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杭师大教育综合真题和答案解析[333]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8:51: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完美WORD格式编辑

杭 州 师 范 大 学 2017 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 333 考试科目名称: 教育综合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名词解释(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班级授课制 【答案】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习内容和进度必须一致。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是学生固定、教师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固定、内容固定。班级授课制虽然不易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但是它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的质量,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爱弥尔》 【答案】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长篇教育哲理小说。该书于1762年发表,它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这本书反映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尊重儿童本位,要求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教育进行根本改造。这部著作提出了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构想,描绘了一幅培养人的蓝图,对欧洲教育的影响十分巨大。 3、综合课程 【答案】也叫广域课程、合成课程,是与分科课程对应的一类课程。它打破传统的从一门学科中选取特定内容的做法,根据一定的目的,从相邻相近的几门课程中选取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相互融合构成的课程。其优点是知识的综合应用,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和强化;符合学生未来就业的需要;贴近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识世界的特点。其缺点是忽视每门学科自身逻辑结构;开发和教学比较困难。 4、教育目的 【答案】教育目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 学习指导参考资料

完美WORD格式编辑 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是指国家对教育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我国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包含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国家总目的,以及各种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5、学习定势 【答案】定势是指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学习定势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以及需要、愿望、态度等都能构成其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习发生定势作用,从而使学习活动有一定的方向性。学习定势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是学习情境不变时,有利于促进学习。其缺点是学习情境变化会产生消极影响。 6、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答案】形式教育是18世纪欧洲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的主要认为就是训练感官能力、发展能力,并据此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而知识的传授无关紧要。以英国的教育家洛克为代表。实质教育又称“实质训练”,是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其思想来源于英国的斯宾赛等人。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它是资产阶级关于普通教育设置学校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二、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如何正确看待学校教育中的惩罚问题? 【答案】学校教育中的惩罚是学校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教育方法之一。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惩罚是给予厌恶刺激或消除愉悦刺激,以降低行为发生频率的过程。惩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行为的频率,其结果也会导致行为频率在短期内降低。学校教育中的惩罚是指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作出否定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和错误的方法。 这一教育方法有其优缺点: 其优点是惩罚复合教育规律和社会伦理,对提高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普法功能,也是教育者的职责。适当的惩罚有利于规范学生管理,以保证教学平稳、有序的进行。 其缺点是容易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不能从根本让学生矫正错误行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社会否认感,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 在使用惩罚法时惩罚方式要温和,注意避免体罚;惩罚要及时适度,杜绝发泄性惩罚,尊重学生;惩罚要明理,让学生知道受罚的原因和应有的正确行为。 除了惩罚,在教学中还有其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说服教育法、榜样法、陶冶法、修养法等。只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2、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 【答案】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而不是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思考,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 学习指导参考资料

完美WORD格式编辑 问题的能力。 启发性教学原则反映了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增强创造力,加深对知识的运用与理解。 其基本要求有: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在实际教学中要研究文本,在恰当的地方设置疑问,让学生在思考中去掌握知识。 (3)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将课堂教学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更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发扬教学民主。在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3、简述古希腊雅典教育的特点。 【答案】政治上建立起奴隶主民主政体的雅典,在教育上的特点是: (1)教育不完全由国家控制,私人讲学盛行 (2)教育具有阶级性 (3)教育目的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国家公民。身心和谐发展包括:身体健美,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公正等美德 (4)不但重视体育教育,而且重视文化教育。 (5)教育方式要比斯巴达温和得多。 (6)轻视女子教育。 (7)教育体制是:婴儿出生以后由父亲决定是否养育。7岁以前在家里接受教育,7岁以后接受学校教育。20岁,通过一定的仪式,成为国家公民。 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基本上都是雅典人,他们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了雅典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但也一定程度上受到斯巴达教育实践的影响。 4、简要分析《白鹿洞书院揭示》以及书院教育宗旨。 【答案】(1)《白鹿洞书院揭示》的主要内容是: 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教育目的 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治学顺序 ③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为修身之要 ④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为处事之要 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接物之要 分析: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是白鹿洞书院的学规和教育宗旨,明确了教育目的,阐明了教育过程,提出修身、处事、接物的基本要求,并且作为实际生活和思想教育的准绳,把世界观和政治要求,教育方向以及学习修养的途径结合起来。《白鹿洞书院揭示》也成为后世一般学校的学规范本和办学准则,使书院教育逐步走上制度化发展的轨道。其中体现了书院的精神,对当时及以后的书院教育,而且对官学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贡献不 学习指导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