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矿播土采区设计地质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6:32: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 6 页

第一段(T1yn1)分两亚段,从下到上:

第一亚段(T1yn1-1)厚度40-85m,一般60m。为灰紫色、灰色泥质灰岩,薄至中厚层状,具缝合线构造。夹会紫色钙质灰岩。产丰富的动物化石。

第二亚段(T1yn1-2)为灰色微晶至隐晶白云质灰岩,具缝合线构造,含泥质包体。产瓣鳃类、腹足类动物化石。厚度221m。

第二段(T1yn2)为黄色、暗黄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暗紫色砂岩、灰白色白云质灰岩。产瓣鳃类动物化石。厚度160m。

第三段(T1yn3)和第四段(T1yn4)分布在井田外。 (4) 第四系(Q)

为残疾、坡积、洪积及冲积物,由砂土粘土及砾石组成,分布零星。厚度0-15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2、含煤地层

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厚度221-283m,平均252m。厚度变化规律性明显,东部地层厚度较大。总的趋势为由北西向南东逐渐增厚。岩性以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为主,夹泥质灰岩及菱铁矿薄层。其中,砂岩成分以岩屑为主。产腕足类、瓣鳃类、腹足类、头足等动物化石及大羽羊齿、栉羊齿、瓣轮叶等植物化石。现从下至上分述如下: 1) 下段(P2L1)

含煤地层底界-24号煤层顶界。厚度21-55m,平均36m。厚度变化规律明显,总的趋势与整个龙潭组相似,由北西向南东逐渐增厚。

岩性主要为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泥质及煤层,夹菱铁矿薄层,颜色普遍较深。富产植物化石,常见有Gigantoptocris sp(大羽羊齿)、Gigantonodea sp(单网羊齿)、Tacnioperis sp(带羊齿)、Conosoptoris so(焦羊齿)、Pecopteris sp(栉羊齿)等;偶见动物化石。其煤层夹矸及底板泥岩的自然珈玛测井曲线一般呈高幅值异常,富含瘤状、透镜状黄铁矿。 2)中段(P2L2)

24号煤层顶界-12-1号煤层顶界,厚度102-150m,平均120m。其厚度变化以西南部及东南部较大,现以19号煤层顶界为界,分下部及上部分述如下:

第 7 页

(1) 下部

厚度60-92m, 平均74m,西部、中部及东部各有一厚度较大区域,其中部位大致呈南北方向展布的马鞍型变薄带。

岩性主要为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夹菱铁矿薄层,中部常夹钙质泥岩及泥质灰岩薄层。

常见的动物化石有:Leptodus sp(焦叶贝)、Oldnamina sp(欧姆贝)、Soinomarginifera sp(刺围脊贝)、Orehotinaruber(红色准直形贝);

常见的植物化石有:Pecopteris sp(栉羊齿)、Gigantonodea sp(单网羊齿)、Lepidoendron sp(鳞木)、Gigantopteris sp (大羽羊齿)、 Lobatannularia sp(瓣轮叶)。 (2) 上部

厚度31-67m,平均46m。地层厚度变化不大,总的趋势是西部较厚,东部较薄,底层厚度大小主要是受17号煤层顶板及19号煤层顶板的砂岩体控制。

岩性主要为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煤层,夹菱铁矿薄层。上部产植物化石,下部产少量植物化石。

常见的化石有:Pecopteris sp(栉羊齿)、Gigantonodea sp(单网羊齿)、Gigantopteris sp (大羽羊齿)。 3)上段(P2L3)

12-1号煤层顶界-含煤地层顶界。厚度73-119m,平均96m。其厚度变化总体由北西向南东逐渐增厚。

岩性主要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泥质及煤层,夹泥质灰岩及菱铁矿薄层。煤层夹矸的自然珈玛测井曲线幅值仅3号煤层有一定异常,其它煤层无异常反映。富产腕足类、瓣鳃类、头足类、腹足类、有孔虫等动物化石,局部产植物化石。

常见的植物化石有:Pecopteris sp(栉羊齿)、Gigantonodea sp(单网羊齿)、Lepidoendron sp(鳞木)、Gigantopteris sp (大羽羊齿)、 Lobatannularia sp(瓣轮叶)。 3、含煤地层的岩相及沉积特征

龙潭组含煤地层主要由潮平相、潮道相、前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相、三角洲平原相、泻湖相、局限海湾相、砂洲砂坝相、沼泽及泥炭沼泽相组成。从垂向上看,主要有三种岩相组合:含煤地层底界至24号煤层顶界为潮平一潮道沉积组合至12-1号煤层顶界为三角洲沉积组合,主要由前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相、三角洲平原相、泻湖相、局限

第 8 页

海湾相、砂洲砂坝相、沼泽及泥炭沼泽相组成。24号煤层至21号煤层间为三角洲的进积期,沉积了较厚的砂岩及含极不稳定的薄煤层为特征。21号煤层至12-1号煤层间为三角洲的废弃期,以煤层厚度较大、间距小、变化大为特征;12-1号煤层顶界至含煤地层顶界为海湾泻湖沉积组合,主要由泻湖相、局限海湾相、砂洲砂坝相、沼泽及泥炭沼泽相组成,其煤层厚度较小、硫分含量高、连续性好、厚度及层间距较稳定。 1)潮平相

具有典型的潮汐层理、单粘土层、双粘土层、泥质包体、泥冲槽。可细分为潮上带、潮间带(分为泥坪、混合坪、砂坪)、潮下带。 (1) 潮上带

沉积物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含植物根、植物碎片和完整的叶片化石。一般为均匀、块状,偶见水平层理。含较多的散星状、蠕虫状黄铁矿。 ① 泥评

沉积物主要是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发育少量透镜状层理。产植物碎屑和完整的植物叶片化石。 ② 混合坪

沉积物为粉砂岩、细砂岩,夹泥质条带,具波状、脉状、透镜状层理,具单粘土上层α层序和β层序、扁平泥砾等。产较多植物泥碎花石,常见生物扰动及变形构造。 ③ 砂坪

沉积物粒度较粗,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夹泥质条带或线理。发育脉状、小型槽状交错层理。 (2) 潮下带

沉积物为粉砂岩和细砂岩,夹泥质条带,发育双粘土层,具脉状、波状、交错层理。 2)潮道相

沉积物以细砂岩及粉砂岩为主,底部具明显的冲刷面,冲刷面上分布有扁平泥砾,泥砾多呈单向叠瓦状排列,亦见双向叠瓦状及混杂式排列。其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及波痕层理。其视电阴率测井曲线为锯齿状的宽幅值异常,底部为突变型,顶部为渐变型。潮道相有向土变细的特点,在垂直及横向上均可与潮萍相过渡。 3)前三角洲相

沉积物由浅灰色的粉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夹菱铁矿薄层,具水平层理,含植物碎

第 9 页

片及海相动物化石。偶见波痕层理、透镜状层理等。 4)三角洲前缘相

沉积物以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夹菱铁矿薄层,含植物化石碎片,局部含少量腕足类动物化石。具波状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及透镜状层理。 5)三角洲平原相

由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和泛滥盆地组成。分流河道沉积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菱铁质胶结,底部常见明显的冲刷面,其上常有滞留沉积物,具交错层理,向上层理规模较小;天然堤沉积以粉砂质泥岩为主,夹菱铁矿薄层。岩性粒度呈由细到粗的逆粒序。含大量海相动物化石,具水平层理及均匀层理。 6)泻湖相

泻湖沉积物以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菱铁矿薄层。岩性粒度呈由细到粗的逆粒序,产大量海相动物化石,具水平层理及均匀层理。 7)局限海湾相

沉积物以泥质灰岩为主,产丰富的海相动物化石及生物碎屑。 8)沙洲沙坝相

沉积物以细砂岩及粉砂岩为主,菱铁质胶结,具波状层理,产植物化石碎片。 9)沼泽及泥炭沼泽相

沉积物由泥岩、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含透镜状、蠕虫状黄铁矿,产植物化石碎屑片及植物根化石。 4、含煤地层的划分

龙潭组顶界在井田西部以1号煤层(多为含炭泥岩)顶界为界,东部以3号煤层顶板泥质灰岩玉飞仙关组下段回绿色粉砂质泥岩明显分界,为整合接触;底界以灰白色铝土质岩(标志层B9)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 上段绿色或紫色凝灰岩明显分界,为假整合接触。龙潭组连续沉积。 1) 井田构造

井田位于盘南背东翼西端.地层走向自西向东为30°-40°-100°-60°,倾向南及南东,倾角10°-3°(西陡东缓),东部撤开,向北凸起的弧形,整体为单斜构造.构造以断裂为主,发育NNE和NWW向两组断裂,其中,F7断层与F25-F6断层之间的三角地带,断层稀少,且对含煤地层影响不大.F25断层以西,断层发育,特别是F25-F6断层上

第 10 页

盘,F11-F12断层之间,井田次级褶曲不明显,规模很小。

三、 煤层 1、含煤地层

该煤田的区域地层,自下而上赋存有: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三叠系(T)、下第三系(E)和第四系(Q)地层。雨谷勘探区出露地层由老到新有: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龙潭组(P2l),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永宁镇组(T1yn)和第四系(Q)等地层,含煤地层为龙潭组。 2、含煤性

本井田龙潭组平均厚度252m,含煤层20~40层,一般28层,总厚度23.14~44.85m,平均33.64m,含煤系数13.3%,其中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13层,可采煤层总厚度13.79~36.32m,平均22.30m,可采含煤系数为9.4%。具体情况见下表1.1: 3、可采煤层

表1.2 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编号 全层厚/m 采用厚/m 煤层倾对角/° 比 极值 程极值 均值度 均值夹石层数 可采程度 容重/ 3g/cm 稳煤层间距/m 定 程度 极值 一般 极值 均值极值 均值极值 均值0?14.0817 3.82 19 0?14.08 3.170.47?9.28 3.530?50?2 0?40?2 1.34?1.48稳7?12可全1.45 靠 区 定 8.0~107?12可全1.24?1.69稳 定 1.510 靠 区 36.0 20.0 0.47?10.16 3.851)17#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段上部,煤层采用厚度变化不大,局部有突然增厚或变薄现象。煤层倾角100~200,平均150,属缓倾斜煤层。井田范围内没有零点区常区。总体以井田中部厚度较大,向东及向西厚度逐渐变小。 (1) 顶板岩性

按厚度15m统计,上部为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顶部0.10~0.94m为含根泥岩或粉砂质泥岩。 (2) 底板岩性

以18号煤层顶界为统计值,厚度一般8m,多为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