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员工奖惩办法后的心得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1:25: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习员工奖惩办法后的心得

今年以来,按照陈局长提出的日常管理靠制度的要求,我局对近几年来出台的规章制度作了较大范围的修改,并已上网公布。因局规章制度的整理、上网等工作由办公室完成,因而我对规章制度的学习相对多一些,体会相对深一些,执行规章制度应更严一些。现我谈三点体会。

1、 制度建设是我们加强机关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强机关建设,打造一流的外经贸队伍,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必须把本职工作做好,必须搞好优质服务,必须强化内部管理,这些方面缺一不可。做好这方面工作,我们应有共同的行为准则,这就是制度。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有了制度,我们就有了动力,也会有压力;制度对我们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鞭策;我们执行了制度,就可能受到奖励;我们违反了制度,就可能受到处理。实践还证明,光有制度不去执行,同样不会成方圆。因此,这次对制度进行整理,并提出日常管理靠制度的要求,十分及时,十分必要。

2、 这次整理出的规章制度不但全面而且特色鲜明。12项规章制度基本涵盖了我局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信息调研制度、网络维护制度是最能反映我局特色的,表明我局在制度建设上既重视管理层面,又重视对外宣传和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

3、 在执行制度方面我应该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作为走上工作岗位时间不太长的年轻人,我时刻提醒自己工作应踏实。更加严格的执行制度是踏踏实实工作的表现,我决心从四个方面严格执行制度。一是认真学习制度。十二条制度,有些规定不大容易注意,如果不去经常学习,就会忘记,更谈不上贯彻。二是增强执行制度的意识。有时我明明知道制度的内容,但会心存侥幸或觉得无所谓,个别情况下甚至会错误认为能完全按制度来办事就是不会做人的表现。通过这次对规章制度的学习,我脑中牢牢树立这样的观念:不论事情大小,凡是制度要求做的,都将按照制度要求去办;凡是制度不允许的,都不能违反制度。一些事情从制度表面上看似很小,但如不按规定程序来办,造成的后果有时会很严重,有时一个小的失误便会影响大局。三是做执行制度的标兵。制度本身就有很大弹性,不少制度只是一个最低限度,如现行考勤制度中规定早上到班是8:30,我决心至少提前十五分钟到班,以确保签到及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又如现行信息调研制度中规定,每星期报送信息2篇,作为网络维护员,我力争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多报送一些信息。四是自己应对制度有更加细化的目标。有些制度,只是强调共性,对有此方面往往一提而过,如机关学习制度,对开展自学,只是一带而过,自己就应该细化这一制度,做到心中有数,有具体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

二、管理创新、激励作用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

现代的竞争,资源不是优势,钱不是优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组织结构、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公司制胜必须发挥激励的作用。

1、没有创新的工作是没 有成效的工作,缺乏创新精神的干部不是优秀的干部 。公司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管理创新奖励实施办法,把“超越自我、创新求优”确定为公司核心价值观。

2、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围绕主价值链再造,进行了机构改革,人员精简。把“做强 做大,打造一流企业”确立为公司的共同愿景。

3、将“严格自律表里如一,身体力行争当表率,关心厚爱严暖结合,全员同心共创佳绩”作为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将“设计师、仆人、教练”作为领导者的角色。企业领导者成为企业文化的代表。 4、将 薪酬、目标、培训、工作设计、职业生涯、员工参与等作为重要的激励因素,通过实施绩效考

核,促进了工作质量的提高。

总之,作为企业管理的实践者,在经济体制转轨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必须体察到企业改革和管理创新的脉搏,了解国际管理发展趋势,找到现实差距与当代管理“接口”的途径,把握管理创新可行和适度的进程,努力创造推进管理创新的必要条件,使企业管理“更上一层楼”。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但可见他的含义又是显而易见的。

是的,制度还是要不断完善、修订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就是因为制度的目的所在。我们也多次提到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用来服务于人,而不是制约人的。那么,制定合法的、合理的、有效的、人性化的制度就是企业必须要考虑的关键,使我们的制度有法可依,不论是从社会的角度,还是员工个人的立场,以及公司的利益方面,公司制定的制度都要站的注脚,经得起各方面的评激,得到各方多数人正确的理解与认可。 在整理修改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我们也在围绕制度进行着各项工作事务,制度是维护公司各环节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有效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制度让活动在企业里的每个人有章可循。因为我们都知道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每个集体就要每个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的人有一个统一的规程,依照正确的制度和规章安排、完成工作,能够相互之间协调从事。如果没有制度,各人都随意发挥,到每一级、每一环节没有制度约束,谁想怎样就怎样,我们的工作将没法做,将会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其中就会有冲突、矛盾,就连浪费都是必然发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制度还是我们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在前面的工作中,我们是出现过一些工作的失误,同时公司的各项工作也总有没能按原计划完成的情况出现,其实纠其原因很多就是因为我们的制度不够过硬,相关的制度也并没有执行,才导致计定的工作停歇。所以,首先制度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没有合理完善的制度就不可能有效的去做其他工作,也会给公司的销售经营再到战略发展的制定与实施带来一定的阻力。一个完整的企业,它的制度和经营方式是不可能,也不能相互脱节的,是相互紧扣、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其次,使员工按照正确的管理制度约束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按照规则做事。工作就是工作,只要按制度、流程来做事不带任何个人主观意愿,一切都能以公司的决策为主,程序也就是程序,不能讲求其他特殊,该到什么环节就到什么环节。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公司上下都照章办事,相信我们的工作会大步前进,不断创新的。

同时,各项制度的制定也是防患于未然的,虽然说是要一边发现问题一边解决问题,但是我们能就等待问题的出现吗?不能,我们要通过各种事例和经验,要先预知很多事情的很多问题所在,要掌握主动权,有应对各种问题的措施,以及抑制各种不良现象发生的作用。做企业和做人一样,如果没有原则,没有事先的方向,一事无成、碌碌无为就会应验了。其实,事情都是因果存在的,因为没有预料就会有想不到的或好或不好的事情发生,因为没有预料就会有想不到的结果出现,只要我们有很充分而正确的准备,相信不管是什么事情我们都会有效的解决,我们应该做有准备的人、有准备的企业。

人总是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不断解决问题,企业、公司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到解决问题,再到总结经验,才能更加完善我们的制度。所以,我们的制度同样也是要不断完善的,而且是要各方共同来完善的,因为问题要在不同部门的不同环节发现,也就是说公司的各项制度虽然是由行政财务管理中心办公室出台的,但是我们更需要各方领导、同事能够以正确的方式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用有借鉴的建议和想法来完善我们的制度,完善我们的行政工作。有建议、有想法就请正面给我们提出,包括我们在工作中没有注意或想到的问题,也才能使我们及时解决问题,以服务、协调好个部门的工作。公司是一个完整的家,虽然部门不同,但是大家为公司发展壮大而努力的目的是一样的,也正所谓分工不分家。因此,我们也不怕承担责任,也敢于改正错误,公司发展靠大家,我会拿出自己所有的精力来做好我们的工作。

奖 励 篇 误区:

1.不分情况滥用奖励,使孩子学会“要挟”家长,“乖孩子,快起床,妈妈晚上回来给你带玩具……” 2.对孩子早已熟练的行为也赞不绝口,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听不得批评 “唉呀,乖孩子每天都自己穿衣服,比其他小朋友都能干!”

3.只重视物质奖励,养成孩子娇奢攀比的习气,不爱惜物品,不珍惜他人劳动。 “把这个记住,妈

妈就带你吃肯德基”、“画完这个,就去买玩具”……

4.吝于表扬,伤害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其他小朋友都有那么多小红花,怎么你的小红花这么少啊?” 如何妙用?

1.有言在先:事先向孩子明确传达父母们期望的行为是什么。比如“妈妈希望你玩好游戏后,自己把玩具收拾起来,这样才是爱整洁的孩子”、“你要学会自己穿衣服,这是大孩子应该做的。”知道某些行为会获得父母的喜爱和大家的欢迎,孩子就产生了做出良好行为的动力。

2.及时奖励:表扬孩子必须注意时效性。例如孩子主动扫地了,父母们要及时肯定。同时,表扬不等于乱戴高帽,一定要有针对性,让孩子知道具体“好”在哪里,比如孩子爱劳动、勇于改正缺点等等。 3.并驾齐驱:采取合适的表扬方式,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互结合。父母们要发自内心地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你做得很好”,并且拥抱、抚摸、亲吻孩子,用肢体语言传达对孩子的支持。何时应采用物质奖励呢?爸爸妈妈最好等孩子自己提出要求,之后共同商量并明确指出:必须通过哪些方面的努力才能得到这份礼物。

4.制订规则:要奖励习惯养成、学习表现等长期行为,可以使用“代币制”。爸爸妈妈在纸上画好方格,与孩子达成协议:每次表现良好,就画上红圈或往上升一级,每次表现不好,就画上蓝圈或往下降一级。一个月或几个月下来,红圈达到一定数量或上升到一定级数,就可以实现孩子的愿望。 惩 罚 篇 误区:

1.恐吓威胁孩子,年幼的孩子很容易因此变得胆小怕事,敏感多虑。 “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扔了,让大灰狼吃掉”

2.讽刺贬低孩子,使孩子从小自卑,自我否定。“真没出息,看你长大能做什么!”

3.训教孩子没完没了,牵扯出陈年老账,使孩子对爸爸妈妈的话无动于衷。“我的话你怎么就是不听,说了多少次了,昨天才刚跟你说过……”

4.不分青红皂白体罚孩子,造成生理、心理双重打击。“真是不打不行,一定要好好教训你一下!” 如何妙用?

1.以德服人:接纳孩子,要以了解具体情况是前提。无论孩子做了多大的错事,父母们自己先要静下心来,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现在心里不开心,能告诉我是为什么吗?”父母们这么一说,孩子就对达人产生了信任感,感受到父母们对自己的理解,很自然就承认自己的过失。要了解孩子具体做了什么错事、更要弄清楚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可能在某些现象背后孩子确实有自己子的道理。

2.宽容真诚:孩子年龄小,是非观念不强,情绪容易波动,他们往往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以符合规则,因此不必把他们的错事刻意夸大。比如几个孩子凑在一起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看见饭桌上好吃的菜就要夹来自己吃……。对于这些现象,父母亲要宽容处理,向孩子说明并示范正确的行为,做出榜样,不要刻意用“捣乱”“没礼貌”等严重的词语给孩子“定罪”。

3.晓之以理:无论对孩子惩罚与否,在此之前都要说理。说理要就事论事,简明直接,用孩子能理解的话来讲。最关键要说明两点:第一,为什么犯了这个错误要惩罚;第二,怎么做才是好的。如果父母亲反复唠叨,讲的都是大道理,孩子只会越听越糊涂,越听越不耐烦,最终产生逆反心理,索性不听了。 4.故意忽视:如果孩子做出了无理取闹的行为,例如无端发脾气,无端哭闹等,最好的办法是父母亲故意不予理睬,只顾做自己的事情。孩子做出这些行为,主要是为了吸引大人注意或提出要求。一旦他们发现父母亲不吃这一套,自然也就不再哭闹了。故意忽视切忌半途而废,最终向孩子妥协。他们一旦得逞就更觉得这一招有用,以后还会变本加厉。

5.将功补过:必要的惩罚是应当的,但惩罚并不见得就是训斥、关房间等,还可以惩罚孩子收拾盘子、打扫房间等等。把这些他们平时不去做也不喜欢做的事情作为惩罚方式,既可以起到警戒作用,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有研究表明,让孩子负责简单的家务劳动,能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