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技巧点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2:22: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言文断句技巧点拨

作者:周 红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0年第04期

韩愈曾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如何断句。标点在中国是近代才引进的“进口货”,古书里面,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那个时代,读书人每打开一本新书,阅读的时候就用笔把它一句句点断(大抵都是用一个圆圈),或者用毛笔的笔套,蘸上朱砂印泥,逐句盖上。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话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要读书,首先就要识字、断句。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有语文老师提出了文言文教学让学生先断句再疏通文意的改革方法,是有科学道理的。

文言文断句作为高考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几年呈上升态势。2004年高考,仅北京卷考查了断句题;从2005年至2009年高考,辽宁、福建、广东、浙江、江苏、重庆等多个省市的高考卷考查了文言断句。

根据湖南教育考试院提供的样题,2010年湖南卷将在这个点上设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对考生进行考查。这一变化体现了新课标的文言诵读要求,强调熟读成诵,心口相应。这对培养我们的文言语感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从考查文言断句的省市的试卷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考生文言断句能力较差,这实质上是缺乏文言文的语感。缺乏语感的原因无疑是平时阅读、诵读文言文太少,没有必要的积累、感悟和熏陶。

那么,我们除了在考前多读、多背一点文言文外,还要掌握哪些应试技巧呢?湖南卷的断句题不会另选文本,故最关键的是要通读全文,弄懂大意。为此,首先要正确判断所要断句的文体。如果是有故事情节的传记文,就必须掌握它的大致情节、中心事件和人物间的关系;如果是议论说理文,就要明确这篇文章的论述中心,再根据中心进一步明确前后的逻辑关系。总之,断句前,必须把所给文段通读几遍,尽可能把握篇章大意。然后,我们有必要掌握下列一些文言断句技巧: 一、对话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中,有一些明显的对话、引文标志,如“曰”、“言”、“云”等。根据这些标志,很容易找到一些断句的地方。不过,要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情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例1:上 常 从 容 与 信 言 诸 将 能 不/各 有 差/上 问 曰/如 我 能 将 几 何/信 曰/陛 下 不 过 能 将 十 万/上 曰/于 君 何 如/曰/臣 多 多 而 益 善 耳/笑 曰/多 多 益 善/何 为 为 我 禽/信 曰/陛 下 不 能 将 兵 而 善 将 将/此 乃 信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例中加点字表示根据文意在“曰”后断句。 二、重要名词断句法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例2:刻 削 之 道/鼻 莫 如 大/目 莫 如 小/鼻 大 可 小/小 不 可 大 也/目 小 可 大/大 不 可 小 也/举 事 亦 然。(《韩非子·说林下》)

找出例句中的几个重要名词,如加点的“鼻”、“目”,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三、重点虚词断句法

1.句首虚词:夫、盖、凡、初、唯、斯、今、盍、至若、若夫、且夫、嗟夫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句尾虚词:者、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而已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3.句中虚词: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这些词前后一般不断句。 有人编了一个虚词断句口诀,我们不妨记一记:

“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多在句首,“于”“而”一般句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面加圆圈(。)。“也”“者”常常表停顿,或句(。)或逗(,)酌情看。 例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2006年北京卷)

(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扦 蔽 也/犹 齿 之 有 唇 也/唇 亡 则 齿 寒/今 日 亡 赵/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且 救 赵/高 义 也/却 秦 师/显 名 也/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为 国 计 者/过 矣。 (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

利用加点的重点虚词可方便快捷地为上段文字断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特殊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熟悉这些固定句式,对文言断句很有帮助。 例4:学 而 时 习 之/不 亦 说 乎/有 朋 自 远 方 来/不 亦 乐 乎/人 不 知 而 不 愠/不 亦君 子 乎?

(《论语·学而》)

例5:呜 呼/其 信 然 邪/其 梦 邪/其 传 之 非 其 真 邪? (韩愈《祭十二郎文》)

例4利用固定句式“不亦……乎”,例5利用固定句式“其……邪”,可轻松断句。 五、修辞方式断句法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经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并常常运用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方法。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文言断句。 例6: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2006年北京春招卷) 藏 之 之 难/不 若 守 之 之 难/守 之 之 难/不 若 读 之 之 难 (清·汪琬《传是楼记》)

例7:秦 孝 公 据 崤 函 之 固/拥 雍 州 之 地/君 臣 固 守 以 窥 周 室/有 席 卷 天 下/包 举 宇 内/囊 括 四 海 之 意/并 吞 八 荒 之 心。 (贾谊《过秦论》)

例8:子 又 生 孙/孙 又 生 子/子 又 有 子/子 又 有 孙。 (《列子·愚公移山》)

例6借助对偶(整句)修辞格,例7借助对偶、排比修辞格,例8借助顶真修辞格,可快捷断句。

迁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