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5:11: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李宗娜

来源:《财会学习》2017年第04期

摘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相对比较薄弱,制约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本文分析和研究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解决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事前的预防措施,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但是,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内部控制方面仍存在许多的缺陷和漏洞。影响了财务信息反映的真实性和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一、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比较薄弱,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知识了解甚少,极少关注,缺乏有效的监管。有些单位认为内部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忽略了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部门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认识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单位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财政预算拨款,只要按规定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就行了。认为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制定制度,建章成文即可。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是环环相扣的动态制约监督机制。不清楚管理者和相关部门在内部控制运行中应当承担的职责。忽视了制度的作用和权力的相互制衡。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

许多事业单位尚未制定系统规范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或者虽然制定了一些内部控制规范但未能形成动态的监管制约过程,存在执行不严格的现象;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多有办公室人员兼职,还会出现一人多岗,分工不明确,不相容岗位未分离现象,难以实现基本的内部牵制机制、内部稽核机制;未建立基本的内控工作和业务工作的联系,导致各项开支标准,资金审批制度无法发挥事前的监督预防作用。制度形同虚设,内控部门大多合署财务部门办公,很难推行各项制约制度,信息沟通无法顺利实现。 (三)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薄弱

当前,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内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兼职担任,很难起到审计监督的良好作用;同时,事业单位会计内部审计只是事后审计监督,缺乏事前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