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米002Z-梁配筋精细化设计原则及统一技术规定编制指导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19:27: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002Z-梁配筋精细化设计原则及统一技术规定编制指导

梁配筋精细化设计原则及统一技术规定编制指导 0. 总则

0.1 本《指导》列举了梁配筋设计的精细化设计原则及统一做法。专业负责人编写项目技术统一规定

时可以选用本文中列举的做法,亦可自行制定。本文未提及的部分,均应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图集、规定执行。相关规范标准效力大于本《指导》,当有矛盾时,一般应满足规范规定的要求,强制性条文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当有充足理由、保证结构安全合理的情况时,可以寻求变通做法。 1. 总体信息

1.1 抗震等级的注写一般情况比较简单,但应注意有时同一单体或连接部位有不同情况,应在表格或

提资图中明确。比如: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框支层位置较高、塔楼与裙房部位、错层部位、裙房或车库的影响范围等等。另外,对部分工程,抗震等级与抗震构造措施的等级也可能不同,此时图中应区别注明。 1.2 梁编号规则 1.2.1

[1] 柱包含框架柱、端柱、壁柱

[2] 连梁跨高比明显大于5时,按照框架梁设计。当连梁跨高比略大于5且受力有明显连梁性状时,亦应

允许按连梁设计;当连梁中部有次梁搁置时,建议编号为KL,但满

足连梁构造,如箍筋全长加密等。 [3] 两端平面外剪力墙作为支座,墙体的厚度较大,平面外刚度较大(如墙厚不小于300mm),以至于梁 明显提供抗侧力作用时,宜按照框架梁设计,计算不应假定梁端铰接。反之则按照平台梁设计,此时梁中内力不应有明显抗侧力成分或计算中假定梁端铰接。

[4] 框支梁特指托起剪力墙的梁。托柱梁不应定义为KZL,而应该定义为(W)KL。(当托柱处某一方向的梁,

两端支座均为梁支座,但其设置的目的是平衡被托柱柱底该方向的弯矩,此时该梁也应编号为KL)

[5] 一般情况下,井字梁也可以“L”编号注写,但需注意正确注写跨数。如果按照JZL编号,则应注意在 图中表达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

[6] 如果框架梁和平台梁在某点相连为连续梁,此时应在分界点两侧根据各自属性分开注写(W)KL和L,确

定不同的钢筋构造,并注明分界位置。此时注意:分界点两侧两根梁的支座负筋应分别注写,且负筋 配置需方便拉通。

[7] 有明显水平折梁作用的梁,应特别注明为“水平折梁”,并正确注写跨数;

[8] 框剪结构中的边框梁编号BKL;暗梁编号AL

[9] 连续梁有悬挑段时在跨数后增加A或B;LL不注写跨数、不应有悬挑段;纯悬挑梁XL不注写跨数,默

认为一跨;

[10] 除框架梁KL外,其他屋面梁编号前面不需要加“W”; 当X,Y向梁分开编号时,配筋注写应区分图层。除连梁外,其余梁应增加前缀“X-”和“Y-”。连梁一般不分方向注写。

1.2.3 如需对编号注写增加其他前缀或后缀时,应由专负明确。(比如增加分区前缀、楼层前缀等)

1.2.4 按照图纸布局的默认梁顺号次序为先X向后Y向,梁顺序号应有规律,同一项目的顺序号 规则应一致。

1.2.5 当一侧某梁与另一侧某梁为对称关系时(针对垂直对称轴的梁),可以利用其对称性,但应

注意不能简单拷贝编号。若如此,则编号内隐含的支座负筋的位置则可能错误。此时,应在编号后增加记号“*”,并在说明中注明“带’*’的梁编号配筋与不带’*’的梁配筋为对称配置”。如“KL12(2)*”表示与对称轴另侧“KL12(2)”为对称配筋。

1.2.6 默认位于露台、屋面的框架梁均以WKL表示。如项目规定不增加“W”前缀,则应明确并 注意以图纸说明表达此信息。 1.3 梁跨数判断及注写

对于交叉协同受力的梁,不能简单以几何分割作为跨数判断的依据,而应该根据实际受力情况定义跨度的起止位置。以下列举几种常见情况: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