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宿迁工业园区考察报告(精)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6:25: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内参)调研组

江苏、广东都是区域发展很不平衡的经济大省。由于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江苏经济发展水平自南-中-北呈显著的梯度差异。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苏北地区的发展,在2001年做出了实行南北挂钩合作、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战略部署,具体合作模式是苏南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分别和苏北的淮安、宿迁、徐州、盐城、连云港实行一对一挂钩合作,挂钩双方以推进产业转移为合作重点,同时开展劳务、农业、旅游、社会事业、城市建设、干部培养等多领域的合作。苏州、宿迁两市开展南北挂钩合作力度很大,成绩显著,由两市共建的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简称“苏宿工业园区”),不仅是两市合作的样板,更是江苏省南北挂钩合作的典范。 为了解江苏省南北挂钩合作的做法和经验,2010年1月11-14日,本参编辑部调研组赴宿迁市进行了调研考察。调研组一行参观考察了苏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与园区工委、管委会领导及其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参观了宿迁市城市建设情况,考察了从苏州转移到宿迁的代表性企业及宿迁市其他有关企事业单位,并与市发改委、市劳动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限于篇幅,现将苏、宿两市合作共建苏宿工业园区的做法及该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 (一)苏州、宿迁两市挂钩合作的起因。

宿迁市位于江苏西北部,北与徐州、东与连云港、南与淮安相

连,西与安徽宿州毗邻。1987年由宿迁县改为县级市,1996年设地级市,下辖泗洪县、泗阳县、沭阳县和宿城区、宿豫区共三县两区,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总人口582万人。境内有洪泽湖与骆马湖两大湖泊,京杭大运河贯穿市区。

建市以来,宿迁经济一直排在江苏十三个地市的末位。2001年,苏州GDP 已达 1760亿元,居全省之首,居于末位的宿迁只有223亿元。※ 是年,苏州的昆山、张家港、太仓等县级市人均GDP 已高达38635元、35917元和35169元,但

宿迁的泗洪县、沭阳县、泗阳县分别只有4687元、4035元和3697元。为了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尽快加长宿迁这根短板,江苏省委、省政府在2001年实施的“南北挂钩合作”决策部署中,决定由全省经济发展最快、实力最强的苏州和宿迁挂钩合作,以加快宿迁发展步伐。2006年11月,江苏省委又做出了“重点帮助宿迁实现更大突破”的重大决策。苏、宿两市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建工业园区、推进产业转移,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从苏州转移到宿迁的 500万元以上项目414个,总投资358.8亿元,实际到账资金131.9亿元,累计新增税收7.47亿元,带动就业19万多人。

(二)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基本概况。

2006年底,江苏省政府在总结南北挂钩合作的经验、并借鉴了部分兄弟省市、特别是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和粤北地区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成功经验后,开始实施“南北共建工业园区”的新政策,作为深化南北挂钩合作、推进产业转移的战略举措。2007-2009年,苏南五市和苏北五市及各市的县(区)都结对共建工业园区,其中 ※ 宿迁市预计2009年实现GDP 810亿元。苏州市预计2009年实现GDP 7400亿元。

省级认定的南北共建园区有20个。苏、宿两市合作共建了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张家港(宿豫)工业园、吴中(宿城)工业园、昆山(沭阳)工业园、吴江(泗阳)工业园、常熟(泗洪)工业园等6个园区。目前已开发总面积17.5平方公里,完成基础实施建设总投入14.68亿元,引进项目近百个,协议总投资24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近60个。

苏宿工业园区是两市市级层面的合作载体,园区运作以苏州方为主,主要依托苏州工业园区组织实施开发、建设、管理,园区组建了相对独立、具有开发区功能与权益的管理机构,具备市场运作主体功能、能进行独立投融资的开发主体,实施滚动开发。园区位于宿迁城西省级开发区范围内,规划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面积2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9万人。按照近、中、远期发展目标,实施工业、居住、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到2009年12月底,园区累计投入基础

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开发资金10.09亿元,其中,基础实施建设投入5.64亿元,配套设施建设投入4.45亿元,

5.8平方公里范围内“八通一平”的投资环境基本形成,可供使用的净地面积约4.5平方公里,区内已建和在建各类项目的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其中厂房建筑面积31.59万平方米,提前和超额完成了两市合作协议确定的三年完成2平方公里启动区开发的目标。园区累计签约30个项目,注册19个项目,总投资8.4亿美元、1亿港币、18.79亿元。累计开工项目12个,其中已投产和即将投产的项目6个,平均投资强度达到每亩255万元。目前,苏宿工业园区框架已经基本拉开,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配套设施功能齐全,工作重点已从开发建设转向招商引资,经济发展正由“投入期”转向“投入产出期”。

二、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建设的基本理念

苏、宿两市对苏宿工业园区的建设从高要求,提出努力把共建园区建设成为“南北挂钩的集聚区、综合开发的先导区、机制创新的试验区、现代新城的示范区”。总体发展理念和思路是: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理念,筑巢引凤,着眼长远,错位发展。

(一)坚持“三个优先”,扎实推进园区基础实施建设。

1、坚持先规划、后建设。苏宿工业园区管委会专门请新加坡的设计公司为园区做规划。三年来,园区先后完成了13.6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工业区详细规划,以及给水、排水、电力、消防、通信、供热、燃气、环保及污水等8个专项规划的编制、评审和批准工作,完成了3.8平方公里的商住区城市规划设计,各项规划设计支出近500万元,基本形成了“集约精致、以人为本、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规划理念和先进完备的规划体系。

2、坚持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苏州工业园区的典型做法就是“筑巢引凤”,在客商还未到来、或客商还未提出需求,就着手推进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这种做法对吸引高端项目、大项目具有重要作用。路网工程方面,按照“八通

一平”的标准,5.8平方公里范围内7纵2横近18公里的路网全部建成,贯通了园区内工、商业地块,并与市区紧密连接。供电、自来水、污水、雨水管网、燃气、弱电等各类管线一次性铺设到位。功能设施方面,总投资3800万元的首座110KV 变电站建成并实现2万伏中压供电;总投资4200万元、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和17.4公里的污水总管工程竣工投运;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园区标准厂房全面交付。

3、坚持生态环保优先。苏宿工业园区主动区别于一般的开发区,实行了严格的环保措施。一是超前建设污水处理厂。2007年,以BOT 方式开工建设最终处理能力8万吨、尾水排放达到一类A 级最

高标准的污水处理厂。二是加强区域环境要素跟踪监督。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经验,实行雨水、污水分流、污水全部截流,并对周边厂矿企业的污染排放进行实时核查和监控。三是开展环境管理贯标工作。在宿迁地区率先启动了区域1SO14001体系认证,2008年底圆满完成贯标工作,通过了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证。2009年度监督审核各项指标优良。四是实行引进项目环保一票否决制,从源头上把好项目准入关,以确保园区生态环境不受影响。

(二)高规格、高起点推进配套建设。

1、高标准建设园内的配套设施。苏宿工业园区开建初期,重点推进集宿区和高档住宅区建设。鉴于大项目一旦投产,一个企业就需数千、上万名蓝领工人和大批管理人员,园区在项目未到之前,就提前为企业解决员工餐饮、住宿、学习、娱乐、体育等需求。按照新加坡的做法,厂区一律不设员工宿舍,而是在园内专门划区建设集宿区。目前,园区下属开发公司已投资6040万元,建成建筑总面积3.1万平方米的员工集宿区,首批企业员工已正式入住。集宿区内宿舍、餐厅、澡堂、文体娱乐等各类设施都比较齐全,装备、管理也比较先进。总投资1.5亿元,建成了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的明日新城高档住宅区,以满足园区企业技术和管理精英的居住需求。总投资4500万元、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首个邻里中心年内开工建设。

2、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园区管委会加快商住区开发建设,争取以一流的商业服务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把园区建成“现代新城的示范区”,把园区各企业的高层次人才留住,把市内外、省内外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园区工作。在加强园区综合开发建设的同时,园区管委会还成立了城市管理局,加强园区城市管理。

3、加快建立和完善行政服务体系。苏州工业园区的亲商理念深得客商赞誉,苏宿工业园区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这一理念,把构建精简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为客商提供一流的服务,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提前抓好。园区成立之初,就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目前,管委会下设办公室、招商局(经济发展局)、规划局、环保局、劳动保障和社会事业局、公安局、城管局共8个部门,各部门人员、经费、设备配备到位,工作职责到位,管理服务到位。

(三)坚持错位发展,避免与周边开发区争抢项目。

苏宿工业园区在园区功能定位、产业定位、项目安排上主动与周边开发区拉开一定的差距,坚持精选产业层次高、附加值高的项目,重点瞄准电子、精密机械一类项目,避免与周边的开发区产业雷同,恶性竞争,力争建成投产后的企业成为宿迁的工业亮点、学习样板、参观看点。

三、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南北合作共建的主要做法

苏、宿两市市委、市政府和苏州工业园区对苏宿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园区建设的保障条件和运作方式上,形成了“四个到位”、“四个以苏南为主”的共建模式。“四个到位”即:组织保证落实到位、人才支撑落实到位、资金保障落实到位、帮办服务落实到位。“四个以苏南为主”即:人才以苏南为主、资金以苏南为主、招商以苏南为主、运行管理和服务以苏南为主。“四个以苏南为主”是“四个到位”的具体做法。

(一)四个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