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完美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4:09: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2010高考考纲解读】

2010年《考试大纲》要求: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级,即鉴赏评价。

【高考考点1】: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解说】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011高考考点预测】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仍是重点,考查形式不会有大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比较阅读鉴赏题可能有所增加,像2009年湖南卷那样,把两首在某一点有相通之处的诗词放在一起比较异同;选材范围会有所扩大,不仅有大师级诗人的作品,也会有不知名诗人的作品,不仅有唐诗宋词,还会有清诗甚至是近代诗等非主流的作品。总体上看,2011年高考仍以\稳\为主。

【教学目标】:

1掌握古诗词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解答古诗词歌鉴赏形象类题型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词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鉴赏人物(景物、事物)形象及解答相应题型的方法与技巧 【课前预习阅读】: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意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一、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另一类是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二、诗歌中的物象

诗歌中的物象既可以是事物形象,又可以是景物形象。前者指那些托物言志诗中描绘的事物形象,例如于谦《石灰吟》中所咏叹的石灰。这一物象也折射了抒情主人公自己,其与诗中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具有同一性,不过是用曲笔,让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隐藏在物象的背后。后者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贺知章《咏柳》中的\柳\和人文景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方宅\草屋\远人村\墟里烟\。

鉴赏诗中这些形象的特点,品味这些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与思想情感就是设题点、赋分点。 三、鉴赏诗歌形象,一是把握人物形象,二是品味诗中物象,三是明确解题思路 1.人物形象的鉴赏

(1)聚焦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重要词语。如鉴赏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这首诗,应抓住第三句重点品析,其中\惊\字贴切传神地刻画了一个重病在身仍惦念友人的知音形象。

(2)体味最能传达诗人心理活动的关键性词语。如鉴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要揣摩第三句之\问\:它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官打听情况时的忐忑不安的心理。

(3)弄清形象塑造与物景描摹的内在关系。如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众鸟\孤云\敬亭山\,看似寻常物景,实为刻画诗人自我形象不可或缺的特殊意象,对表现诗人独坐敬亭山时流露出的孤寂情绪起到了映衬作用。

2.自然物象的鉴赏

(1)掌握物象中心语的特殊含义。如刘禹锡《乌衣巷》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句,其中\燕\作为动物意象,具有特定含义。只有掌握了其具体含义--暗寓时事变迁、昔盛今衰、人事代谢,才能正确把握诗旨。

(2)揣摩物象修饰语的情感色彩。如李白《送友人》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句,其中\浮云\落日\是理解诗歌主旨的重要意象,而一\浮\一\落\又是意象中浸染着强烈的情感倾向的关键修饰语,其彰显的情感意蕴与比兴意义不可忽略。

3.解题思路步骤

(1)立足关键词句概括形象(人物形象或意境或物象)特征(表述时一般要结合使用的表达技巧)。

(2)诗中形象的特点。

(3)形象寄寓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考查方向:(1)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2)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3)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色彩、构成、情味等)。

【题目类型】:

(1)\××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

(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意思\,\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等。

(3)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格式】:

(1)人物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即解释诗句)+深层含义; (3)体会意境:客观形象图景+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答题要领】:可分为三个部分: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概括形象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答题步骤】:

形象类:(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意境类:(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

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4)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把握典型意象的基本特征和寓意】 常见典型意象有这样一些分类:

树木类。黄叶:凋零。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往事如烟,兴亡之感。红叶:传情之物,思念。松柏:坚强,傲岸。梧桐:凄凉,凄苦,悲情。

花草类。花落:凋零,人生失意,生活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伤春,离恨,身份地位卑微。禾黍:黍离之悲指国家昔盛今衰。兰:清高,自傲,高洁。菊:高洁品格,隐逸。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人生逆境。红豆:爱情,友情。

动物类。猿猴:哀伤凄厉。鸿鹄:志向,理想,追求。鹰:刚劲自由,人生志向高阔,豪情壮志。瘦马:漂泊。沙鸥:飘零,伤感。乌鸦(寒鸦):伤感,倦归,凄清。孤雁:孤独,思乡念亲。鸿雁:书信,思乡怀人。

风霜雨雪水云类。海浪汹涌:人生逆境,江湖诡谲。寒烟:境况惨淡,人生迷惘,理想不得实现。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人生道路坎坷,人生挫折。露:人生短促,时光易逝。云:游子漂泊。水:环境幽寂。

器物建筑类。捣衣砧:妇女思夫。西楼:闺怨,凄凉,悲情。桑梓:故乡,思乡。吴钩:宝剑,利剑,失意情怀,渴望建功立业,战场。

地点类。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的感慨,破败萧条。乡村:田园风光,生活气息,厌俗,思归,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朴,美好安逸,宁静,闲适。仙境:飘逸美好,洁净,忘尘厌俗。凭栏:哀伤,思念故国、故乡、亲人,抑郁愤懑,不满现实。桃源:乐土,理想,追求,厌俗,归隐。

其他类。六朝旧事:往日繁华,昔盛今衰的感慨,讽喻现实。击楫:报效国家,收复失地,志向抱负。碧血:忠心。采薇:隐居生活,坚守节操。哀鸿:哀伤苦痛,流离失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物形象鉴赏。

教学目标:1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升解题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阅读相关知识: 常见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