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9:37: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

作者:

来源:《新会计》2015年第12期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首个十年行动纲领。为积极对接产业升级环境下企业对高级管理会计人才的迫切需要,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了题为“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的高层论坛。本刊编辑部根据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速记稿对论坛演讲进行了摘编,以飨读者。 打造国内一流管理会计论坛品牌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李扣庆

三年前财政部楼继伟部长发起了要大力推进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管理会计实践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作为国家高级财会人才培养基地,努力把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建设成为中国管理会计领域的高地。2013年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众多合作单位一起,开展了大量的与管理会计有关的研究,将管理会计植入到许多高级人才培养项目当中。同时从2013年开始,开始打造国内一流的、管理会计论坛的品牌。

2013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了首届管理会计论坛。主题是管理会计提升竞争力。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应邀参加了论坛。2014年举办了主题为:管理会计:全球经营与中国实践的主题论坛。2015年举办主题为: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管理会计,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选择这个主题主要是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会计实践之间,一个国家产业的发展和会计实践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中国经济已经在逐步进入一个新的常态,消费需求、竞争的压力、技术条件等等都已经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这个变化必然要求中国的制造业要转型升级,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而要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跨越式的发展,作为会计人就需要思考,这一转型升级及跨越式的发展,对会计特别是对管理会计,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计行业特别是管理会计,又应该怎么去回应、怎么去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制造业的升级和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制造业的活动和会计之间,这两个要素之间,一定是呈现了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制造业的发展,必然对会计,特别是管理会计,产生重大的影响。纵观会计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会计史的背后是一部企业的发展史,一部制造业的严格历史。在推进会计理论和实践演进的过程当中,毫无疑问制造业的发展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工业自动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催生了会计的电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化对会计形成了影响,这个影响的结果就是会计的集中和共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制造2025,或者“工业4.0”,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就是智能化。制造业在智能化,会计如何应对?制造业智能化的趋势,对于会计特别是管理会计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不是未来会计也会智能化?这是面向未来会计人需要回答的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对这样未来的态势去分析和研究的问题。在制造业的发展对会计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会计的变革和创新,同样可以为制造业的发展,为产业的升级、转型乃至跨越式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便利条件,提供重要的推动力量。

毫无疑问,有更高的管理会计水平,不断去提升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就能使得我国制造业转型的方向选择变得更加的科学,转型的脚步也可以变得更加的坚定。同时符合规则和转型要求的会计处理,也能够使转型的步伐变得更加的轻松。

因此,制造业的发展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到底怎么样?会计的未来会怎么样?制造业的未来会怎么样?怎么主动推进管理会计的变革去推动制造业的适应发展,这都是非常值得会计人们去关注的问题。围绕这样的主题,希望通过论坛深化对制造业和会计未来发展的趋势,深化对于会计如何顺应的认识,如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跳跃式发展,同时也更好地推动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中国制造2025透视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黄速建 为什么要推行中国制造

首先,在经济从高速增长下行到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要想成功转型升级,面临生产效率增速和资本回报下滑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其次,中国是工业大国,但是远不是工业强国。我国制造业单位产品、单位GDP产出的物资消耗能耗非常大。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品牌,我国的芯片进口量和石油一样,甚至在金额上超过石油,成为两大中进口产品之一。我国呈现出全方位的产能过剩。同时企业面临国际上来自发展中国家在低端产业和发达国家在下一代产业竞争战略制高点方面的竞争,还面临着TPP和TTIP这类贸易体制方面的竞争,这在很长时期内将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融入新的贸易投资秩序的重大障碍。所以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根本目的,是为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制造业的冲击,本质要求是要通过创新、提高效率来提高中国的经济增长。

中国制造2025的根本是要创新,通过创新促进转型,通过创新提高增长速度。所以企业转型升级反映在微笑曲线上,就是要通过延长产业链或者是制造产业的服务化,企业由曲线中间的低附加值环节向两端的高附加值环节转变。同时在制造环节要加强管理,提高制造环节的附加值,由微笑曲线同时转向武藏曲线。

实行中国制造2025主要是对外回应新的国际竞争,对内针对制造业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制造基本内容

中国制造2025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加快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来推进智能制造。是要通过迎接新一论的技术革命,加强工业技术能力,主要是弥补短板,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技术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培养多层次的人才。

中国制造2025提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到先进强国的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大约是2050年,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制造业强国的前列。任务和重点主要包括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和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提高制造业的国际发展水平。 德国工业4.0

首先是根据工业生产所依赖的主导型制造系统的技术经济特征,界定了四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推动机器代替了人力,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跟分工,并实现大规模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信息化条件下进一步生产,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基于信息网络物理系统的智能化的工业化。

其次,第四次工业革命会带来生产方式的转变,也会带来产业注资方式的转变,更会带来产业竞争优势的重构。要注意到技术发展的多层次性,首先是一个制造系统:应用集成新的智能技术和大规模的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和可以重构的生产系统,先是制造系统的变化,第二才是中程系统的变化,制造技术和工具,人工技能、数字制造、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为代表的制造技术和工具的变化。第三个层次是底层技术,是通用技术,包括超级宽带、激光技术、新材料等。人们能把第三次工业革命等同于某些技术工具的突破,也不能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替代扼杀目前大规模生产等传统生产方式。

最后,工业4.0不只是一个技术的过程,包括技术制造范式的转变,人机关系的变化,竞争战略关键维度的变化,创新战略的变化,企业组织和产业组织特点一系列的变化,而不只是一个技术的过程。从成本结构的角度看,工业4.0确实可能进一步弱化中国要素成本低的优势,但是综合竞争绩效的角度看,工业4.0对中国工业产品竞争力产生更重要的影响,不在于弱化了中国成本优势,而在于国外企业可能通过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在维持可接受成本的基础上,针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能够提供比中国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功能更加齐全、性能更加稳定、使用更加人性化、环境更友好的产品,对竞争的威胁主要在于这方面。

德国工业4.0从技术本质上来说,是一个信息物理系统。通过3C的技术有机融合和深度协作,实现大型工程系统的实时感知,动态控制和实时服务。更要看到经济本质,经济本质是推广德国工业解决方案,掌握标准主导权。智能制造的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包括信息更高层次的资源优化,包括知识、人机关系的深化等等。