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督教私设聚会点的情况调查_[实习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12:06: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宗教工作历来是农村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做好农村的宗教工作,事关农村社会稳定。 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农村基层宗教热不断升温,宗教信徒人数日益增长,宗教事务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如何稳妥有效地做好农村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每位基层统战干部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本文笔者结合近两年来从事基层宗教管理工作的实践,以某乡镇为个案,对农村中基督教私设聚会点这一现象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该现象的有关方面的问题浅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农村中基督教私设聚会点的有关基本情况 一、被调查单位宗教工作概况 本文所选择的调研个案某镇系区的宗教工作重点镇之一。 该镇镇域面积达2852平方公里,总人口为8万,其中常住人口42万。 2003年末,该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96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为7802元。 该镇共有寺观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58处,佛、道、天主、基督四教齐全,已登记发证的宗教活动场所46处其中佛教11处,道教27处,基督教7处,天主教1处。 全镇四大教的信人数难以统计,但从该镇2003年组织开展的天主教、基督教信徒专项调查登记情况来看,全镇基督教信徒为1479人包括家庭聚会点信徒。 实际情况表明,这仅仅是一个比较保守的登记数目,上述信徒仅仅是指参加教堂或聚会点聚会次数较多而又能被别人熟知的人数。 二私设聚会点问题的由来 近几年来,农村基督教信徒人数一直处于持续递增发展趋势。 据了解,各教堂或聚会点每年均把发展信徒人数作为一种必然的工作任务,且内部

还有分工。 随着基督教信徒人数的日益增长,基层宗教管理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基督教信徒人数持无序状态持续递增,必然会导致私设聚会点的出现和增多。 就某镇而言,全镇除了6处有一定规模的且已办登记证的基督教堂和聚会处外,还有处未经批准设立的聚会点。 其中处为家庭聚会点,处为购买和利用旧房子和小型厂房进行聚会的私设聚会点。 据不完全统计,处聚会点信徒人数可达400余人,约占全镇信徒总人数的30左右,此外星期日少部分外来务工者也有参加聚会活动。 上述个聚会点在2000年非法宗教专项整治活动中已分别被强制取缔,1处还被拆除了1996年双清后再建的房子。 但是,由于信教群众持宗教信仰的长期性这一根本原因,这几个点于非法宗教专项整治活动结束后的不久又重新照常活动,其中1处还在家庭聚会点被取缔后的不久再次扩大规模新购旧厂房进行聚会。 这几个聚会点的形成至今大都已有十几年时间了其中1处例外,为1997年7月设立。 三活动和信徒情况 这些聚会点的活动时间一般为周日一天,其它时间晚上分别安排学圣经、唱诗歌,作祷告活动。 家庭聚会点的信徒以女性信徒偏多,约占参与总人数的70。 年龄结构以中、老年居多,也有部分青年人。 其中50的信徒信教时间均在十几年以上,几乎是在聚会点形成的前期。 据我们了解,私设的聚会点之间存在着一种组织倾向,一类是点与点之间不成文地划分地盘负责组织信徒聚会;一类是点与邻村已办证的教堂有着某种联系,类似于总部与分部。 这些聚会点信徒所拥有的《圣经》书籍来源一般

为自行购买,所购渠道不明。 上述聚会点的讲道者一般属自封传道人。 从所反馈的信息来看,讲道中无反政府言论,无传播异端邪教。 据某聚会点的一名骨干信徒说,邪教东方闪电派曾向他们聚会点寄过传单,动员他们加入该组织,此点聚会人员得知此情况后均觉得如与该邪教组织联系,就属违法行为,因此信徒们在思想上很明确不能为之。 从向村级基层组织相关人员了解反映出来的情况来看,参加聚会点的信徒在社会遵纪守法方面都较好,甚至个别骨干信徒在地方上还有较好的威信。 因聚会点信徒大都为一般的农村家庭妇女,所以文化层次普遍不高,以初中学历居多。 二、私设聚会点的形成原因和有关情况的分析 综合某镇处聚会点的相关情况,其形成的原因及存在的有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宗教信仰不分贫富贵贱,宗教信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农村部分先富群众和少数弱势群体的精神支柱,这是私设聚会点的存在并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某镇处聚会点中,有处聚会点负责人的家庭生活条件均较好,其中处负责人办家庭工厂,经济实力好,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些人在改革开放之后富起来,往往会把富裕的生活当作是上帝的恩赐,理解为是他们多年信教的美好结果。 由于他们的以身说法,使一部分家庭未富起来且生活有相当困难的群众加入了信教队伍。 而且各类聚会处每年都会组织开展相关的扶贫帮困活动,这也增强了宗教对信徒的吸引力。 如2003年某镇某村的某其母系基督教信徒患重病而无钱医治,在社会各界纷纷组织捐款帮助他的同时,该村一处基督教私设家庭聚会点

只有几十人也自发组织信徒捐款1万余元赠予患病的某,此举颇受该村和邻村群众的赞同和好评。 此外宗教因无民族性别贫富身份歧视,使部分外来务工者在星期日也参与有关聚会点的聚会。 而且据我们实地调查几个聚会点都会有骨干信徒或大家轮流出资在活动日安排中餐,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特别是在中餐问题上,使得星期日部分妇女信徒因图方便带自己的小孩聚会。 二、大多数信徒家庭成员在对待信教问题上思想高度统一,这为基督教聚会点的形成和演变提供了思想及物质条件。 在农村,家庭、家族中的长者信仰往往牵涉到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成员的信仰归属问题。 通常是一家之长信什么教、下一代人也跟着信什么教。 更有甚者,农村基督教信徒家庭成员之间通婚现象也较普遍,主要是信徒在参与聚会活动熟悉后促成下一代子女间的婚姻为数较多。 因此,以相邻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聚集学圣经、唱诗歌形式起源而逐步形成相当规模的家庭聚会点最初是在家庭血缘关系、家族关系基础上吸收和发展信徒的。 从某镇处聚会点的信徒分布情况来看,普遍是骨干信徒的家庭成员乃至家族成员均会是基督教信徒,因而他们对拿出自家宽敞的住房私设聚会点或集资购买旧房、厂房作为聚会点在思想上较为统一,行动上主要表现在对待物质方面的大额度付出在所不惜。 三、基督教宗教场所布局的局限性和较小的容纳量同日益扩张的基督教信徒数之间的反差是派生私人聚会点的客观根源。 从某镇处聚会处点的设立时间来看,有处聚会点的设立至今均有十几年时间了,这几处信教群众以去邻村的基督教堂较远不方便为由,在2000年非

法宗教专项整治处理意见为取缔和拆除96年双清后再建的部分建筑物的前提下不久又分别恢复活动。 又如某镇某村聚会点负责人某全家和隔壁几户邻居自1997年从邻镇来某镇购得拍卖的宅基地建房搬至此村后,在与原聚会点较远过宗教生活不便的情况下,先是在家组织邻居进行规模为十几人的小型聚会。 后因某家隔壁一位邻居某生重病,这些信徒日夜为之做祷告,该邻人病愈后,愈发信仰基督教,于是主动将家中后院空地与某家空地相连而合建成平房二间,作为家庭聚会点。 随着聚会人员的日益增多,此聚会点还添置了风琴、黑板、空调等设施,俨然象个小教堂,平时星期日最多聚会人数在70-80人左右。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某镇已登记的6个各个教堂或聚会处的建造时间较久,场地都很小,假设将私人聚会点的信徒都动员疏散到各堂点,那么届时会出现这部分信徒在聚会时连个座位也会没有。 四、部分信徒对党的宗教政策认识的偏差是私设聚会处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富起来的温州人在精神方面上寻求各样各式的自我满足,宗教也成了部分人所追求自我完善的精神载体。 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虽能被广大的群众所正确理解,但是部分群众认识有所偏差,认为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那么在家庭聚会也只是一种纯个人行为,只要是不干违法的事情,就可以不受当地政府和其它人员的干涉,这种观念的存在,导致私设聚会点之风越刮越盛,屡禁不止。 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我国政治稳定,民主气氛宽松,这也间接地为宗教热升温提供了外部条件。 五、农村思想文化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