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21:45: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①用和平赎买的方式改在资本主义工商业。
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后,“剥夺剥夺者”,使被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变成人民的财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原则。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条件:a.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b.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未转变为非对抗性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前提;c.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
②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及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企业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分配“四马分肥”;第二步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企业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改造资本家个人与消灭他们所属的资产阶级相结合,避免激烈的阶级对抗,减少改造阻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缺点:①全行业公私合营来势凶猛,要求过急,速度过快,工作过于粗糙,造成一部分工商业者安排使用不妥当,不能发挥所长为社会主义服务;
②改组中合并过多,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下降,商业、服务行业网点撤销过多,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
③把没有剥削的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定性为资本家,混淆了劳动者和剥削者的界限,挫伤了他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意义:标志着我国已经基本上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资产阶级,为生产
第 25 页 共 97 页
力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展。
※错误观点: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当初的社会主义改造对立起来,质疑当初是否应当对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今日是否应当发展非公经济。 解析:
① 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后来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没有社会主义改就没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② 我们不能站在今天的角度去衡量昨天,从当初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来看,国家安全的压力、工业化的迫切需要等,决定了社会主义改造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
③ 有一些缺点,但是总的看是适时地,也是成功的,它的流失意义还在于,解决了当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解决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问题。
④ 发展非公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实在很不相同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是要解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完善问题;
⑤ 虽然所有制“过纯”问题与改造时不成熟认识有关,但改造与改革二者性质是不同的,虽然两个时期的个体和私营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看上去相似,但很大不同,这一点在农业上表现相当明显(个体分散→集体所有制下承包);
⑥ 对历史变革的评价必须放在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虽然改革和改造在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绝不是割裂,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社会主义改革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也不能用社会主义改造否定社会主义改革。
十四、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1)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
第 26 页 共 97 页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
(3)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4)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一个脱胎于半殖半封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列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1956年底完成三大改造,标志中国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
1954年9月第一届人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及颁布施行,明确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基本制度的确立表明我国由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伴随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被清除出中国大陆、官僚资产阶级在中国内地被消灭、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民族资产阶级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工人阶级成为国家领导阶级并进一步壮大、亿万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知识界已经组成一直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基本确立。
※错误观点:庸俗生产力论:以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前提来否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可以走向社会主义 解析:
第 27 页 共 97 页
①列宁认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的特殊性,反而以此为前提;
②毛泽东指出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但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以后;
③实践证明,一方面中国可以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正是为了推进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只能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十五、 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第 28 页 共 9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