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3:24: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②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③ 是在实践中反对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的过程中形成的,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独立自主的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是对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实践意义:取得胜利,为中国发展奠定了前提,有力的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的民族和被压迫的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增强了和平力量。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十一、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1)经济成分存在过渡形式
第 21 页 共 97 页
新民主主义社会包含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主要的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社会阶级呈现过渡可能
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阶级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的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因此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土改完成后,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主要矛盾,解决此矛盾才可向社会主义转变。
(3)社会主义因素持续增加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处于领导,加之又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环境,社会主义将↑,非社会主义将↓并被限制和改造。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的斗争决定着中国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方向,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实施过渡到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十二、 怎么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提出经过: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转变”并举:“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搞工业化,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只有实现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只有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1952年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完成,认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机已经到来。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现在就要用10-15年时间基本完成过渡,是提出过渡时期
第 22 页 共 97 页
总路线的开始。
内容:1953年6月在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并在同年12年完整表述: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造”:“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工商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相辅相成。 意义:
总路线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将马列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在中国具体化,形成了中国化的过渡时期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行动指南。 理论依据:
(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度的问题,需要经历一个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利用国家政权对旧的生产关系进行革命性的改造,逐步消灭私有制确立公有制并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渡时期,是一切走向共产主义的国家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2)列宁认为改变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经营方式和习惯是极其困难,必须经过相当长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转化为共有财产,并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的根本任务放到首位,以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3)1953年毛泽东《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只出过渡历史时期之所以必要是因为:①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②我国有极其广大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以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他们。
十三、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基本经验:
a)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合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 23 页 共 97 页
b) c) 成就: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1)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的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的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用户的情况下完成的。
13.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三大改造 (1)农业的改造
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土改后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互助合作的积极性高,一方面不能挫伤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提倡组织起来发展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②遵循自愿护理、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③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有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的农村阶级政策,使农业合作化进程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④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成绩:
①把小农个体经济改造成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实现了土地公有,避免了两极分化;同时也解决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小农经济之间的矛盾。
②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③基本保证了人们对农产品的需要,改善了人们生活,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不足: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2)手工业改造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第 24 页 共 9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