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2:48: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6
“父子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缻中,出则离矣。”(孔融)
29、“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种观念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种观念有三层主要含义:第一,它承认华夏族与少数民族在血统、语言、风俗、思想、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第二,它坚信华夏族文化传统比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要先进,只主张“用夏变夷”,反对“变于夷”;第三,如果华夏族的生存和华夏族文化传统受到少数民族威胁,就必须“刑以威四夷”,进行武力抵抗。
30、在魏晋十六国时期,由于受“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一民族观念的制约,曾经出现了哪些典型的现象?
在魏晋十六国时期,由于受这一民族观念的制约,曾经出现以下两种典型现象:(一)汉民族竭力维护本民族的生存环境及文化传统,与少数民族不断发生冲突。(二)少数民族也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有所自觉,并试图按照本民族原有的方式来统治中原。
31、请简要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族内迁所产生的客观效果有哪些?
胡族(匈奴、鲜卑、羯、羌、氐)内迁,政治割据和汉族政治中心的南移,所产生的客观效果是:第一,促进了中国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的开发,第二,促进了胡汉民族的大融合,各胡族很快实现汉化,同时汉族也广泛吸收胡族文化中的新鲜内涵,使得随唐帝国重新统一后,中国文化更增添了雄健、自信和向上的豪迈之气。同时,与周边胡族文化的互动,与南亚印度文化的互动,将中国文化推进到“亚洲之中国”阶段。
32、你是怎么理解下面这句话的?这句话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如
36
37
果你生活于这样一个时代,你将取怎么一个生活态度?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秀之大较也。”
33、你是怎么理解下面这句话的?这句话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如果你生活于这样一个时代,你将取怎么一个生活态度?
“邢、魏之藏否,即是任、沈之优劣” 34、科举制度具有两大特征,是哪两大特征?
科举制度的两大特征:一是相对的开放性。士人可以自由投考,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二是相对的公平性。考试制度的逐步完善,以考试成绩确定入仕资格,与世袭制、荫任制、察举制相比,对全社会来说,无疑具有相对的公平性。
35、《唐律疏议·户婚》中规定“若夫妻不相安偕而和离者,不坐”,体现了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表明唐代若夫妻生活不和谐,双方要求商婚,在法律上是允许的。妇女再嫁或婚前失贞也不受舆论谴责和歧视的。
36、宋代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扼要说出体现在哪几方面?
宋代继承和发展了唐代的科举考试,同时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立了州(府)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2)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考试制度。(3)宋代科举开始实行锁院、糊名和誊录,加强考试管理、防止徇私舞弊的考试制度。
37、宋代新学学者表现出了新的治学特点,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37
38
宋代新学学者表现出了新的治学特点:(1)新学学者突破了汉唐儒者的章句训诂之学的局限,注重从整体上探究、把握儒家经典的义理内涵与精神实质,根据自己的主观体认,直接领悟、阐发儒家经典蕴含的大义。(2)在治学方法上具有鲜明的轻经传、重义理的特征。新学学者创造性地发挥经典义理,为现实的社会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3)新学学派治学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兼取百家、惟理之求的会通精神。
38、“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请说说二程将天理与人间的伦理道德原则直接等同起来的时代意义。
二程将天理与人间的伦理道德原则直接等同,“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在二程看来,人伦道德、纲常秩序之礼就是天理。这样就把伦常原则上升到世界的本体,使儒家伦常原则与天道本体就通过天理范畴得到了统一,儒家伦常原则的合理性与神圣性也因此得到了论证。这种天理本体论,成功地完成了为儒家纲常道德原则提供本体论依据的时代课题,使之成为社会政治和人生的指导性原则,为儒家思想再次成为宋及以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指导思想奠定了本体论的理论基础。
39、朱熹的思想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请说出是哪三个方面。
朱熹的思想地位用一句语概括,就是集理学之大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构筑了一个博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第二、权威地确定了更深的传授道统。第三、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集合为四子书(四书),并为之详细注释,从而取代了五经的地位。
40、“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这是对哪个学派哪个代表的思想概括?
38
39
浙东事功学派、陈亮
42、请简要说出元王朝汉化进程的特点
元王朝汉化进程有表现有以下特点:
一是推行“汉法”,却保留大量蒙古旧制。二是尊崇孔子,更重佛道。三是科举取士,重吏轻儒。四是颁行法律,却因循旧例。五推行儒学教育,皇帝与大臣却不通汉文。
43、请简要说说造成元朝汉化迟滞的因素。
造成元朝汉化迟滞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蒙古族在进入中原以前从事比较单纯的游牧、狩猎经济,对汉族农业文明几乎全无接触和了解。认识农业经济的重要性,接受相关的一套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对他们来说较为困难。其次,蒙古国建立后,除汉文化外,还受吐蕃喇嘛教文化、中亚伊斯大林兰文化,乃至欧洲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对蒙古统治者来说,汉文化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治世药方。第三,尽管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在建立不久就陷入分裂,分化出元王朝和四大汗国,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元朝在名义上依然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漠北草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存在着一个强大而保守的草原游牧贵族集团。这就使得元朝统治集团仍不能摆脱草原本位政策的影响,长期难以做到完全从汉族地区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 44、中国古代的专制君主制度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的专制君主制度,自秦统一开始,到清末结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君主丞相制;第二阶段,隋唐宋元时期的君主宰辅制;第三阶段,明清时期的绝对君主制。 45、简述中国君主专制的历史功能。
39
40
中国君主专制的历史功能是双重的:一方面它曾经发挥过维系国家统一、发展经济和文化的积极作用。中国古文明的辉煌,从广土众民国家的建立,万里长城的兴筑、南北大运河的开掘,到《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的修纂,都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另一方面,君主专制政治从诞生之日起,便有压抑人民基本权益(包括精神自由)一面,许多帝王都有“暴君”恶名。此外,君主专制政治还有一个历史演进过程。如果说,君主专制在其产生前期较多地发挥过历史起步作用,那么,随着时代推移,其阻滞历史进步的惰性则愈兴彰显。
46、在中国文化史上,存在一个什么突出现象?
在中国文化史上,存在一个突出现象,即专制君主监视和控制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唯恐知识分子扰乱了统治秩序。这种情形到清代发展到苛酷的程度。清朝专制主义君主集权制度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由是派生出文化专制主义的泛滥。一方面,朝廷将儒学(尤其是宋明理学)规定为士人必须崇奉的官方哲学,并将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以搜罗广大士人;中一方面,又推行迫害政策,屡兴文字狱,对于稍有“越轨”、“悖逆”表现的士人,予以无情打击。纺织文网,对文人加以恐吓。
47、由清代专制政体的基本特征产生的文化政策,具体包括哪三个方面的举措。
由清代专制政体的基本特征产生的文化政策以扼杀民主和民族思潮,巩固清廷在精神领域的统治地位为目标。具体而言,包括三个方面的举措:一是以科举为诱饵,特设博学鸿词科,搜罗人才;二是标榜右文,组织大批学者编纂种种浩大的辞书、类书,将文人引向故纸堆;三是迭兴文字狱,剿灭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