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发展对策文献综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2:17: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院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发展对策 关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及发展对策的文献综述题目 系 文献综述 财经系 专业 会计学 姓名 钱方圆 班级 049062 学号 04906214 指导教师 郝玉贵 关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及发展对策的文献综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深入,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民营经济一跃成为当前中国最为活跃的经济,成为非公有制经济中的绝对主力,从资产规模来看,目前民营经济已经占据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从经济规模上看,它约占我国GDP总产出的65%~70%,从就业规模上看,吸纳的劳动人口约占我国城镇总劳动力的65%,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原动力。[1]但是民营企业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却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经营规模小,资金短缺,家族管理现象普遍,公司治理较薄弱,经营风险越来越大,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因此,近几年来,国内逐渐意识到民营企业的重要性,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研究慢慢增多。2002年,由广东省审计厅、广东省内部审计协会、浙江省审计厅和浙江省内部审计协会共同承办了全国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课题组共收到十六个省、市的文章共计85篇,这些论文均由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实务工作者和理论界的学者撰写,虽然这些研究对于促进民营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研究较晚,到目前,还没有形成像国外那样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系统研究。

而西方对于内部审计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研究体系,对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更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另外,有关审计风险、内外部审计师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对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也非常具有借鉴作用。舍斯顿于1941年在美国出版的《内部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一书,是总结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经验并科学地建立起内部审计理论体系的开端。现代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B.索耶于1990年撰写的《现代内部审计实务》更是一部世界性的审计名着,他将现代管理科学与内部审计职业实践融为一体强调业务导向和管理导向的综合审计。90年代以后,随着竞争的加剧化,不少公司纷纷转向降低成本的经营模式,于是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内部审计外部化的观念,内部审计在这一时期发展的较为低迷。而随着安然丑闻的暴露和内部审计在世通案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内部审计又得到了相当的重视。[2]2002年以来,随着“安然事件”、“世界通讯公司事件”等一系列财务丑闻的出现,造就了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出台。由于美国这一系列的会计丑闻,引起了内部审计师们对内部审计在公司发展中的作用的深刻思考。2002年4月8日,美国内部审计协会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意见陈述书中表达了他们的思考结果:内部审计师、董事会、高层管理者以及外部审计师的相互合作是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的基石,由于内部审计所处的特殊地位及专业优势,能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参与者与独立观察者的作用。为此,美国内部审计协会提出三方面的建议:统一公司治理原则要求上市公司报告内部控制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拥有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知识与技能,能帮助公司治理实现其核心目标,在正式颁布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中已经体现了这部分内容。该法案要求公开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审计委员会,公司所聘请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直接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公司的内部审计亦直接向审计委员会工作,审计委员会负责处理内部审计与管理层的分歧,同时为了确保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对公司行为的独立性,法案规定公司董事或经理们在审计师审计过程中,采取任何欺骗性影响、威胁、强制、操纵或误导审计师,以图提供实质上误导性的财务报告的行为均构成违法。

而在我国,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现状不容乐观,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3]邢小玲(2006)在她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现状调查分析》一文中就写到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而且“家族式管理制约”是民营企业发展内审的一大障碍。分析其原因:第一,家族企业组织是一个以企业主为核心的人情关系网络,企业往往依靠“人治”而非“法治”来管理企业,管理制度往往屈从于人情法则,这可能使“照

章办事”的内部审计人员难以适从。第二,家族企业的一个特征是家族成员间具有感情联结的特殊凝聚力,家族成员间的信任和忠诚;而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内部监督机制,可能被认为是对信任和忠诚的怀疑,而不被一些家族成员接受。[4]孙杰平和周宋(2007)认为内部审计独立性差是阻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一大原因,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特征,独立性的大小决定了审计职能发挥作用的范围和效果。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产权特征主要表现为高度集中和封闭,即企业为少数几个人或家族持有,外界参股比例小,股权高度集中。由于产权高度集中在家族成员手中,“内部人说了算”,缺乏专业背景和技能的家族成员就成为了特殊阶层,他们往往被委于内部审计部门,造成“内部人审内部人”的局面,严重损害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当然也大大降低了审计的效率和效果。[5]除了上述问题以外,冯燕(2006)在《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缺失及对策》也提到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手段落后,内部审计的范围不够广泛以及内部审计手段不够完备等一系列问题都是会影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大都采用家庭管理模式,审计工作作为核心部门更要有业主亲属主抓。这种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审计队伍的人才开发培养和更广泛的择优选聘,造成人员素质差,结构比较单一,缺乏专业技术、工程技术、物资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对于民营企业如何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国家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现成的理论和准则做指导,目前,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基本上还停留在财务审计上,目的是为了查错防弊,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5]虽然在邢小玲(2006)对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对象的调查结果显示,22家内部审计的企业有14家企业实施的是财务审计,有8家实施了经济效益审计,有11家实施了内部控制评审,有6家实施了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评审等项目的开展说明,部分民营企业已经意识到内部审计不仅具有监督作用,还有评价和防范风险作用,民营企业内审已经从以查错防弊为目的的财务审计逐步发展到经营审计,但是大部分的民营企业还没有这个意识,仍然是把内部审计作为查错防弊的手段,而还有很多民营企业更是连设置内部审计职能的意识也没有,甚至国家对于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也未制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民营企业的整体发展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郭涛认为要尽快完成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立法工作,加强国家审计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一是我国《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作的规定》等审计法律法规应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纳入其调快范围。二是我国内部审计办会要尽快颁布《内部审训条例》和《内部审计准则》严格规定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资格和作业标准,使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尽快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据《审计法》规定内部审计应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也不应例外。[6]莫海萍(2007)认为要完善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应当建立与民营企业规模相适应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同时要使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应由传统的“监督”模式向“服务”型转变,突出民营企业管理效益审计。[7]邓丽萍(2006)则是认为要促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要优化审计环境,在审计重点的工作上实现新突破。审计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与社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构成了审计存在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