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3:47: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

绪论

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 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科学。

新陈代 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异 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同时释放能量供应机体生命 活动需要的过程。

兴 奋: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称之为兴奋。 抑制 活动: 可兴奋组织由活体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是兴奋性由强变弱的活动。

应 激 性: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 所发生的反应。

适 应 性:生物体对所处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 神经体液调节:

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不断有反馈信息返回输入给控制部分,并改变它的活动。

前馈控制系统:是受控部分的输出变量不发出反馈信息,监测装置检测到干扰信息后发出前馈信息,直接作用于 控制部分,调整控制信息以对抗干扰信息对受控部分的作用,从而使输出变量保持稳定。

第二章 肌肉

三 联 管:由横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的结构单位称三联体,它是把肌细胞膜的电位变化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耦联 起来的关键部位。亦称三联体。

静 息电位:安静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内-外+)。

动作电 位: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次迅速而短暂的、可以传播的电位变化。 运动终板: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与肌纤维间的一种化学突触结构。

离子学说:(1) 细胞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浓度不同(2) 细胞膜选择通透性(3) K+在浓度差推动下外流的结果 →内 -外+.

滑行学说:骨骼肌收缩的原理。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横桥的带动下,向暗带中央(M线)滑行的结 果。最后肌节缩短。

兴奋—收缩耦联:通常把以肌细胞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总结称为兴 奋—收缩耦联。

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负荷)肌肉缩短。 等长收缩:收缩时肌肉只有张力的增加而长度保持不变

离心收缩:与向心收缩相反,肌肉在产生时被拉长,这是由于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肌肉虽积极地收 缩但仍被拉长。

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以恒定的速度(等动)进行最大收缩。 相对肌力 :

运动单位: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 称为运动单位。

运 动 单 位 动员: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与兴奋频率的结合。

肌纤维选择性肌大:当进行耐力训练时,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当进行速度、爆发力训练时,快肌纤维选择性肥

编辑版word

第三章 血液

血 液:血液是一种粘滞液体,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血液的粘滞性:血液在血管内运行时,液体内部各种物质豁颗粒之间的摩擦而产生阻力的性质。

渗 透 压:一切溶液中溶质分子运动所造成的压力,是一切溶液所固有的特性。 血液缓冲对:血液中存在 的具有抗酸和碱作用物质。

硷 贮 备 :每100ml血液中所含碳酸氢钠的含量。

硷 贮备量: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同城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硷贮备量 血 容 量:人体循环血量的总量,包括血浆容量和血细胞容量。

第四章 循环

自动节律性:指心肌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窦 性 心率:窦房结节律性兴奋所形成心脏节律。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和浦肯野氏纤维。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心肌细胞兴奋后如果再有第二个刺激,无论刺激多强,肌膜都不会进一步发生任何程度的去极 化,获虽可发生局部去极化但不能引起扩布的动作电位。

心 电 图:将测量电极置于体表一定部位,即可以导出心脏兴奋过程中所发生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经一定 处理后并记录到特殊的记录纸上便成为心电图。

期前收缩: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达到前,心室受外来刺激,会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 该收缩成为期前收缩。

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后出现一段较长舒张期。

心脏的“全或无”形收缩:由于心脏存在心室肌与心房肌的同步缩,心脏要么不收缩,如果一不收缩,其收缩就 达到一定强度,称为全或无式的收缩。 心 动 周 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的时间总和

最 大 心 率:每个人的心率增加都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叫最大心率。 心 输 出 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射 血 分 数:每博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比的百分数。 心 指 数:单位体表面积计算心输出量。

心率 贮 备:心率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最大心率-安静心率) 心 力 贮备:心输出量能够随机体代谢的增强而增强的能力。 血 压:血管内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外 周 阻力: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受血管口径、血液粘度和血流速度的影响。

动 脉 脉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这种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血管发生 博动,称为动脉脉搏。

减压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运动时血量的重新分配:运动时体内的血液分配量发生改变。

窦 性 心 动 徐 缓:运动训练,特别是耐力训练可使安静时心率减慢。某些优秀运动员心率可低至40-60次/ 分。

第五章 呼吸

肺 活 量:最大吸气后,从肺内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后,存留于肺中的气量。

时间肺活量: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出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气体的张力:当气体与液体表面接触时,由于气体分子运动而溶解于液体内,液体中气体分子也能从液体中逸出,

编辑版word

这种溶于液体内的气体分子逸出的力成为气体的张力。

氧 热 价: 各种营养物质在细胞内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能量。 Hb的氧饱和度:

氧 离 曲 线:表示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氧 利 用 率:每100mL动脉血流经组织时所释放的氧气占动脉血氧含量的百分数。 氧 脉 搏: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

肺牵反 射: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吸气兴奋反射。

外周化学感受器:是位于颈内动脉分叉处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弓血管壁外的主动脉体。

第六章 代谢

物 质 代 谢: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的过程。 能 量 代 谢: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

化 学 性消化:通过各种酶将食物中的大分子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 收:食物经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糖酵 解 供能:糖酵解供能系统是指糖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酵解产生乳酸的过程。

有氧氧化供能:有氧氧化系统是糖、脂肪、蛋白质在氧气供应充足条件下进行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 事释放能量合成ATP的供能过程。

基 础 状 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静,不收肌肉活动、精神紧张、食物及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状态。 氧 热 价 :各种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时,每消耗1L氧气所产生的热量称该物质的氧热价。 呼 吸 商:一定时间没机体呼出的CO2量与吸入的O2量的比值。 代 谢 当 量 :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 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

磷 酸 盐 系 统 : 又称ATP-CP系统,主要由结构中带有磷酸基团的ATP、CP构成。由于在供能代谢中均发生磷

酸基团的转移,故称之为磷酸盐系统

酵 解 能 系 统 : 运动中骨骼肌糖原或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酵解,生成乳酸并释放能量供肌肉利用的能源系统 氧化能系统:运动中骨骼肌糖原或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酵解,生成乳酸并释放能量供肌肉利用的能源系统

第七章 肾脏

运动性蛋白尿: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称为运动性蛋白尿。

运动 性 血尿: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显微镜下或肉眼可见的血尿称为运动性血尿。

第八章 内分泌

激 素:是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 性物质。

应激轴 :鉴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这条内分泌轴的动员与机体抵抗内外刺激的应答性反应有关,与身体运动 最为紧密的内分泌功能轴

兴奋剂:指国际体育组织规定的禁用药物和方法的统称。

第九章 神经

感 受 器: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特异性传入系统:各感受器传入的神经冲动都要经脊髓或脑干,上行至丘脑换神经元,并按排列顺序投射到大脑皮 质特定区域,引起特异的感觉,故称为特异性传入系统。

非特异传入系统:特异投射传入系统的神经纤维经脑干时,发出侧枝与脑干的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

编辑版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