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15:22: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难点 教具 学具

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 节奏卡片

一、组织教学 师伴奏

1.设问:你能回忆你童……

2.欣赏加拿大民歌《白桦林好地方》范唱。设问:歌中唱出哪些赞美的调句?

3.学唱曲调

(b)教师范唱曲调。要求学生找出曲调中相同或相似乐句(或乐节)。 4.学唱歌曲。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5.创作歌词。每人(或小组)创作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填入并进行试唱。

二、表演《白桦林好地方》 1.成语导入。设问:“触景生情”这句成语怎样解释? 2、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童年的回忆) 3、播放范唱

4.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 (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 5.学唱歌曲:

6.表演歌曲:(1)复习力度记号。

7.拓展: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 唱师生问好歌 师生讨论。

这是作者对自己家乡“白桦林”的赞美。 回答问题

学生边唱边表演

(a)关于拍号。歌谱的拍号为2/2拍,在教学时,原则上不必讲 (c)学生自学曲调。用4/4拍指挥图式。

表演歌曲:(1)用力度记号表演歌曲的意境,即开始用“f”,表达对家乡的歌颂和自豪感。在最后

小节的尾声衬词处力度渐弱,表现渐渐远去的脚步声。 (3)完整地表演歌曲;唱歌与奏乐。

可交换进行,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体验整体表演的效果。 四、表演《红蜻蜓》

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再听一遍。要求用指挥图式划拍,判断歌曲是几拍子?有几个声部?

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1)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

(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没有其他处理方法?

(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设境 设境

回忆导入

(为最后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创作作铺垫) 解该拍号,教师可简单一笔带过,要求学生按4/4拍号来学唱歌谱即可,并用4/4拍指挥图式来学唱。 打击乐器四个声部。每一声部基本为固定节奏型。但要注意四个声部的配合协作 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 五、小结: 师弹琴

彼得与狼

第二课时 总节数 两节 教学目标

知识 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情感 从《彼得与狼》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

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

重点 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难点 听辨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 学具 节奏卡片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师伴奏

1.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内容,要求大家仔细听音乐,并提出以下要求: 在听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动作相互交谈,但不能发出声音,以免影响他人聆听。同样教师不要插话,也只能用动作与学生交流。

听完后,组成七人一组(宜学生自由组合),并各自担任其中一角色,听音乐片段做即兴表演。

乐曲的结束音表示该乐曲的终止,因此,结束音一般地讲是稳定音,即主音。 像以前做的接龙游戏那样,头尾的音相接。节奏可以按自已的创作变化。 唱师生问好歌 学生边唱边表演

看着教材上的图,仔细听,什么乐器代表哪一角色,用线连接起来。(2)每人准

备一张纸,边听音乐边画出童话音乐的过程图。这样以便听完后自己讲故事、做表演。

插放其中一片段,如最后彼得用绳套把狼套住→结束,学生根据音乐的情节发展,七人一组作即兴表演(或讲故事)。 二、复习表演唱《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 教材中的二首短曲选择“ ”还是“1”,两取一。为此我们可以在流畅的唱好曲调的基础上,试用“ ”或“1”,哪一个音有结束感就是该音。也就是从实践中试唱来选择,是非理性的。

注意按速度有序地进行,不要中间断裂脱档。凡接不上、接错音、断裂脱档者为败,看最后胜者是谁? 三、聆听《彼得与狼》

该作品采用朗诵和音乐交替进行的方式,并以富有童话色彩的故事性节展开,所以吸引学生聆听是不成问题的。但该作品演奏的时间较长。达20多分钟,因此复听一次,在一节课内是有困难的,所以在一节课内只能听一遍 小结:了解苏联儿童的童话故事及各类西洋乐器的音 四、选择结束音的练习

对四年级的学生不必讲调式的理论。这样试的结果,第一首的结束音是“1”,第二音的结束音“ ”。 五、曲调接龙练习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含时间及学生情绪),可适当调控次数及形式。 六、小结: 师弹琴

第五课 风景如画

课时 第一课时 总节数 两节 教学目标

知识 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引导学生从《森林的歌声》

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情感 在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时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

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

重点 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

难点 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题音乐编创活动。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打击乐器 学具 节奏卡片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1.联想导入:我们每年春游、秋游,或假期随父母去旅游,在田野……

二、聆听《森林的歌声》

1.设问:森林的歌声来自哪里? 回答问题

是孩子们的歌声?还是什么歌声? 请你想像一下? 2.要知道答案,请听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 聆听乐曲

3.讨论:有多少动物在歌唱?有几种主奏乐器?

试试你的耳朵灵敏度

复听《森林的歌声》。

可以自由结合制作音响,表现风景如画的大森林。 模仿回答

4.提出要求:看着教材中的三段谱例,①、②、③把乐曲的结构按顺序排列记录下来。

5.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环保意识,保护森林资源。 6.试试我们也来创作自己的“森林音乐”, 7.展示一、二幅优秀的画,并由作者(学生)

8.歌曲范唱(学生在作画时听过几次,已基本熟悉)。 四、表演《小溪流水响叮咚》

1.朗读《小溪流水响叮咚》歌词,要有感情、有诗意。以拟人化的第一人称角色来朗诵。

学生在作画时,教师播放歌曲录音二~三次,并巡视学生的作画,挑选优秀的作品。

自己讲解作品,尤其是借景抒情对人民对祖国的一片爱心

2.根据歌词词意,画一幅简笔图,几笔勾画,这幅图要有意境。有兴趣的下课再加工。 联想导入法

3.交流听后的感受。设境

有层次地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型。

4.学唱歌曲:(1)用2/4拍指挥图式学唱曲调。教师要随时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画面构图有意境地、有想像地唱曲调,句段分明,形象鲜明。 (2)在曲调熟练、有感情唱好的基础上,填上歌词。要求吐字清楚带有表情,是发自内心的歌唱。 5.表演歌曲。 唱师生问好歌

学唱时在教师指导下,可分为两部分学唱,先学唱第一乐段,其中第11小节可以改为“ ”,这样就避开切分奏(切分节奏在五年级学,因此在这里不必讲)。第二乐段的学唱,注意弱起,用指挥图式学唱,就能迎刃而解。在学唱曲调时, 以烘托优美抒情的情绪,描绘风景如画的意境及借景抒发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戴之情。

五、小结 师弹琴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艺术的相同性

歌曲《西风的话》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的对比,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作用,感受秋天的不同色彩。 2、引导学生用自然舒展、抒情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西风的话》,启发教育青少年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3、培养学生的聆听音乐,观察乐谱,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音乐要素对音乐的表现作用。

2、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具准备:钢琴 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前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用音乐及秋景营造秋的氛围,创设意境)

提问导入: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秋天的殿堂!你熟悉正在播放歌曲吗?知道它的名字吗?这首歌曲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秋季)歌曲中提到哪些我们熟悉的事物呢?(冬麦、田野……)它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喜悦的 热闹的)其实,秋天不光是收获喜悦的,秋天也是多情的,一起来欣赏一下歌曲《西风的话》。 二、赏“风 1、听录音范唱

提问:西风的话语是热情欢快的还是柔美抒情的呢?它表现了怎样的速度、力度?

2、再次欣赏,体会歌曲结构

师:根据歌曲情绪、速度、力度、节奏等等的明显对比来划分歌曲乐段,有的是一段体,有的是二段体,还有的是三段体,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西风的话》,感觉一下,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 2、划分乐句

师:师演唱歌曲,生感觉一下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的呢? 三、唱“风” 美“风” 1、 按节奏唱旋律

(1) 观察四个乐句的节奏特点。

(2) 找出组成歌曲旋律的音符,组成音阶边做苛达伊手势唱唱。 (3) 视唱歌曲旋律,找出含有音阶上、下行的小节。 (4) 边划旋律线边唱旋律。 2、 唱歌词

(1) 用“u”模唱旋律,师纠正发声方法。

(2) 体会旋律高低与演唱力度的关系并记录下来。 (3) 按力度记号轻声唱歌词。

一遍师伴奏生轻声唱(纠正连线的唱法) 二遍提示换气。

三遍随伴奏唱,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最后一句的唱法。 四遍随师伴奏完整演唱。

(4)情感教育:年年岁岁,多情的西风去了又来,来了又去,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最后这渐慢渐弱的处理寄托了西风对我们的期望,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