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科技术语翻译-2019年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3:17: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科技术语翻译

: Functional equivalency theory covers research on linguistics, semantics, anthropology,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multiple translation theories, Nida offered more effective theory, which neutralizes the debating of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untranslatability”, and explores a different way in translation at the maximum level.

Keywords: functional equivalency, formal equivalency, relative equivalency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术语翻译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1988年,中国制定了《确立术语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和《术语标准编写规定》等国家标准,在这些标准基础上,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科学有效地规范着越来越庞大的科技术语规范体系,其功能和实效已在各个领域凸显。但科技术语的翻译和规范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不断研究,不断完善。

近年来,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科技术语翻译中有着引领作用。他认为:翻译就是“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信息”[1]。人

们虽不能把不同语言的翻译像列方程式一样都对等起来,但借助于近似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借助于科技发明成果服务于人类的相同功能,如何最大限度地找到词汇上的对等和功能上的对等,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一词汇对等

词汇对等是奈达主张的功能对等中最基本的元素。科技翻译中的词汇对等所占比例尤其庞大。一项新的科技成果,只要找到词汇概念上的对等,就有了在各语言文化环境中传播运用的可能。

1.词汇意义上的对等

没有词汇,就没有句法,没有篇章和文体,对等便无从谈起。在人们的想象当中,词汇对等应该是简单易行的事――引进一个英语单词,找个汉语单词对应上不就行了吗?其实并非仅仅如此,在包罗万象的科技领域中,发现真正对等的翻译词汇,不但包含着对两种语言的熟悉、专业知识的精通,还需要有社会文化等多种领域知识的铺垫。

比如,航空母舰(aircraft carrier)作为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武器装备,可以依靠其在海上起落飞机进行作战。最初有人把其称作“海上航空基地”,苏联称之为“舰载巡洋舰”,英国最早称之为“海上巡洋舰”“航空巡洋舰”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这种舰艇在作战中需要其他配套舰船的保护和协同,而其本身则起着核心舰船或旗舰的作用,所以最终采用了

航空母舰一词。但事实上,carrier一词在《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里表示的意思是:(1)承运人,是指专门经营水上、铁路、公路、航空等客货运输业务的交通运输部门,如轮船公司、铁路或公路运输公司等。(2)搬运人;搬运器;[医学]带菌者[2]。为什么要采用“母”这个字呢?《新华字典》对“母”这样解释:“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在作形容词时解释为:“雌性的,特指能生子或能下蛋的。”[3]《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对mother的解释是:A woman in relation to a child or children to whom she has given birth[4],即能生育孩子的女性。由此推断,名称上凡是和“母”有关的物体,都有再生、繁殖更多的寓意。所以,aircraft carrier一词被翻译成“航空母舰”,在字面上就给人一种场面宏伟、机舰成群、源源不断、所向披靡的震撼,这种功能意义上的对等可见一斑。laser一词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首字母缩略词,意思是“通过受激发射光扩大”,曾被译为“镭射”“莱塞”“光受激发射”等。而现在所定“激光”一词,寓意上更加贴切。 2.词汇形式上的对等

在奈达的词汇对等翻译理论中,把科技术语本身所体现的意义直接翻译到目标语的对应词汇中算是翻译者和使用者的一大幸事,这也是两种语言的巧合之处。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这样的词汇对应和吻合时有出现。比如,热电偶(thermocou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