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20:50: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农村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农村实践教育,是实现“九义”的关键,农村初中担负着培养社会合格的劳动者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生源的任务,我国人口中80%是农民,近年,农村中学大量学困生涌现,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国在新时期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总的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初中基础教育也提到“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一是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二是培养社会合格的劳动者”。显然,我们的基础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但是,在农村初中每所学校的学困生占相当大的比例,他们中的一部分可能就会流失。如何使这些学生安心下来读书,使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一直是农村中学教育探讨的问题。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我通过对所授课的两个班中成绩较差的四十六名学生观察、询问、调查,发现造成他们目前成绩较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种:
1.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差,由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学生从小学毕业不经过筛选直接进入初中,特别是农村中学的新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差异很大。
2.学生自身因素:有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自己要求不严,不能够好好去学习,对自己不懂的地方没有及时弄清,又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上课依赖教师,希望教师都讲给他们听,越多越好;作业依赖同学,常抄袭别人。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课堂上精力分散,不够认真;课后也不及时复习巩固,成绩也自然每况愈下了。
3.教师的因素:教师只注重学生“学会”,忽略了“会学”,使学生无意中形成“读死书”、“死读书”。学生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对学困生的转化缺乏措施,不闻不问,致使学困生不能提高。近年来,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师职业的辛苦和清贫等,致使许多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进行必要的政治和业务学习,讲课敷衍了事,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吸引力,不注意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对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及时加以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体罚、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屡屡发生,挫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
学习积极性等等。也是造成学困生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4.家庭的因素:农村中学部分学生的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对孩子的教育重视不足,关心不够,认为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与家长无关。遇上农忙时节,有的竟让学生停课在家干活。或对子女的学习失去信心,认为不是读书的料,有些原先成绩不错的学生缺少正面引导,滋生懒惰,怕吃苦,学业荒废沦为学困生。多数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一起生活。这种状况,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对舒兰市某小学的留守儿童调查中发现,有15%的留守儿童成绩很差,各班倒数几名的几乎都是留守儿童。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而且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使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
5.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农村初中,每年毕业的学生中升入高中的比例小,几百人当中只有几十人,可谓凤毛麟角,中技学校又因不包分配,学费高,就业难等因素而不愿去读,除了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因此产生消极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