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22:03: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牙龈 gingiva:是指覆盖于牙槽突表面和牙颈部周围的口腔黏膜上皮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
游离龈 free gingiva /边缘龈 marginal gingiva:呈领圈状包绕牙颈部,宽约1mm。正常呈粉红色,菲薄而紧贴牙面。
龈沟 gingival sulcus/gingival crevice:游离龈与牙面之间形成的间隙。
附着龈 attached gingiva:位于游离龈根方并与之相连续,呈粉红色、坚韧、不能移动。 角化龈 keratinized gingiva:游离龈+附着龈。
游离龈沟 free gingival groove:在牙龈表面游离龈与附着龈以一条微向牙面凹陷的小沟为分界线。
点彩 stippling:附着龈的表面有橘皮样的点状凹陷。
膜龈联合 mucogingival:附着龈的根方为牙槽粘膜,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界限。 龈乳头 gingival papilla /牙间乳头 interdental papilla:呈锥形充满于相邻两牙接触区根方的楔状隙 embrasure 中。
龈谷 gingival col:每个牙的颊、舌侧龈乳头在邻面的接触区下方汇合处略凹下。 生物学宽度 biological width,BW: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共约2mm。 龈牙结合部 dento-gingival junction:牙龈组织借结合上皮与牙面连接,良好地封闭了软硬组织交界处。
龈牙单位 dentogingival unit:将结合上皮和牙龈纤维视为一个功能单位。
附着丧失 attachment loss,AL:结合上皮与牙面的附着关系被破坏,代表了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程度。
牙周膜/牙周韧带 periodontal ligament:是围绕牙根并连接牙根和牙槽骨的致密结缔组织。
牙槽骨 alveolar bone/牙槽突 alveolar process:上下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 牙槽窝 alveolar socket:容纳牙根的窝。
固有牙槽骨 alveolar bone proper:牙槽窝的内壁。 牙槽间隔 interdental septum:两牙之间的牙槽骨部分。
硬骨板 lamina dura:固有牙槽骨在X线片上呈围绕牙根连续的致密白线。
牙槽嵴顶 alveolar bone crest:牙槽突的最冠方,即邻近牙颈部处。
牙周生态系 periodontal ecosystem:牙周正常菌群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牙菌斑生物膜 dental plaque biofilm: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 上皮附着 epithelial attachment:龈牙结合部的牙龈组织借结合上皮与牙齿表面连接,封闭了软硬组织的交界处。
龈沟液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系指通过龈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从牙龈结缔组织渗入到龈沟内的液体。
牙石 dental calculus:沉积在牙面或修复体上的已钙化的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沉积物,由唾液或龈沟液中的矿物盐逐渐沉积而成。
骨开裂 dehiscence:骨剥裸区延伸至牙槽嵴边缘,即出现V形的骨质缺损。
骨开窗 fenestrations:有时骨脊顶尚完整,而根面牙槽骨缺损形成一圆形或椭圆形的小裂孔。
合创伤 trauma from occlusion:不正常的合解除关系或过大的合力,造成咀嚼系统各部位的病理性损害或适应性变化。 合力:进食时咀嚼肌群收缩而产生的力。
创伤性合 traumatic occlusion:造成牙周创伤的合关系。
原发性合创伤:primary occlusal trauma:异常的合力作用于健康的牙周组织。 继发性合创伤:secondary occlusal trauma:合力作用于病变的牙周组织,或虽经治疗但支持组织已减少的牙齿。
食物嵌塞 food impaction:在咀嚼过程中,食物被咬合压力楔入相邻两牙的牙间隙内。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combined periodontal-endodontic lesions:同一个牙并存着牙周病变和牙髓病变,且互相融合联通。感染可源于牙髓,也可源于牙周,或二者独立发生,然而是想通的。
根分叉病变 furcation involvement:牙周炎的病变波及多根牙的根分叉区,在该处出现牙周袋、附着丧失和牙槽骨破坏,可发生于任何类型的牙周炎。
牙周脓肿 periodontal abscess:位于牙周袋壁或深部牙周结缔组织中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一般为急性过程。
牙龈退缩 gingival recession:牙龈缘向釉牙骨质界的根方退缩致使牙根暴露。 牙龈切除术 gingivectomy:用手术方法切除增生肥大的牙龈组织或后牙某些部位的中等深度牙周袋,重建牙龈的生理外形及正常的龈沟。
牙龈成形术 gingivoplasty:修整牙龈形态,重建牙龈正常的生理外形。
翻瓣术 flap surgery:用手术方法切除部分牙周袋及袋内壁,并翻起牙龈的粘膜骨膜瓣,在直视下刮净龈下牙石和肉芽组织,必要时可修整牙槽骨,然后将牙龈瓣复位、缝合,达到消除牙周袋,或使牙周袋变浅的目的。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在牙周手术中利用膜性材料作为屏障,阻挡牙龈上皮在愈合过程中沿根面生长,阻挡牙龈结缔组织与根面的接触,并提供一定的空间,引导具有形成新附着能力的牙周膜细胞优先占领根面,从而在原已暴露于牙周袋内的根面上形成新的牙骨质,并有牙周膜纤维埋入,形成牙周组织的再生,即形成新附着性愈合。
临床健康的牙龈龈沟的组织学深度平均为1.8mm。正常探诊深度不超过3mm。 附着龈的宽度是指从膜龈联合至正常龈沟底的距离。正常附着龈的宽度范围为1-9mm。上颌前牙唇侧最宽(3.5-4.5mm),后牙区较窄。颊系带的附着多位于第一前磨牙区,故该区的附着龈最窄(1.8-1.9mm)。
结合上皮是人体唯一附着于无血管、无淋巴、表面不脱落的硬组织上的上皮组织。 牙龈的胶原纤维:龈牙纤维;牙骨膜纤维;环行纤维;越隔纤维。 牙周膜纤维:牙槽嵴纤维;横纤维;斜纤维;根尖纤维;根间纤维。
牙周膜的宽度一般为0.15-0.38mm,以牙根中部支点附近最窄,牙槽嵴顶及根尖孔附近较宽。X线片上显示为围绕牙根的连续的细黑线。
釉牙骨质界的三种形式:牙骨质覆盖牙釉质;牙骨质与釉质端端相接;牙骨质与釉质不相接。
牙周病比较明确的危险因素:口腔卫生情况;性别;年龄;种族;社会经济状况;吸烟者的病情重;某些全身疾病;某些微生物;过去有牙周炎历史;某些基因背景。 牙周病损具有部位特异性:最易受累的为下颌切牙和上颌磨牙;其次是下颌磨牙、尖牙和上颌切牙,前磨牙;最少受累的为上颌尖牙和下颌前磨牙。
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过程:获得性薄膜形成;细菌黏附和共聚;菌斑生物膜成熟。 非附着性龈下菌斑被认为是牙周炎的“进展前沿”。
证据充分的牙周病致病菌:伴放线放线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
牙石的形成:获得性薄膜形成、菌斑成熟、矿物化。
牙石中含70%-80%无机盐|其余为有机成分和水。电镜下牙石呈层板状结构。 慢性龈炎:游离龈和龈乳头,前牙区(下前牙区)。 青春期龈炎:前牙唇侧的牙龈乳头和龈缘。 妊娠期龈炎:龈缘和牙龈乳头(前牙区)。 白血病的牙龈病损:牙龈乳头、龈缘和附着龈。
药物性牙龈增生:起始于唇颊侧或舌腭侧龈乳头,全口牙龈(上、下前牙区)。 牙龈纤维瘤病:全口的牙龈缘、龈乳头和附着龈,甚至达膜龈联合(上颌磨牙腭侧)。 牙龈瘤:牙龈乳头。
1. 牙周医学:是一个新术语,是牙周病学近年正在发展的一个新分支,意旨牙周病与全身健康或疾病的双向关系,即牙周病可能影响全身健康或疾病,而系统疾病也能影响牙周健康或疾病。
2. (oral epithelium)口腔龈上皮:也称牙龈表面上皮,覆盖于游离龈的顶端到外表面,以及附着龈的表面,为角化或不全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其中以不全角化上皮多见。 3. (mucoginggival junction)膜龈联合:附着龈的根方为牙槽粘膜,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界限,称~。膜龈联合的位置在人的一生中基本是恒定的。
4. (Biological Width) 生物学宽度:正常情况下,从龈沟底到牙槽嵴顶的距离时恒定的,该距离称为生物学宽度,包括结合上皮和牙槽嵴顶冠方附着于根面的结缔组织,宽度为2mm左右。随着年龄的增大或在病变情况下,上皮附着向根方迁移,牙槽嵴顶亦随之下降,沟(袋)底与牙槽嵴顶间的生物学宽度保持不变。 5. (gingival sulcus)龈沟:游离龈与牙面之间形成的间隙
6. (Dentogingival junction) 龈牙结合,是指牙龈上皮中的结合上皮与牙颈部近釉牙骨质界处形成的一种独特结构,称为“上皮附着”。上皮附着既在结合上皮与牙面的连接,同时也存在上皮细胞与结缔组织的连接。龈牙结合的上皮分两部分,一是沟内上皮,其是牙龈沟的衬里上皮,是口腔牙龈上皮的延续;二是结合上皮,来自缩余釉上皮与牙齿接触。上皮附着是通过基板和半桥粒相连。
7. (epithelial attachment)上皮附着:龈牙结合部的牙龈组织借结合上皮与牙齿表面连接,称为上皮附着
8. (Attachment loss) 附着丧失:是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结果,是区别牙龈炎和牙周炎的一个重要标志。其程度可通过结合上皮冠方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来描述。牙周袋形成,探针深度超过3mm,而且袋底位于釉牙骨质界根方;即表示已发生附着丧失。 9. (Attachment level) 附着水平:是牙周袋探查时探针深度减去釉牙骨质界至龈缘的距离,即釉质牙骨质界到袋底的距离,表示附着丧失的程度,是反映牙周组织破坏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10. (dengtal calculus)牙石:是沉积在牙面或者修复体上的已经钙化的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沉积物,由唾液或龈沟夜中的矿物质盐逐渐沉积而成。
11. (Plaque) 菌斑:在牙齿表面或口腔其他软组织上的微生物群。它是由大量细菌、细胞间物质、少量白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和食物残屑等组成。不能用漱口或用水冲洗的方法把它去除。因此,现在把牙斑看成是细菌附着在牙石上的一种复杂的生态结构,其与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12. (biofilm)生物膜:是适于微生物生存的实体,是微生物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生态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各处,也存在人体和动物的口腔、皮肤等部位,一般在膜表面或界面存在较多
13. (horizontal resorption)水平型吸收:是最常见的吸收方式,牙槽间隔、唇颊侧或舌侧的脊顶边缘呈水平吸收,而使牙槽嵴高度降低,通常形成骨上袋
14. 垂直型吸收、角形吸收:指牙槽骨发生垂直方向或斜形的吸收,与牙根面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的骨缺损,牙槽嵴降低不多,而牙根周围骨吸收较多
15. 骨上袋:使牙周支持组织发生呈破坏后所形成的真性牙周袋,袋底位于釉牙骨质界的根方,牙槽骨脊的冠方,牙槽骨一般呈水平型吸收。
16. 骨下袋:此种真性牙周袋袋底位于牙槽脊顶的根方,袋壁软组织位于牙根面和牙槽骨之间。
17. 骨开窗:指上下前牙颊侧骨板薄,有时甚至缺失,当这种骨剥裸区延伸至牙槽嵴边缘时,出现V形的骨质缺损,称之为。。
18. 龈袋/假性牙周袋:当牙龈炎时,龈沟加深是由于牙龈的肿胀或增生使龈缘位置向牙冠方向移动,而结合上皮的位置并没有向根方移动,此形成的叫龈袋
19. 真性牙周袋:患牙周炎时,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其冠方部分与牙面分离形成的牙周袋
20. (Combined periodontal-endodontic lesions)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同一个牙并存着牙周病变和牙髓病变,且互相融合连通。感染可源于牙髓,也可源于牙周,或者二者独立发生,然而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