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_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5:38: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和了解人生观、人的本质、人的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使学生理解四大关系,即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分认识到这四大关系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他们在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以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理解人生观、价值观及其两者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人生价值观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正确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人是什么?(人性论)

古老的希腊神话斯芬克斯之谜是这样讲述的: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狮身人面兽,传说她在古埃及的提佛城郊外守着路口,对过路者提出一个谜语,猜不中的就要被她吃掉。这个谜语就是:“什么动物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傍晚三条腿走路?”谜底是人。后来俄狄浦斯从那里经过,猜出了谜底。于是,斯芬克斯就把自己杀死了。由神话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什么?这也就牵涉到了人的本质问题.人生目的构成了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因为人生目的的确立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前提和根由,它左右人生道路的方向,又在根本上决定着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取向。人生态度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人们处理人生问题的方式,对人生目的的实现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需要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把握;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则首先应对“人的本质”等问题作比较深入的理论把握。 伴随着关于人生的思考,人又总是会从价值的角度对人怎样生活算是有意义、才算是“值得”的问题加以把握,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因而,弄清人生价值的涵义、内容、评价标准、实现方式等问题,以便指导青年学生树立起正确有人生价值观,乃至对个体人的一生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讲授新课: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个人,是事业有成,还是碌碌无为;是崇高善良,还是卑鄙邪恶;是彪炳史册,还是遗臭万年,除了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决于他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的、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人生和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既然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此重要,下面我们来探讨探讨这一话题。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要探讨人生观,就必然联系到世界观。 (一)世界观 提问:大家中学时甚至小学期间可能接触过这个概念,有哪位同学不看教材能说出什么是世界观吗?

小结:从字面意思看,世界观就是关于世界的观点,从科学涵义来说,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二)人生观 1、人生观

提问:大家中学时甚至小学期间可能接触过这个概念,有哪位同学不看教材能说出什么是人生观吗?

小结:从字面意思看,人生观就是关于人生的观点,从科学涵义来说,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人生观主要由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方面所构成,三者相互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生目的是人生实践中的根本问题,从而也构成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是生活实践的根本指向,决定了以怎样的方式对待生活,也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由认知、情感、意志三种心理要素构成的人生态度中,认知是态度作为心理过程的起点,又是态度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的基本依据,一个人对生活意义的基本看法,是制约其形成特定的人生态度的首要因素。端正人生态度实际就在于通过提高和改善这三个心理要素的质量,使其综合形成科学、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2、人的本质 那么,“人”是什么呢?“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古往今来,人们不断地探索和追求这个问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极有价值的思想,它帮助我们揭开人生之谜。中国的孔子、告子、孟子、荀子,西方的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等思想家都对“人是什么”进行了解答,但是都有局限性。 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这一论断的科学含义是: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指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性是指人的属性,是人的本质的表现,主要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如果把人的自然属性(如生理需要等)当成人的本质,则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根本界限。人的本质属性在于人的社会属性。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每一个人从他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道德关系等。正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现实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具有个性特征的自我。

【案例连接】印度狼孩给我们的启示

1920年,在印度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动的\象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一个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故事。 据记载,“狼孩”刚被发现时用四肢行走,慢走时膝盖和手着地,快跑时则手掌,脚掌同时着地。她们总是喜欢单个人活动,白天躲藏起来,夜间潜走。怕火和光,也怕水,不让人们替她们洗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吃时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每天午夜到早上三点钟,她们象狼似的引颈长嚎。她们没有感情,只知道饥时觅食,饱则休息,狠长时期内对别人不主动发生兴趣。不过她们很快学会了向主人要食物和水,如同家犬一样。只是

在一年以后,当阿玛拉死的时候,人们看到卡玛拉“流了眼泪——两眼各流出一滴泪”。 据研究,七,八岁的卡玛拉刚被发现时,她只懂得一般六个月婴儿所懂得的事,花了很大气力都不能使她很快地适应人类的生活方式。她两年后才会直立,六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到死也未能真正学会讲话:四年内只学会6个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七年后才学会45个词并勉强地学会了几句话。在最后的三年中,卡玛拉终于学会在晚上睡觉,也不怕黑暗了。很不幸,就在她开始朝人的方向前进时,死去了。据狼孩的喂养者估计,卡玛拉死时己16岁左右。但她的智力只及三,四岁的孩子。

像印度“狼孩”这种野兽抚育人类幼童的事例绝不止一件。1875年时,著名的瑞典生物学家林耐所著的生物分类著作中,就记载了关于野兽抚育孩子的事例:如1344年在德国黑森发现的被狼哺育长大的小孩;1661年在立陶宛发现的与熊一起长大的小孩;及1672年在伊朗发现的为绵羊所哺育的小孩。据传我国古籍中也记载过有关“狼孩”的事例。 巴西有一个名叫鲁查努的三岁的小孩儿,出生后一直被关在一个竹笼子里,每天和三只狗做伴。这个孩子脸色苍白、不能睁眼,不会站立,不会讲话,只会爬,发出汪汪的狗叫声,还象狗一样耷拉着舌头。 看来遗传虽然重要,但是人所处的环境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在长期与文明隔离的情况下,尽管其生理构造是正常的,但是其心理与行为却完全被环境所同化了,尤其是儿童,和狼在一起成了狼孩,和狗在一起就学会了汪汪叫。 3)人的本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人的本质取决于特定的社会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关系也不断变化,因而人人的本质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三)世界观与人生观(举例:法轮功) 1、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世界观和人生观紧密联系

世界观与人生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有人问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人有什么不同?”这位古希腊大哲学家回答:“平庸的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这似乎是咬文嚼字的解答,却揭示了人生重要意义的价值哲学问题:人生目的问题。那么,什么是人生目的呢? 1、人生目的的内涵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这是人与动物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首先,人生目的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基础上由人所处的社会关系决定的。 其次,人生目的是人们自觉选择的结果。 2、人生目的的作用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它决定人生观其他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尺度。

首先,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李开复曾说过:“在人生的旅途上,你是自己唯一的司机,千万不要让别人驾驶你的生命之车。”

其次,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在正确的人生目的支配下,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的坎坷。 再次,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