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习题(非财政学专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7 21:47: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7.一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投资来推动的,投资波动与经济增长波动具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当经济增长缓慢时,往往依靠增大投资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当投资过旺及造成经济过热或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往往采取措施首先压缩投资,迫使经济过热的势头减缓。

8.生产性投资按财政支出项目划分,包括基本建设支出、增拨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以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也分为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两部分,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基础产业投资,非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文教、科学、卫生等部门的一般日常支出。

9.基础设施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基础产业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水利、供电、机场、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广义的基础设施还包括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

10.从经济性质看,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说可以归类为混合物品,可以由政府提供,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但在发展中国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工程一般是采取多种形式的以政府为主、吸收社会资本参与的混合提供。

11.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是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之一。对于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应、盈利率较低或风险较大的项目,政府可以采用投资参股、优惠贷款、提供借款担保、低价提供土地使用权、部分补贴和减免税收等方式,与民间共同投资,混合提供。

12.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因而安排好农业投入的资金来源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名词解释

1.社会消费性支出2.财政投资性支出3.基础设施4.BOT投资方式5.财政投融资 四、简答题

1.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 2.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3.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及其提供方式。 4.为什么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投资?

5.什么是财政投融资?简述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五、论述题

1.分析目前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如何从规模和结构入手提高教育支出的效率。

2.公共卫生必须由政府提供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结合当前我国医疗卫生现状谈一谈如何推进卫生体制改革。

3.结合农业财政投资的范围和重点,阐述推进“三农”改革中的财政支出优化。

第四章 转移性支出

一、单项选择题

6

1.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制度是:

A.累进所得税、社会保障制度 B.比例所得税、社会保障制度 C.累退所得税、社会保障制度 D.比例所得税、累进所得税

2.下列哪项不属于私人保险市场的局限性:

A.私人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会导致私人保险市场失灵。 B.私人保险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以及“免费搭车”的问题

C.私人保险市场难以抗御系统性风险并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再分配 D.私人保险市场具有保障功能

3.养老保险资金筹集模式主要有完全基金式、部分基金式和 A.现收现付式 B.全额拨款式 C.部分拨款式 D.全额交费制

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构成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 、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项目

A.辅助社会保险项目 B.下岗职工生活补贴 C.农村“五保户”救济 D.灾民救济

5.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补贴主要有物价补贴和 两大类 A.粮棉油价格补贴 B.平抑物价补贴 C.肉食价格补贴 D.企业亏损补贴

6.从税收支出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它可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 和 A.刺激性税收支出 B.引导性税收支出 C.财政性补贴支出 D.经营性补贴支出

7.在西方国家,税收抵免的最主要形式是 和国外税收抵免 A.储蓄抵免 B.投资抵免 C.消费抵免 D.国内税收抵免

8.纳税扣除是指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 中扣除

A.应纳税所得额 B.应纳所得税额 C.企业总税额 D.企业总费用

二、判断题

1.私人保险市场具有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是社会保障产生的必要性之一。 2.社会保险要求雇员与雇主缴费,与社会保障有很大不同。

3.社会救济与普遍津贴的最大不同在于,社会救济需要经过家庭收入及财产调查而普遍津贴不用。

4.我国目前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24个月。

5.社会保障与财政补贴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相对价格体系的影响不同。

6.财政补贴有调整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作用,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手段,因此它多多益善。

7.所谓税收支出,是指国家为取得一定的税收而支付的代价,如办税经费等。 三、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制度 2.现收现付制 3.社会救济 4.普遍津贴 5.节俭基金 6.基金式制度 7.财政补贴 8.税收支出 四、简答题

1.简述财政补贴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异同点。 2.简述物价补贴与企业亏损补贴的异同点。 3.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4.简述税收支出的形式。 五、论述题

7

1.财政补贴影响经济的机理分析。

2.我国财政补贴存在那些问题?应如何完善? 3.试述财政补贴的积极效应。

第五章 财政收入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政府收费说法正确的是:

A.收费只能部分弥补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成本 B.征税比收费公平 C.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征税必然最终取代收费 D.收费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不纳入预算

2.下列哪项不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B.价格 C.分配制度和分配制度 D.所有制结构

3.下列哪项不属于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A.财政收入虚增 B.财政收入贬值 C.财政收入实增 D.财政收入公平分配

4.不考虑其他因素,以下哪种税制会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形成实际财政收入增长: A.定额税 B.比例税 C.累进税 D.累退税 5.改革开放初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A.对企业减税让利和分配政策向个人倾斜 B.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不协调 C.税收征管成本过高 D.体制调整带来的生产效率下降

6.对于1978--1995年问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有: A.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加大 B.导致了预算外及制度外资金迅速缩小 C.导致中央财政降低了预算内资金的调控能力 D.使得部分财政职能被银行取代 二、判断

1.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可分为税收、收费、债务收入、铸币收入、通货膨胀收入、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性收入。

2.预算外收入不体现在财政预算报告中。 3.预算外收入的形式都是收费。

4.如果一项收入可以采取税收形式也可以采取收费形式,一般应采用税收形式。 5.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收入的发展变化趋势和财政支出一样,都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

6.1996年以来,我国预算外资金相当于预算内财政收入的比例处于持续增长中。 7.由于存在通货膨胀税效应,通货膨胀必然使财政收入实际上升。 8.农业部门以间接形式上缴的收入比直接上缴的收入多得多。

9.自从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以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作用增强了,其中商业部门提供的财政收入迅速增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已逐渐超过工业部门。 10.我国企业收入曾经是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 三、名词解释

1.GDP平减价格指数 2.实际财政收入 3.政府收费 4.预算外资金 四、简答题

1.简答收费与征税的区别。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变化有那些特点。 3.简述新的收入分类改革的特点。 五、论述题

1.如何看待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

8

2.谈谈如何完善现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

第六章 税收原理

一、 单项选择题

1.税收的“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包括税收的( )。 A.强制性、有偿性和固定性 B.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C.强制性、无偿性和浮动性 D.自愿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税收能力是指应当能征收上来的税收数额,它包括两种能力( )。 A.纳税能力和治税能力 B.报税能力和征税能力 C.纳税能力和征税能力 D.报税能力和治税能力 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划分,税收可分为( )。 A.直接税和间接税 B.从价税和从量税 C.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D.价内税和价外税 4.在下列税种中,属于直接税范畴的税种是( )。

A.关税 B.营业税 C.个人所得税 D.消费税 5.在下列税种中,可以转嫁税负的税种是( )。

A.财产税 B.企业所得税 C.个人所得税 D.消费税 6.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有( )。

A.前转和后转 B.前转和混转 C.混转和后转 D.消转和税收资本化

7.一般来说,税收努力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 A.一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税制的完善程度

B.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和税务部门的征收管理水平 C.一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税务部门的征收管理水平

D.税制的完善程度和税务部门的征收管理水平 8.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可将各税种分为( )。 A.直接税和间接税 B.从价税和从量税 C.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D.价内税和价外税 9.税收公平包括( )。

A.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B.起点公平和规则公平 C.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 D.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 10.下列商品课税中,税负最容易转嫁的是( )。 A.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 B.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 C.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 D.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 11.纳税人通过压低进货的价格以转嫁税负的方式,为( )。 A.顺转 B.逆转 C.消转 D.混转 12.现代经济学将税收原则归结为( )。

A.公正类税收原则和效率类税收原则 B.受益类税收原则和效率类税收原则 C.公平类税收原则和效率类税收原则 D.能力类税收原则和受益类税收原则

13.下列原则属于税收效率类原则的是( )。

A.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 B.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和征税费用最小化及确实简化原则

C.普遍原则和能力原则 D.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和征税费用最小化原则 14.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表现为税收的( )。

A.收入效应和转嫁效应 B.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和外部效应 D.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9

二、判断题

1.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 ) 2.国家运用税收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意味着政治权力凌驾于所有权之上。( )

3.从财政活动的整体来考察,税收的无偿性与财政支出的无偿性是并存的,这里又反映出有偿性的一面。( )

4.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都是按照受益原则设计的。( )

5.起征点和免征额的不同点在于,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采用免征额制度的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采用起征点制度的仅对课税对象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6.现代社会,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划分方法随着税收理论的发展而进一步完善,并最终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

7.纳税人又称为纳税主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即通常所说的负税人。( )

8.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后的增值税是一项完全的价外税。( )

9.公平类税收原则包括受益原则、能力原则以及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 )

10.税负转嫁的前转方式是指向生产的前一环节转嫁,即通过压低进价等方式转嫁给上游厂家。( )

11.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

12.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税负的再分配,它不会导致国家税收收入的增加或者减少。( )

13.在税率级次和比例相同时,全额累进税率的负担轻于超额累进税率的负担。( ) 14.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税负较易转嫁,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税负难以转嫁。( ) 三、名词解释

1.纳税人和负税人 2.课税对象 3.课税标准 4.比例税率 5.累进税率 6.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 7.起征点和免征额 8.课税基础 9.商品课税 10.所得课税 11.财产课税 12.直接税与间接税 13.税负转嫁和税收归属 14.税收的经济效应 15.税收中性 四、简答题

1.简述税收的“三性”。

2.简述起征点与免征额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简述税收公平和税收效率的含义。

4.税收公平类原则和税收效率类原则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5.简述税负转嫁机制的特征。 6.简述税负转嫁的方式。 五、论述题

1.什么是税负转嫁?试分析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2.试从商品购买的角度分析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第七章 税收制度

一、单项选择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