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青春期》研讨课教案_2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9:01: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唠叨里的爱》教学设计

【活动理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开始想摆脱父母的左右,有一种强烈追求自主的欲望。课前对本校中高年级学生发放调研问卷,调研结果是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长大了,有时心里明知父母的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也会反感,觉得父母麻烦多事,不能与父母合理沟通,和父母产生亲子冲突,甚至造成一些心理问题。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因此在本次辅导活动中,首先引导学生感受父母养育自己不易、理解体谅父母的关爱和良苦用心,正确、全面地看待父母的唠叨,进而主动探讨化解父母唠叨的多种合理的方式,以理解父母唠叨为基础感恩父母的唠叨、珍惜父母的唠叨,享受父母唠叨里的爱。 【活动参与目标】 1.了解与理解

⑴父母的唠叨来自于他们爱的期望、恐惧与担心。

⑵父母的唠叨源自于生活的辛苦感受,产生的情绪,引发的对孩子的行为。 2.尝试与学会

⑴尝试在教师的引导下宣泄在应对父母唠叨中产生的消极情绪。 ⑵尝试与同伴的讨论交流中,理解父母的行为,学会新的应对方式。

3.体验与感悟

⑴体验合理的沟通方式,为家庭带来的合谐关系的成就感

⑵感受多种不同的沟通方式,可以合理解决与父母观念不一致的冲突 【活动重点】让学生感受父母的不易,能从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父母。

【活动难点】探讨应对唠叨的好办法,积极地与父母沟通。 辅导对象: 小学三年级学生 【活动准备】

彩色《心情卡》卡纸、 歌曲《妈妈唠叨之歌》、《时间都去哪儿了》 【辅导方法】

本次辅导课采取的是定位问题、有序计划整合式心理辅导模式,具体包括:游戏引领、自我暴露法、宣泄法、情景体验、冥想体验、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技术。 【活动过程】

一、 团体暖身阶段:趣味游戏,轻松导入。(预计用时3 分钟) 师:欢迎进入心理课堂,让我们做一个课堂约定,一起共读我们的心灵之约:相互尊重、真心分享、积极参与、保守秘密。来玩个有趣的游戏放松一下,这个游戏就是《虫儿飞》。

介绍游戏规则:首先由老师发出口令:“虫儿飞——”同学齐问:“怎样?”假如老师回答:“穿红衣服的虫儿飞”,符合要求的穿红衣服同学迅速起立做飞的动作。老师继续说:“虫儿飞——”起立的同学坐下,全体同学继续问:“怎么飞?”游戏继续。

【设计意图】首先是爱唱歌的“虫儿”飞,然后转向敢说真话的“虫儿”,强调心理健康课最重要的约定,在幽默轻松的氛围中,最后转向父母特别能唠叨的“虫儿”,教师适当进行自我暴露,分享父母对自己的唠叨,目的在于营造开放、轻松心理环境的同时切入主题,为之后的敞开心扉诉说父母唠叨之苦留下伏笔。

二、 团体转化阶段:面对唠叨,适当宣泄。(预计用时5分钟) 1、播放歌曲表演视频《妈妈唠叨之歌》,引起学生的共鸣。

师:首先,请大家来听一首歌好不好?大家在听的时候注意一下歌里唱了什么?

师:这位妈妈是一位什么样的妈妈?出示唠叨的概念,板书:唠叨。 2、学生交流父母平时对自己的唠叨和感受,教师适当暴露自己上小学时对父母唠叨的感受,引导学生打开心扉、畅所欲言。

3、宣泄对父母唠叨的不满。

学生书写心情卡,将平时对父母唠叨的不良情绪和心结宣泄出来。

【设计意图】观看生动、幽默的歌曲表演视频《妈妈唠叨之歌》,再现生活中父母唠叨情景,充分激发学生

的共鸣,为他们的共情创设氛围,加之教师适度胡的自我暴露,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痛快宣泄自己的苦恼,把对父母的抱怨和不满统统发泄出来,为后面化解矛盾做好铺垫。

三、团体工作阶段:理解唠叨,学习沟通。(预计用时2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