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谈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_人教版新课标-word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0:49: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谈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人教版新课标

人是社会成员,通过语言联系别人的神经系统,才能组成协调的社会生活。除了语言,也有别的交流思想的手段,比如手势、眼色、旗语、图画、红绿灯、号角声、铃声,等等。可是这些手段只能在一定场合传情达意,不能同语言组织全面社会生活的功能相比,而且其中某些手段不过是语言的派生物。语言文字相对于人类来说的相当重要的,就像鱼离不开水,小鸟离不开天空一样。

语言文字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交流手段,而且在语言文字的王国里,还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新奇趣妙的小故事。下面就来听听我所经历的一些与语言文字有关的故事吧!

一、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小学一年级时,拿到一大堆的教科书,其中有一科让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语文。我一看到它,第一反应就是:为啥它要叫“语文”呢?

其实,顾名思义,语文即“语言加文字”。当然,这只是从分析的角度来说。如果从内容的角度来讲,那就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了。因为它的范围实在太广,几乎处处都有语文。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哎!那我们马上来看看生活中语文足迹吧!

某日,吾闲逛于市井之中。忽见一客栈,名曰“wei利是图”。吾观之,兴正浓。忽见那“wei”下有一藐小之物。待上前观之,才见那所谓“藐小之物”是一个“微”字。吾大惊失色:“才道是‘惟利是图’,原是‘微利是图’,然也!然也!”

你看,一个“惟利是图”,一个“微利是图”,两者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只是改了一个字,效果却完全不同。可见这语文的魅力之所在。

有一则广告,相信大家都非常了解——“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一则广告是很经典的。这前一句自然是用了古文,我就不多说了。但是那句“有路必有丰田车”,就太狂妄了一点。就算你丰田车卖得再好,也不可能“路路俱到”吧?但是,正因为这狂妄的口气,才激发了人们的购买欲,“丰田”这个牌

子才会这么响。

人们常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就看你怎么发现它了

二、徐文长以奇猎客

一次阅读中,在一本书上看到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之后不由感叹:“中国的文字,真是让人惊叹、佩服不已!”而对于发明中国语言文字的祖先们,心中更是无比的崇敬。现将这则故事分享于此,谨与大家共赏中国语言文字之魅力:

明朝万历年间,绍兴城里新开了一家点心店,徐文长常常关顾。一次,店主央求他给写一块招牌,徐文长一挥而就,并嘱咐店主不得改动。谁知招牌一挂出来,立刻门庭若市,原来大名鼎鼎的徐文长竟然把“心”字中的一点没有写,绍兴城的人都来看热闹,点心店的生意也就格外兴隆。

可是名声卖出后,店主就开始偷工减料,点心的质量每况愈下,生意也渐渐不景气了。一天,一个顾客对店主说:“’心’缺一点还叫’心’吗?”“难怪生意不好!”店主于是用黑漆在“心”中间补了一点,可是生意并未好转,反而更加萧条了,店主摸不透个中奥妙,来请教徐文长。

徐文长说:“‘心’无一点,引人注目,又使人有空腹的感觉,来吃点的人就多。加上一点,变成了个实心肚子,谁还要来吃?做生意不可过分贪心。现在你把‘心’上那个黑点改成红的,生意还会兴隆。”

店主涣然大悟,照办了,果然灵验。 三、现代作家改名趣闻

我们知道作家,经常是文学的代表。作家的文字人类语言的符号,也是人们思维的灵魂。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有关作家改名的一些故事,一起来了解了解这些“名字”中的情感语言故事。

文学巨匠茅盾,原名沈雁冰。在构思《幻灭》时,将讽刺和嘲笑交织在一起,亮出了\矛盾\署名。叶圣陶窥透他的心态,因百家姓找不出矛姓,于是巧妙地添

了个草头。

文学巨匠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在日本留学时,一直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曾一度回国参加一些活动,因学业未完成只得回去,但心是和祖国联系在一起的,遂改名\沫若\。\沫若\二字取自其家乡两条河的名字:沫水(水渡河)和若水(岷江)。这里有借代之意,表达其思乡爱国之情。

诗人、书法家沈尹默原名沈君默,他生来不善辞令,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有位朋友开玩笑说:\君既默不作声,何必又多张口?\其弦外之音是,既然你名字中有了\默\字,\君\字下方之\口\岂不多余?加之同仁中有张君默,而当时国民党政府又不许百姓谈论国事,于是受朋友启发,为张扬个性,便于区别,且寓讽意,干脆更名\沈尹默\,之后一直沿用终生。

女作家冰心原名谢婉莹,\五四\时期创作\问题小说\,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遂改名为\冰心\。\冰心\二字,取自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之句,此名寓意为对国家怀有一颗\冰清玉洁\之心的意思。

\鸳鸯蝴蝶派\作家周瘦鹃原名周国贤,青年时期读清代词人黄韵珊的《帝女花传奇》,那第一折楔子的《满江红》词末一句是\鹃啼瘦\三字,于是改名为\瘦鹃\,并开始致力于\鸳鸯蝴蝶\式小说的创作。

著名新闻工作者、出版家邹韬奋原名邹恩润,幼名萌书。\韬奋\是他 1926 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时才开始用的笔名,后来成了他的真名。至于\韬奋\两字的含义,他曾对人说,\韬\就是\韬光养晦\,\奋\则是\奋斗不懈\,含有自勉的意思。

结语:语言文字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便感受到它的耀眼光辉,不论白天黑夜都时刻笼罩在人们身边。不管是穿衣吃饭,还是学习工作,人们都要与别人合作交流,而有交流,就必定有语言文字的身影。在我们心中,语言文字就像一位闪光的天使,到处可见它散发的魅力。衷心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更新,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中华儿女,能够让中国的语言文字更加推陈出新,创新发展。让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洒落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