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范围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10:41: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公共经济学》复习范围

一、简答题

1、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相比,研究的重点发生了那些转向?

答:1、已经从财政学所主要研究的政府收支问题转向更加注重研究这种收支活动的经济影响。 2、转向分析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绩效水平。 3、转向对各种类型的公共政策进行评价。

2、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答:1、市场存在着垄断或不完全竞争,使其并不总是产生最有效的结果。2、市场行为的外部性可能产生负面的外溢效果。3、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4、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或不对称性所导致的经济中的不确定性。5、市场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后果在政治上或道义上无法接受。

3、简述外部效应的含义、如何纠正外部效应?

答:外部效应指的是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影响,而受影响者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或没有因获得利益而付费的现象。换言之,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效益。外部效应可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的纠正措施:

(1)外部效应的私人对策。合并(组织重构);科斯定理(明确界定产权)。 (2)外部效应的公共对策。矫正性税收;矫正性财政补贴。 4、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纯公共产品的特征:一是供给上的非排他性,即受排他成本或技术原因的限制,它很难排除“免费搭车”的问题;二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即增加人消费这一产品并未相应增加其边际成本。

5、财政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分析意义是什么?

答:1.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只有间接影响。转移性支出则恰好相反,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2.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政府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相对较软。

3.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强,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的预算约束较软。 综上所述,在公共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公共支出所配臵的资源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联系政府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政府活动,执行资源配臵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政府活动,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6、简述政府投资的特点、必要性和原则

答:政府投资具有以下特点:1、公共性、基础性特点。2、开发性、战略性特点。3、社会效益特点。

政府投资的必要性表现为:

1、政府投资是克服市场在资金配臵中存在的某些“失灵”表现的必要手段。

2、政府投资是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优化资源配臵、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3、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的条件下,政府对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资,也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政府投资的原则:

1、政府投资不能对市场的资源配臵功能造成扭曲和障碍。 2、政府投资不宜干扰和影响民间的投资选择和投资偏好。 3、政府投资要着眼于有利于社会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的增进。 7、简述公共规制的定义及原因。

答:公共规制的定义:公共规制一般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的公共部门,为了实现市场的效率与公平,依照法律法规对私人经济相关的个体或群体,实施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可以理解为政府为市场改变或补充游戏规则,以使得经济更加平稳、有效的运行。 公共规制的原因:自然垄断与公共规制、外部性与公共规制、信息不对称与公共规制。 8、简述公共部门的定义。

答:公共部门包括政府部门、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NGO)和非营利机构(NPO),它泛指拥有公共权力,依法管理公共事务,以谋求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体系以及由政府投资、开办,并以国有形式运行的公营企业、学校、医院等组织体系。 9、为解决市场失灵,政府应发挥那些经济作用?

答:(1)资源配臵作用,是指通过对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结构与流向进行调整与选择;(2)在收入分配中的经济作用,是指公共部门按照社会认可的公平标准,通过公共收支、公共规划等方式对收入、财富以及社会福利进行再分配,以实现社会对公平标准的要求;(3)经济稳定与增长的作用,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使整个社会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实现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以及经济持续增长等政策目标。 10、简述帕累托效率的含

答:帕累托效率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即在某种既定的资源配臵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 11、简述公共支出的含义

答:公共支出又称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政府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货币资金的支出活动。公共支出可以确保国家职能的履行,政府经济作用的发挥,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可以支持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壮大。

12、产生垄断的原因有哪些、垄断会造成哪些效率损失、政府应采取哪些对策? 答:原因:1.自然垄断的存在 2.资源垄断的存在 3.竞争性垄断的存在 损失:(1)产量受到限制,较高的垄断价格使得消费者福利受到额外损失。 (2)垄断行业本身缺乏尽可能降低成本的竞争压力。

(3)垄断者不积极地推动技术进步。 (4)垄断者的寻租活动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对策:第一,对自然垄断行业,政府可以实行国有化、公共管制和公共定价措施。 第二,对于垄断竞争行业则实行反托拉斯政策,利用反垄断法来促进竞争的程度。 13、试举例说明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答:逆向选择是因为信息的事前不对称引起的,即在签订合同或者从事交易之前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某些特征被隐藏,导致相关经济主体做出与交易另一方期望截然相反的选择。例如,在保险市场中,身体比较健康,平时不大患病的人,一般是不愿意到保险公司购买健康保险的,恰恰是那些身体不大健康,平时老爱生病的人,更愿意购买健康保险。由于保户的总体健康水平很低,保险公司赔给保户的钱,就会大大高于它们按照正常人平均得病率所收取的保费,这就出现了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则是在合同签订之后发生的,它所对应的是隐瞒行为,即签订合同之后的不可观察的行为。这些行为同样是合同另一方所不愿意看到的本来可以避免的行为。例如,为车投了保险之后,车主可能就不会那么小心地停放,车丢失的可能性就会大幅度提高。

14、公共产品的层次性与财政体制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答:认识政府财政的层次性和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实际上是以承认公共产品的层次性为前提的。或者说,具有不同受益范围的公共产品的属性和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财政体制的设臵和进行。公共产品的特征和层次性是划分各级政府只能范围和事权的基本依据,但还不是唯一的依据。公共产品的特征和层次性与经济、政治因素一道,为人民划分和确定各级政府的职责提供了外部参数。各级政府及财政在行驶既定职责的同时,也必然要求自己具有相对独立的收入来源,具有与自己责任主体地位相对称的财政权力。 15、简述累进所得税制发挥“内在稳定器”作用的机理。

答:累进的所得税制,特别是公司所得税和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对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反应相当敏感。如果当初政府预算收支平衡,税率没有变动,而经济活动出现不景气,国民生产就要减少,致使税收收入自动降低;如果政府预算支出保持不变,则由税收收入的减少导致预算赤字发生,从而“自动”产生刺激需求的力量,以抑制国民生产的继续下降。 16、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纯公共产品的特征:一是供给上的非排他性,即受排他成本或技术原因的限制,它很难排除“免费搭车”的问题;二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即增加人消费这一产品并未相应增加其边际成本。

17、简述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在经济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消费者(需求者)和厂商(供给者),在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需求者)和政治家、官员(供给者)。在经济市场上,人们通过货币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满足的私人物品;在政治市场上,人们通过政治选票来选择能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