我国水资源总量

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 2.分布

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水土资源不协调。 3.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原因 (1)流域面积广,水量丰富,流量稳定。

2

(2)调水距离近: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靠近严重缺水的华北平原。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西线工程 中线工程 东线工程 送 位于青藏高原上,可自流供水,但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 从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可自流供水给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 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在黄河以南,因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1.积极意义

(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资金;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安定。

(2)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

(3)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控制地面沉降。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工程为例)

(1)长江径流量减少,枯水季节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2)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

(3)对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4)沿线土壤易发生盐碱化。

(5)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污水排放多,降低水质。 二、西气东输工程 (一)西气东输的线路

1.一期工程线路:由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后到达上海。

2.二期工程线路:主干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 (二)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