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20:46: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托尔斯泰 (俄国)自传性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三个中篇:《童年《哥萨克《一个地主的早晨》《战争与和平》:长篇历史小说,史诗体小说。安娜o卡列尼娜》:长篇小说《忏悔录》:世界观转变的标志。

托尔斯泰的创作特征

1主题思想严肃深沉。用自传体手法表现作者对道德、宗教、社会、人生归宿问题的探索2对现实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创作最显著的特点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列宁)3对现实主义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4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5善于运用对比、讽刺、隐喻手法。

心灵的辩证法:托尔斯泰创作中的一个手法。(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2通过人物心理变化来反映人的性格思想变化,心理过程的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

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站在自由贵族立场上,幻想以改良主义来协调贵族与平民的关系,他改良社会的政治主张包括:1不以暴力抗恶。2道德的自我完善3博爱思想这些是荒谬的在实际生活中不起作用。

三大代表作《安娜o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历史题材,中心思想是\人民的思想\。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小说以巨大的艺术力量表现了俄罗斯人民在战争中的作用,展示了战争的全民性。

简述\忏悔的贵族\聂赫留朵夫形象。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复活》中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带有作者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烙印 1聂赫留朵夫青年时期单纯善良,追求真挚的爱情。但是贵族家庭使他堕落为自私自利者。他诱 了玛丝洛娃,随后又抛弃她。2当他在法庭上再看到玛丝洛娃时,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堕落和不幸的罪魁祸首。在为玛丝洛娃伸冤上诉过程中,他广泛接触了社会合阶层,进一步认识了社会的弊病。认识到人民的苦难是地主阶级和社会造成的。他的思想开始升华,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诉失败后,他在《福音书》中找到消灭恶势力的办法,那就是在上帝面前永远承认自己有罪,要宽恕一切人,照上帝的意志为人类幸福而工作。

为什么说《复活》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1小说揭露了法律制度的虚伪和反人民的本质,批判了整个官僚机构,勾画了国家机构中各级官吏的丑恶嘴脸。同时小说又大力宣传\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宽恕和爱等一整套托尔斯泰主义的思想。2小说还无情的揭露了官方教会的虚伪,暴露了神父的市侩嘴脸和宗教仪式的荒谬无稽,表现了长期受教会欺骗和敲诈的农民对它的深刻仇恨。另一方面又照抄《福音书》的\爱仇敌,帮助仇敌,为仇敌效劳\的教义。3小说还从经济制度上探究了人民痛苦不幸的根源,否定了土地私有制,提出了要解决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必须把土地归还农民的看法。同时又宣扬了改良主义(空想)。

试析安娜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原因。

人物形象: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安娜o卡列尼娜》中的主人公安娜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妇形象,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

21 / 29

1安娜的感情强烈而真挚,有深刻丰富的内心世界。当她还是少女时,就由姑母作主,嫁给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卡列宁枯燥泛味,感情贫乏。牢狱般的生活窒息了她生命中隐伏的爱情。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唤起了她长期受压抑的处于沉睡状态的爱的激情。她对爱情自由的执著追求,体现了贵族妇女个性解放的要求,具有反封建性质 2她对渥伦斯基的爱认真执著到疯狂和神经质的地步。当渥伦斯基明显表现出对安娜的冷淡时:失去了一切的安娜绝望地想找回渥伦斯基最初的激情,找回那种不顾一切的爱,而渥伦斯基对安娜的\反常\越来越反感,安娜的感情受到极为惨重的打击,这使她对渥伦斯基的爱更加炽热真诚,发狂到了极点。她的独特的个性是把爱当作生命,她想以死唤回爱的生,这是她的性格所决定的.

悲剧原因:内在因素:她的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内在因素是她独特的个性 外在原因:是虚伪的上流社会和冷酷的官僚世界。 安娜之所以不能见容于上流社会,不是她爱上丈夫以外的男子,而是由于她竟然敢公开这种爱情。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上流社会的一种挑战。上流社会不能容忍安娜公开丈夫决裂和不\体面\的行为,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卡列宁为了折磨她,拒绝离婚,并且剥夺了她心爱的儿子。在失去一切之后安娜生活中惟一的安慰便是渥伦斯基的爱情了。爱情的破裂使安娜失去了生存的精神依据,上流社会通过渥伦斯基的手杀死了她。

论述《安娜o卡列尼娜》的艺术成就。

一 人物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和辩证的过程。如1 安娜和渥伦斯基相遇后,当卡列宁再次去车站接她时,安娜觉得他很丑陋2 当安娜分娩是内心希望两个情敌能和好,以此来减轻自己内心的痛苦。

二 肖像描写富有独创性。如安娜第一次在舞会上出现时,作者通过对她的穿着、佩带的首饰、外貌等的描写来揭示她的内心被压抑的情感。

三 结构完整,拱形衔接天衣无缝两条线索互相呼应,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两条线索:安娜的家庭悲剧、列文的农事改革。严肃地对待人生,按照自己的理想选择生活道路,这是安娜与列文的共同之处,也是小说中两条主要情节线的一个内在联系点。安娜的人生追求以实现个人的爱、幸福为目标,列文的生活道路则以普通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为目的。在这种深层意义的对照上,列文的情节线可以说是安娜情节线的继续和延伸。

易卜生(挪威)

分析《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形象。

挪威作家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中的主人公娜拉,是资本主义生活中具有叛逆精神的女性形象

1剧中的主人公娜拉本是个善良、天真、纯洁而多情的少妇。戏剧里不是表现娜拉的贤妻良母形象,他着力表现的是娜拉的精神觉醒即精神反叛。 2娜拉的精神觉醒有个过程。

第一阶段:丈夫生病,她为救丈夫,伪造父亲签字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柯洛克斯泰以娜拉\冒名借债\之事要挟娜拉的丈夫海尔茂不要辞退他。这使娜拉的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平静的心中起了波澜。

第二阶段:由烦乱到幻想。她准备自己承担责任,牺牲自己,来保全丈夫的名誉。同时她天真地认为,到时候丈夫会来\挑起那副担子\。娜拉的幻想,表现出她的单纯和对丈夫的深情。第三阶段:当海尔茂看到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时,对她破口大骂。娜拉的幻想完全破灭了。她完全醒悟过来,往日的欢乐都是假的,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她看穿了丈夫的伪善和

22 / 29

自己的处境,她的心又平静了,毅然出走3娜拉对资本主义法律、宗教、道德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如娜拉说:\法律我要想想是不是正确,难道法律不允许女儿爱父亲,妻子救丈夫\。

社会问题剧

一 易卜生创立的以资本主义社会中重大社会问题为主题,并在结尾没有直接结论,没有任何暗示的剧本。叫社会问题剧 二 它主要有两种表现手法1追溯法。在戏剧开幕之前,矛盾已经发展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已经接近总爆发的时刻。作者通过追溯的办法把矛盾的原因交代出来。使剧本结构十分集中、紧凑和精炼。2 讨论的手法。剧情的发展过程,也是讨论展开的过程。

以《玩偶之家》为例,说明\社会问题剧\的特点。

一 社会问题剧是易卜生的以资本主义社会中重大社会问题为主题,并在结尾没有直接结论,没有任何暗示的剧本,叫社会问题剧。二 有两种表现手1追溯法:在戏剧开幕之前,矛盾已经发展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已经接近于总爆发的时刻。如《玩偶之家》中一开始就有矛盾:柯洛克斯泰利用借据来要挟娜拉为他保住在银行的职位,而且已经发展了很长的时间。作者通过追溯的办法把矛盾的原因:娜拉用假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的事交代出来。整出戏才三幕,人物不多,剧情在三天之内完成。追溯法使剧本结构集中,紧凑迅速推向**2讨论法:剧情发展的过程,也是讨论展开的过程。如《玩偶之家》中随着剧情的发展,提出许多问题,娜拉为救丈夫,不打扰病危的父亲而冒名借钱对不对?丈夫把妻子当玩偶,这种夫妻关系对不对?妻子要求人格独立对不对?海尔茂维护公认的传统道德和法律对不对?这些问题大大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马克o吐温

代表作《哈克贝利o费恩历险记》的思想内容 1小说以南北战争之后的密西西比河沿岸为背景,通过白人孩子哈克和黑奴吉姆沿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追求自由故事,表达了反蓄奴制的思想和对民主、自由的真诚向往。2逃跑是这部小说中另一个主题。在蓄奴制猖獗的时代,自由并不是和文明社会联系在一起,而是和逃离文明社会联系在一起的。

艺术特色:成功地运用了地道的美国英语描 正的美国生活。2大量的方言、俗语的使用,即符合一个顽童的性格,也符合他的认识水平3浪漫主义抒情与现实主义描绘相结合是小说的一大特色。

第九章 20世纪文学 (一)

文学特征: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现实、张扬人道主义的传统。该时期文学更注重人的精神和个性探索。艺术上,坚持文学反映时代的现实主义原则,注重情节结构、形象和语言的完整连贯。

苏联文学:

苏联文学的特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规定为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要求从现实的革命中真实地、具体地描写现实,并以社会主义精神教育人民。

23 / 29

解冻文学:

1爱伦堡的小说《解冻》,反映的是\关心人\、\爱护人\这一主题,很富有时代性,发表后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快出现了一批类似的引人注目的作品2西方评论界把这股文 流称之为\解冻文学\,认为小说的结尾的\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解冻文学\开启了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另一途径战争题材小说:华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英国劳伦斯

成名作:长篇《儿子与情人》

迷惘的一代: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一代美国青年抱着把民主的旗帜插遍全球的理想去参战,结果\神圣\的战争最终不过是列强间肮脏的交易。他们觉得被国家欺骗了,信仰崩溃,自我失去了生存基础,只能靠刺激和幻想来维护2他们沉浸在艺术领域,修补、慰藉受损的自我。代表作家有海明威等。

高尔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散文诗《海燕》、剧本《小市民》、《底层》自传体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主人公阿辽沙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三部:《我的大学》

简述母亲尼洛芙娜的典型形象及其意义。

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中的尼洛芙娜是由一个旧式的家庭妇女,经过革命洗礼转变为坚定的革命者的典型形象她是钳工的妻子,身受政权、夫权和神权的三重压迫。无权的地位使她整天沉默不语,提心吊胆、显得悲哀和柔顺2革命者常在她家里聚会,她从恐惧变为习惯,自发地认为革命事业是对的。出自母爱,她主动承担了送传单的任务,迈出了革命的第一步。\五一\儿子被捕之后,她到城里与革命者交往,受到更多的熏陶,她已经从爱儿子扩展到爱同志,送传单是工作的需要了。3母亲被捕,彻底完成了这一形象从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家庭妇女到自觉工作、坚定无畏的革命工作者的转变。 意义:母亲的转变是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意识觉醒的具体体现,显示了革命理论和运动在教育人改造人方面的巨大威力

为什么说《母亲》是一部划时代的光辉著作。

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以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新的创作方法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代作品展示了俄国工人运动的整个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小组的成长,人民群众的觉醒。革命斗争从自发到自觉,从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从城市到农村的发展,工农联盟的意义,革命知识分子的作用。(新的主题二 作品塑造了一个新的人物形象巴威尔:一个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典型。他的性格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他本来走的也是父辈的道路,但革命改变了他。他刻苦学习革命理论,关心母亲和同志。在\诏地戈比\事件中他提议罢工,由于还\不会说明真理\,建议未被接受。2\五一\中他举着红旗走在最前头,表明他斗争的无畏和政治上的坚定与成熟。3法庭斗争使这个人物显出了他的全部光辉,他的演说义正词严,是向制度宣站的檄文,说明他已具备高度的理论水平和革命胆略。他是无产阶级文学中第一个用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革命家形象。三 全新的创作方法,《母亲》是高尔基长期探索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具体实践,体现了在革命的发展中表现现实的创作原则。它即如实地反映了当时无产阶级的斗争,又充满革命的激情、英雄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光辉,是一部现实主义为主而又结合浪漫主义的作品综上所叙《母亲》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代,不愧为是划时代的光辉著作。

24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